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历史人物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中的主人公是北宋画竹圣手文同,字与可。他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画家,特虽是画竹堪称一绝,人称画竹圣手,他喜欢专研画竹,春夏秋冬,早中午晚,时间段不同,场景不同的竹子他得画得出神入画风姿优雅。
夏竹、春竹、秋竹、冬竹、雨后竹、阳光竹、风竹等他都特别拿手,别人画画有草图,他从来不用,因为竹子的形态早已在他心中根深帝固,当时有位名为晁补的人很喜欢它的竹画,称赞他说:”文同画竹,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至此就被后人流传了下来,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很有把握,用现代俗话来说就是小意思,很简单的事。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是苏轼。
胸有成竹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
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以再现心中所见到的(竹子)。(这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
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所以凡是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平常自己以为明白,可事到临头就忽然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是这样吗?
上一篇:延禧攻略皇后第几集去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