支离疏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支离疏…… …… 1、庄子讲的故事(概括): 2、《失去的部件》(概括)
南方楚国有一个人名叫支离疏。他的形体是造物主的一个杰作,或者说,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时开的玩笑:脖子长如丝瓜,脑袋形如葫芦,头垂到肚子上;两肩高耸,超过头顶;颈后的发髻蓬蓬松松,似一窝雀巢,背驮得两肋几乎同大腿并列,好一个支支离离、疏疏散散的“美人”胚子! 支离疏却暗自庆幸。感谢上苍独钟于他。平日里乐天如命,舒心顺意,日高尚卧,无拘无束,替人缝衣洗服,簸米筛糠,足以糊口度日。当君王强行征兵时,青壮汉子如惊弓之鸟,四散逃入山中。而支离疏呢,偏偏耸肩晃脑跑去看热闹,他这副尊容谁要呢!所以他才那样大胆放肆,月黑敲门心不惊啊! 当楚王大兴土木,准备建造王宫而摊派差役时,庶民百姓不堪骚扰,而支离疏却以形体不全而免去了劳役。每逢寒冬腊月官府济贫时,支离疏却欣然前去领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一个在形体上支支离离、疏疏散散的人,尚且可以明哲保身,以享天年,那么,把这种支支离离、疏疏散散从而遗行忘智、大智若愚的精髓运用到立身处世的方法中去,难道还不可以逢凶化吉、远害防保吗? 所以,还是记住郑板桥的忠告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
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和地上的小虫聊天,同蝴蝶吟唱……而这是它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个部件时后,因为转得太快,它不能再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因而失去了所有朋友,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得与失,世事难料。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本应该伤心,但是它却得到了完整时所看不到、做不到但也同样美好的事情;圆环重新得到了部件,本应该欢喜,但是他却失去了那份悠闲和自在。
得与失,人生坎坷。圆环因失去一个部件得到了那份悠闲和自在,但那还是圆环吗?它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价值。圆环得到那个部件失去了悠闲和自在,但圆环就应该是这样,不是吗?快速地向前滚动,划出一个个漂亮的圆弧,它得到了因有的赞誉。
曾经就像个圆环,不知疲倦的高速滚动着,一路上有失有得,顾不上太阳炙烤,没时间停下纳凉,顾不得道路坑洼,没时间停下思考,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不能阻止自己向远方滚动,但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成就、收获了肯定,收获了成长,更比别人先一步看到了远处的风景。
不小心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不得不减缓了滚动的速度,终于可以停下来,漫步月光下,牵手俏娇娃,可是连绵的阴雨天哪里有月亮,连白天太阳都躲起来了,前进的道路一片漆黑,失去了一个部件,让它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无法走出雨季,将变成废铜烂铁。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得到与失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失去的,也许是永远无法补偿的,但是我们得到的同时也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独特人生。
天台国清寺两位诗僧,在幽静的树林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由他、任他、忍他、看他。
失去的部件啊,可能不再完美,但眼泪和叹息不会感动上帝,也不会使人生增值,唯一可做的就是擦干眼泪,深呼吸,且思且行?
庄子内篇中关于“灾人”的理解,尽量到位,给高分。
《庄子·人世间》开篇就说颜回想到卫国去劝说卫君从善,而孔子制止了他,并且告诉他不要“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意思是卫君这样狂悖偏执自以为是的人,你劝也没用,去了不是送了命,就是被他文饰,甚至还助长了他的狂妄,叫“益多”。并进一步指出“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意思是这种人叫“菑人”即“灾人”,你去劝说他,他以为你要害他,所以他先害你。
古往今来的劝谏者没有好下场的故事很多,关逢龙、比干等等。有气量的纳谏者却不多。古今第一能纳谏的要算唐太宗,说到太宗纳谏,想到另一件趣事:元帝问脱脱丞相,为什么现在没有象魏征一样直谏的大臣,脱脱丞相回答:世无太宗何显魏征!
翻译古文支离疏
支离疏这个人,两颊贴近肚脐,肩膀高过头顶,发髻直指天空,五官朝上翻着,胯骨权当两肋。他磨针替别人缝补衣服,足以养活自己;用簸箕筛谷物,足以养活十口人。朝廷征兵,支离疏大摇大摆地走在他们中间,也不担心被挑中。朝廷有大型徭役之时,支离疏因为身体残疾,也可以不参加。朝廷赐给老弱病残粮食的时候,支离疏享受三钟粟、十束柴火。像身体如支离疏般支离的,犹然可以养活自己得享天年,何况那些品德支离的人呢?
《庄子》本片旨在说明“无用之用”。结合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上一篇:政务礼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