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问答 >

顺治出家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2-17 10:22:43编辑:阿旭

顺治为什么出家

  顺治出家是因为爱妃董鄂妃去世,情绪消沉最后选择出家。顺治对董鄂妃是一见钟情,自顺治将董鄂妃娶进门以后,两人可以说是两情相悦。顺治最疼爱的妃子当属董鄂妃,但董鄂妃红颜薄命,年仅二十二岁因病去世,这让顺治伤心欲绝。

  董鄂妃去世以后,顺治瞬间感觉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了。后来有一次顺治做梦梦到董鄂妃在五台山,于是他便到五台山修行。顺治毕竟作为大清的皇帝,为一个宠妃出家这自然是不行的。

  顺治的这个决定让孝庄皇太后不能接受,百般劝阻于他,但顺治心意已决。顺治让高僧替自己削发剃度,后来在茆溪森的师父等人的胁迫下,顺治才回心转意,蓄发留俗。

  顺治没能如愿出家,于是他让自己的亲信太监吴良辅作为自己的替身,去皇家佛寺悯忠寺修行。顺治出家一事过去不久后,他便染上了绝症天花,最后死在了养心殿。

顺治为什么出家

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

正史记载,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顺治七年,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很快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然而在民间及野史中记载却是顺治帝出家为僧,那么顺治帝如若出家为何会舍近求远选择五台山呢?

北京作为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在清朝已经极其发达,佛法昌盛,寺庙众多;比如皇家律宗寺院法源寺、 京郊最大的皇家寺院潭柘寺、北京皇家寺院碧云寺,这其中不乏得道高僧。

顺治最早是受到天主教的影响。顺治八年(1651年),大学士范文程引见居住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这位传教士因学识高深很快获得了幼龄君主顺治的好感和敬仰,又因孝庄文太后曾认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之意。

顺治十四年(1657年),可能是由于身边人的鼓动,20岁的顺治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疏远了天主教。自此以后,南方高僧玉林琇、茚溪森、玄水杲等先后应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顺治还请玉林琇为他起了法名“行痴”,号“行痴道人”。顺治与僧徒往来甚密、尊礼备至,又广购佛像,可以说他崇信佛教,极为虔笃。而后,顺治因爱妃董鄂病死而消沉出家。

顺治帝之所以选择五台山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传言董鄂妃去世,顺治帝伤心过度精神恍惚,因董鄂妃托梦而选择五台山。这一说法明显缺乏依据,很难站得住脚。另一方面就要从五台山的历史说开了,远在东汉永平年间佛教传入我国时,有两位从印度来的和尚,云游中国后,看中了这座山,便上书皇帝,说释迦牟尼在经书上说,文殊菩萨的道场原来就在中国的五台山。于是皇帝便恩准在此修庙,从此历代香火相传,极盛时庙宇竟达三百多处,地方志上有此记载。五台山佛史悠久,且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更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佛家的地位无比尊崇;顺治出家本为避世离开北京实属常情,而出家之前贵为九五之尊,选择五台山这一佛教圣地也便符合自己的身份了。

上一篇:胸有成竹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