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香料群岛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9 03:25:49编辑:阿旭

葡萄牙人为什么在未发现新大陆前对香料如此依赖?

  最通常的解释,是香料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欧洲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土地不肥沃,适合畜牧业和渔业,不适合农业。欧洲人吃肉吃鱼比较多,于是面临一个食品存储的问题。在没有冰箱的年代,用香料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甚至对于稍微有些腐臭的肉,也可以用香料来“矫正”肉味。
这里说的香料,指的是胡椒、丁香、桂皮、生姜,还有肉豆蔻、肉豆蔻皮。
胡椒,产于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也就是印度半岛靠西的那一侧。它是多年生的爬藤植物的果实,它的蔓上有密集细长的穗,穗上结有成串的胡椒子。因为采摘的时机和处理方式不同,胡椒分黑胡椒、白胡椒和绿胡椒。
丁香,就是丁香树上的花骨朵儿,必须在它尚未成熟之前打下来。这些花蕾经过晾晒,变黑变硬。500年前,地球上只有印度尼西亚最东边的5个小火山岛上,才有丁香。这5个岛西方人叫摩鹿加群岛,东方人叫马鲁古群岛,全世界人都称之为“香料群岛”。
肉豆蔻和肉豆蔻皮,都是肉豆蔻树的果实,一种像杏仁样的橘黄色东西。果实干了就会爆裂,里面亮棕色的核仁是肉豆蔻,朱红色包着仁的是肉豆蔻皮。肉豆蔻原先只生长在印尼的班达群岛,在马鲁古群岛更南的地方。班达群岛,其实就是海上9个突出的岩石和丛林,总面积44平方公里。
桂皮,是一种桂树的内皮所制。原产地是斯里兰卡岛的西部和西南部。生姜,就不用多说了,亚洲人早就开始种植。只要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有足够的热度和湿度,它就很容易生长。中国船员常常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在船上的箱子中种生姜。
在18世纪以前,所有的香料都产自上述这些地方,别无分号。尤其是丁香和肉豆蔻,只产自那几个不过是在大海中露个尖尖的小岛上,而周围这样的岛超过16000个。所以在500多年前,西方人不可能知道香料的产地,只知道来自遥远和富庶的东方。阿拉伯商人和印度商人,为了抬高香料的身价,还编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将这些香料描绘成像天堂的圣物,仙境的奇葩那样珍贵稀罕。
  西方人真相信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经说过肉桂的故事,说肉桂会长在毒蛇盘踞的深谷,或者是可怕的猛禽的巢里,只有鸟巢掉到地上,才能采到。还说也有肉桂长在浅水湾里,人们采它的时候要把全身蒙住,只露出眼睛,以免遭到蝙蝠的攻击。连希罗多德都相信这是真的,可见当年那帮商人们的忽悠营销做得多到位。


香料群岛在哪里?

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

东印度群岛: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岛屿,介于亚洲大陆(西北)和澳大利亚(东南)之间,沿赤道伸展6100公里(3800英里)以上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内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政治上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3国,有时也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历史上,「东印度」的地域概念比较松散,既适用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前荷属东印度),也可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属于本群岛),亦可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和印度。


香料群岛是具体是指哪儿?以及其自1500年以后的历史情况

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导致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展开的其中一个原因。 香料群岛与欧洲殖民 罗马帝国的消失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于土耳其人手中前,欧洲各国一齐依靠黑海附近之陆路通往印度、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然而当1453年东罗马帝国溃败后,欧洲人无法突破土耳其人的疆土,使部分依赖买卖丝绸、宝石及香辣料的国家陷入经济危机。故此欧洲人决定找出一条航线绕过土耳其帝国直达远东,直接与香料群岛居民交易。 大航海时代 欧洲人建造大量船队,向南部及西部持续航行。往西部的船队发现了新大陆,而往南的船队则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及东南亚一带。完成航路开发后,欧洲人便重新进行香料贸易。然而经海路前往东南亚比经陆路远得多,航程亦比从前长了几倍,加上欧陆需求急剧上升,使香料严重供不应求。于是欧洲人决定建造更多的船只及舰队前往香料群岛以便进行更庞大的交易。 野心纷起 由于非洲于地理位置与欧洲几乎接轨,而非洲本土科技严重落后于欧洲,欧洲各国的野心家便频繁地前往非洲殖民,以换取可可、咖啡豆与奴隶。这种风气亦迅速延蔓至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地。于是荷兰人及葡萄牙人因地利及质易航线就便,接连派出远航舰队攻占香料群岛,并以绝对武力在东南亚大肆殖民,以垄断欧洲香料市场。除东南亚外,荷兰的爪牙甚至伸到台湾及琉球群岛之遥,而葡萄牙亦取得了澳门的统治权。


上一篇:香菇木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