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侯登科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4 05:20:26编辑:阿旭

侯登科的简介

侯登科,1950年出生在陕西凤翔农村。1966年初中毕业,1969年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摄影。其代表作有《子弟》(1983)、《成人》(1983)、《出征》(1986)等。1989年出版《侯登科摄影作品集》。1997年与他人合作拍摄并出版摄影集《四方城》。1998年出版《麦客》。作品主要记录了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1987年,曾参与发起并组织对中国摄影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以及其后的《中国摄影四十年》大型摄影画册的策划;曾先后发表《现状与思考》(1986)、《自觉的历程》(1987)、《以现实的名义》(1999)等长篇文论。是中国纪实摄影近20年来颇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现代的著名纪实摄影师有谁啊?希望说一下作品和特点,谢谢!

中国工人出版社曾经出过一套“中国摄影家系列丛书”,里面的摄影家都是纪实摄影家。他们作品共同的特色就是纪实,通常使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几乎)不干扰拍摄对象,而是通过抓拍来捕捉拍摄对象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如果要说每个摄影家的特色,只能从他们的拍摄题材的不同来说了。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其中我比较熟悉的几个摄影家及其作品特点:
1)黎朗。以拍摄凉山彝人而著名,这个系列曾经刊载于台湾阮义忠主编的《摄影家》杂志上,从而走向海外,获得了一些世界声誉。黎朗也因为这个系列获得了美国的琼斯母亲奖。黎朗拍摄的彝人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有他们自己美丽美丽和尊严。我很喜欢这个系列。
2)侯登科。已故的知名摄影家。代表作品有《麦客》(另外一个陕西摄影家胡武功也拍过麦客)。侯登科拍摄麦客是充满感情,全身心投入的。他长期跟拍他们,和他们一起迁徙爬火车,一起吃一起住,完全成为了麦客的一员。这种拍摄方式使得他很好地深入了麦客的生活,因此才能拍出那么多全面揭示麦客生活的图片。侯登科逝世后,他的朋友设立了“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来纪念他,该奖两年颁发一次,奖励在纪实摄影方面展露头角的新人。
3)于德水。侯登科的好朋友,河南摄影家,作品主要拍摄河南、陕西的乡村和民俗,有黄土地上的史诗感。
4)彭祥杰。以拍摄流浪的人群而著名,比如拍摄买花儿童、流浪马戏团、大篷车等。
5)杨延康。拍摄过麻风村、天主教等,也是好多年来比较活跃的摄影家。
6)王征。以拍摄家乡西海固著名。
7)刘雷。以拍摄黄土高原上的环境人像著名。
8)周海。以拍摄中国的工业、工人而有名。
等等。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年轻的纪实摄影家,这些摄影家不再拘泥于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而是彩色胶片、holga、甚至数码等都在使用。这些摄影家也是各大摄影节频频获奖的摄影家,包括:严明、张晓、骆丹、木格、冯立等。
以上只是一些简要的线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你要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欢迎百度。


侯登科的影响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的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的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边缘者”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

侯登科的作品

侯登科代表作有《子弟》(1983)、《成人》(1983)、《出征》(1986)、《四方城》(1997)、《麦客》(2001)等。1987年,参与发起并组织对中国摄影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以及其后的《中国摄影四十年》大型摄影画册的策划;曾先后发表《现状与思考》(1986)、《自觉的历程》(1987)、《以现实的名义》(1999)等长篇文论。 麦客,是西北人的叫法,即在夏收时节相帮着乡民割麦的另一群乡民。麦客多来自于陕甘宁三省,流徙于关中东部,临潼至潼关诸县,渭河两岸及河川塬上。建国前,麦客们全靠脚力、体力、耐力,白天“赶场”顶烈日,晚上“转场”披星月,几十里路不在话下;建国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他们再也不用百里千里地的步行赶场了;1980以后的麦客,人腕上戴着手表,扒火车、乘客车、坐汽车而来,并随着农村责任田的实行,麦客迎来了其黄金时代;1990年代开始,收割机逐渐抢占了麦客的地盘,麦客们的“规模经营”之势渐缩。侯登科,用数年精力,追踪拍摄这些兄弟般的麦客,用照相机记录下麦客的黄金时代以及麦客由盛而衰的柳编过程。他的作品,不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快捷感,朴素、简单,但是沉重和严酷,充斥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艺术批评家杨小彦在《他们的历史》一文中说:“麦客是一群生活在‘历史叙述’大门之外的人。主流社会的历史是‘我们的历史’,侯登科力图以镜头叙述‘他们的历史’,并且使得‘他们的历史’演变成‘他们反映的历史’”。 《四方城》是胡武功、侯登科、邱晓明三位陕西籍摄影家于1997年推出的摄影画册,拍摄地为西安。“四方城”来自于对于西安城墙,三位摄影家拍摄采取的平视的视角,凝视寻常百姓,以现代都市人的心态记录了西安社会大众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反映特定时空的地域文化景观。贾平凹评价说:“以这么大的热情和朴实无华的镜头,这么真实地记录一个城市的百姓生活,在中国摄影史上还并不多见吧。而在这些作品中,从人与城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和城与时代的关系里,竟能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历史性、哲理性和艺术性! ” 侯登科一直有一个愿望:拍摄黄土地上的女人、回报给予他生命的女人、向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致敬,但英年早逝的他没能看到自己的愿望实现。在他去世后的两年里,朋友们帮他实现了这个梦想——侯登科遗作展《黄土地上的女人》。有评论说:“侯登科热爱生活。他懂女人,也很会拍女人,于是他的画面里就有了很多的女人:柔和的女人,温婉的女人,丰腴的女人,朗润的女人,沉郁的女人,干练的女人,可堪哀怜的女人……他穿过女人的绿色走廊,从女人那里体验生命的根相。感受震动生命的整体流动。女性,是从儿时开始便在精神上引领他上升的依靠。 ”

中国有哪些著名摄影家?

解海龙 李少白 郎静山 王达军 王瑶 陈复礼 侯登科 吴印咸
摄影师
石少华 齐观山 吴印咸 张印泉 沙 飞
陈复礼 郎静山 郑景康 姚经才 徐肖冰
杰贡献摄影家
吕厚民 吴 群 陈 勃 陈昌谦 侯 波
袁毅平 高 帆 黄 翔 蒋齐 简庆福
突贡献摄影家
王 苗 吕相友 庄本 朱羽君 朱秀英
佟树珩 吴寅伯 张 峻 张桐胜 狄源沧
肖绪珊 邵柏林 陈芬 陈青 孟昭瑞
罗光达 柳行 贺延光 袁廉民 侯登科
徐佑珠 钱元凯 钱嗣杰 程 默 舒宗侨
蒋 铎 鲍 昆 潘维明 梁惠湘 裴 植
有不少摄影名家,如果仅拿给毛泽东拍照做为条件,分为两个时期:
一、抗战时期首推摄影大师吴印咸,虽然他拍摄的不仅是毛泽东,而且也不仅他一个人拍毛泽东,但在那个历史时期,他拍的毛泽东的作品是最有名的。
二、解放后拍摄毛泽东的有专职摄影师和一些记者,如:吕相友、杜修贤、侯波、吕厚民等。
还有些摄影师也拍过毛泽东,但拍摄量比较少,如陈正青的“开国大典”,高帆的“毛泽东在西郊机场检阅部队”。


中国比较有名的摄影家有哪些?

摄影大师
石少华 齐观山 吴印咸 张印泉 沙 飞
陈复礼 郎静山 郑景康 姚经才 徐肖冰

杰出贡献摄影家
吕厚民 吴 群 陈 勃 陈昌谦 侯 波
袁毅平 高 帆 黄 翔 蒋齐生 简庆福
突出贡献摄影家
王 苗 吕相友 庄学本 朱羽君 朱秀英
佟树珩 吴寅伯 张 峻 张桐胜 狄源沧
肖绪珊 邵柏林 陈长芬 陈正青 孟昭瑞
罗光达 柳成行 贺延光 袁廉民 侯登科
徐佑珠 钱元凯 钱嗣杰 程 默 舒宗侨
蒋 铎 鲍 昆 潘维明 梁惠湘 裴 植


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艺术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2,老舍《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3,巴金 《家》《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4,余华《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5,林海音《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渡江侦察记演员表

王惠、吴喜千、李兰发、李川彬、张孝中、温锡莹、张金玲、毛永明。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为配合大军作战,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与江南游击队接上关系,敌人发现江防有疑,令情报处长会同保安队长侯登科率人马搜捕。吴老贵巧妙地通过封锁线,击毙侯登科。在游击队的配合下,侦察员以民工身份混入敌江防要塞,巧取江防工事图。敌情有变,为探明虚实,侦察员们机警应变,摸清榴弹炮阵地部署,驱车返回途中,被敌情报处长识破,周长喜壮烈牺牲。敌人张网搜索,吴老贵与小马乘天黑过江传送情报,吴老贵为掩护小马牺牲,小马不辱使命,及时送回情报。该片是一部充满了紧张的情节、深刻的感情和诗意的场景的影片。它令人信服地展现侦察兵们的热烈勇敢、紧张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侦察兵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机智、坚毅、果敢的性格。通过侦察兵的活动,影片有力地表现人民解放军革命性的本质,表现了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瓶颈时期是什么意思?怎么摆脱?

“瓶颈”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

瓶颈时期,是指一项事业在顺利启动之后不久会遇到的严重的停滞不前以及危机。这个词,是由政治领域先使用的。一个王朝,开创的时候总是气势很盛,一往无前,但在开创了一段时间之后,会遇到一个瓶颈期,如果能够渡过这个时期,那么后面就可以有很长的路走,否则这个王朝就会成为一个断命王朝。比如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二世而亡。汉朝渡过了诸吕之乱。唐朝渡过了玄武门之变。明朝渡过了靖难之役。

把这个词运用到政治之外,就不限于事业顺利启动不久这一时间段。也有事业发展到第一个辉煌的平台之后出现的。不过,瓶颈期,与平台期,是两个概念。

夫妻七年之痒,就是那种顺利启动不久的瓶颈。

摆脱瓶颈时期,需要作系统分析,看看造成发展瓶颈的都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里谁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或重点突破,或迂回包抄,顺势而变,因时而化。


上一篇:侯宝林的相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