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请问: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
1,请问: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是哪个国家人留下的?
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公元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一样,往往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稀罕的灾星跟恐慌与灾祸扯上关系;1066年4月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贝叶挂毯上留传后世。[编辑] 古老记载 纪元前613年,《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纪元前240年,《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1]。 纪元前164年后半,巴比伦的粘土板有记录。 纪元前12年10月,《新约圣经》有伯利恒之星的说法。 607年3月,日本书纪有记录。[18] 684年10月,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录。 989年9月,日本和中国皆有记录。这一年日本永延三年改元为永祚元年。 1145年4月,日本天养二年改元为久安元年。 1301年10月,日本的《镰仓年代记》、中国的《元史》中皆有记载。[编辑] 1910年之回归直至1910年回归时,尽管已是工业化的社会,仍对哈雷彗星充满恐惧。当时经算出来的结果显示:过近日点后的哈雷彗星彗尾将扫过地球,有报纸故意夸大其恐布性(彗尾中有毒气渗入大气层,并毒死地球上大部份人,实际上彗尾中的气体是陨星自然产生,不会毒死人类),当时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异常恐慌,有报道在中欧和东欧甚至有人因此自杀。这次回归开始,哈雷彗星有了照片和光谱纪录;是次回归最早在1909年9月11日被发现,当时彗星光度16等;1910年5月中旬直至月底的彗核亮度达2-3等,5月17日彗尾长达100度,往后更发展至140度之长。由于天文学家已预计5月20日地球经过哈雷彗星的彗尾(两者相距只有0.15 AU),这样引起包括气象学研究人员对环境的监测。这段时间拍下的彗头照片显示彗头复杂动荡的结构,并且有晕状和鸟冠状的光芒,5月24日彗核中心分为两个,各被抛物线状物包围;当年8月时为9等星,翌年1月时变为13~14等,那次回归最后观测纪录是1911年6月16日。[编辑] 1986年之回归1986年初回归时,人类作对它作最详尽的观测,1982年10月16日率先被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5米反射望远镜以CCD拍摄到,当时光度为24.2等,当时暂定名为1982I。由于1910年观测时没有计划,当时各天文台观测方法和仪器上没有互相连系,故没有良好成果。为更有效协调全球观测网络,世界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之间联合观测。以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为中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赞助,并经国际天文学联会(IAU)赞同,由22位天文学家组成委员会于1982年8月16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成立“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International Halley Watch,IHW)。计划有统一的观测原则,出版规范观测资料和方法,也考虑资料整理,因此使比较研究更容易。此计划由1983年10月中旬开始直至1987年末,不间断的对哈雷彗星观测。为了观察哈雷彗星,当时参加这场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的国家所属太空中心中,美国国家太空总署、前苏联太空局、欧洲空间局以及日本宇宙空间研究所发射了七架宇宙探查器,其中由美国发射的ICE、欧洲发射的乔托号、日本发射的先驱号和彗星号以及前苏联发射的维加一号和二号在天文迷中普遍被称作“哈雷舰队”。1991年2月,南欧天文台以1.54米丹麦望远镜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亮度突然从25等增亮至21.5等,并冒出20角秒(约20万公里)的彗发,这估计是受到一颗小行星的撞击或者太阳耀斑的激波激发所致。[编辑] 21世纪的观测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2,哈雷慧星的最早纪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1、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在公元前240年,或公元前466年,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同时有过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中国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且符合计算的结果。
2、正式记录这颗彗星的运行周期和规律的,是英国皇家学会书记官、天文学家哈雷于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正式提出,并预言该彗星将每76年光临地球。故此,半个多世纪以后当他的预言实现之时,人们就将这颗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哈雷彗星”。
3,中国是最早记录彗星的国家吗?
在古代,欧洲人还没有认识到彗星是天体,而认为是大气层中的燃烧现象,因此没有把彗星作为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到16世纪,丹麦天文学第谷·布拉赫在试图测量1577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跟地球之间的距离时,才认识到这个距离无论如何要比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远得多,才确认彗星是天体而不是大气中的火球。中国古代对彗星的认识就比较正确,早就认为是“星”。我国是世界上具有彗星最早记录的国家。4世纪《晋书·天文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对彗星的位置、运动和出现时期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为中外天文学家重视和利用。从大约公元前2300年到1911年,我国史书上关于彗星有554次记载,其中记为“彗星”的有256次。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史书上,就有“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载。这些都是对世界天文科学研究很有价值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4,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是哪个国家?
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公元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一样,往往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稀罕的灾星跟恐慌与灾祸扯上关系;1066年4月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贝叶挂毯上留传后世。
[编辑] 古老记载
纪元前613年,《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纪元前240年,《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1]。
纪元前164年后半,巴比伦的粘土板有记录。
纪元前12年10月,《新约圣经》有伯利恒之星的说法。
607年3月,日本书纪有记录。[18]
684年10月,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录。
989年9月,日本和中国皆有记录。这一年日本永延三年改元为永祚元年。
1145年4月,日本天养二年改元为久安元年。
1301年10月,日本的《镰仓年代记》、中国的《元史》中皆有记载。
[编辑] 1910年之回归
直至1910年回归时,尽管已是工业化的社会,仍对哈雷彗星充满恐惧。当时经算出来的结果显示:过近日点后的哈雷彗星彗尾将扫过地球,有报纸故意夸大其恐布性(彗尾中有毒气渗入大气层,并毒死地球上大部份人,实际上彗尾中的气体是陨星自然产生,不会毒死人类),当时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异常恐慌,有报道在中欧和东欧甚至有人因此自杀。
这次回归开始,哈雷彗星有了照片和光谱纪录;是次回归最早在1909年9月11日被发现,当时彗星光度16等;1910年5月中旬直至月底的彗核亮度达2-3等,5月17日彗尾长达100度,往后更发展至140度之长。由于天文学家已预计5月20日地球经过哈雷彗星的彗尾(两者相距只有0.15 AU),这样引起包括气象学研究人员对环境的监测。这段时间拍下的彗头照片显示彗头复杂动荡的结构,并且有晕状和鸟冠状的光芒,5月24日彗核中心分为两个,各被抛物线状物包围;当年8月时为9等星,翌年1月时变为13~14等,那次回归最后观测纪录是1911年6月16日。
[编辑] 1986年之回归
1986年初回归时,人类作对它作最详尽的观测,1982年10月16日率先被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5米反射望远镜以CCD拍摄到,当时光度为24.2等,当时暂定名为1982I。
由于1910年观测时没有计划,当时各天文台观测方法和仪器上没有互相连系,故没有良好成果。为更有效协调全球观测网络,世界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之间联合观测。以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为中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赞助,并经国际天文学联会(IAU)赞同,由22位天文学家组成委员会于1982年8月16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成立“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International Halley Watch,IHW)。计划有统一的观测原则,出版规范观测资料和方法,也考虑资料整理,因此使比较研究更容易。此计划由1983年10月中旬开始直至1987年末,不间断的对哈雷彗星观测。
为了观察哈雷彗星,当时参加这场国际哈雷彗星观测计划的国家所属太空中心中,美国国家太空总署、前苏联太空局、欧洲空间局以及日本宇宙空间研究所发射了七架宇宙探查器,其中由美国发射的ICE、欧洲发射的乔托号、日本发射的先驱号和彗星号以及前苏联发射的维加一号和二号在天文迷中普遍被称作“哈雷舰队”。
1991年2月,南欧天文台以1.54米丹麦望远镜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亮度突然从25等增亮至21.5等,并冒出20角秒(约20万公里)的彗发,这估计是受到一颗小行星的撞击或者太阳耀斑的激波激发所致。
[编辑] 21世纪的观测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5,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慧星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057年,中国人记录了著名的哈雷慧星的最早“档案”,比西欧最早记录要早1100多年。
中国拥有最多哈雷彗星的历史记载
若把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的回归次序当作第一次,而第二、三、四、五、及六这5次回归至今尚未在史籍中找到记录,而第七次回归即鲁文公十四年七月的那次(公元前613年),第八次回归也未发现有记载,第九次回归即秦厉共公十年那次(公元前467年),第十次及十一次回归同样未找到记载资料印证,但从第十二次即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起至1910年第四十次为止,我国史籍上连续有29次有关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若从公元前1057年起计,在40次哈雷彗星的回归中,中国有32次的出现记录,记录之多为世界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