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红九军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4 04:27:51编辑:阿旭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的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应朱德指示“二十一及二十三师编为八军团” ,于1934年9月21日开始改编。红23师是1934年2月28日,由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编的,全师1000多人枪。红21师是1934年9月1日,是由61团、62团、63团(原江西军区赣江团)等部编成的。共1300多人枪。该军团成立后属红军第1方面军建制。军团长为周昆,政委为黄苏,参谋长为唐溶(后为张云逸),政治部主任为罗荣桓。红8军团下辖21师、23师。21师师长、政委为周昆、黄苏(兼);23师师长孙超群,政委李干辉。两师各辖3个团。主力红军长征过湘江时该军团遭受严重损失。1934年11月17曰,中央军委决定改编8、9军团,并分编21、23师,不久,军委指示8军团并入5军团,8军团番号至此取消。

新九军,新四军的历史归属

都是归属于国民政府啊,不过新四军的主要力量是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是根据国共协议协商后改编的,与八路军一样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在政令上又服从国共双方的指挥,军长是国共双方都接受的叶挺。
由于国共的政见摩擦,经常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发生军事冲突,所以最后被国民党政府以不无耻政令的叛乱罪而军事解决了,番号也被取消,即皖南事变。共产党在事变后重新建立了新四军,但国民政府未予承认。
新九军则是纯正的国民党系统军队。


红九军古浪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应该从整个西路军西征的大局来说,这个战役失败是早晚的事儿。西路军西征的背景是打通向苏联的通道,谈何容易,西面以沙漠戈壁为主,西北马家军均是以骑兵为主的不对,地形上利于骑兵机动,红四方面军仅仅2万余人,在古浪的仅仅是其九军面对的可是2万骑兵,整个形势已经对红军不利,但是上层的意图用你知道的来说,西路军打出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古浪峡与宋代虎跳峡现在什么地方

古浪峡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南连乌鞘岭,北接泗水和黄羊,势似蜂腰,两面峭壁千仞,形成一路险关隘道,长度约30公里、宽不过0.5公里的南北延伸、蜿蜒曲折的高山峡谷,系祁连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甘肃省武威地区古浪县境内。 扼控兰州、武威,史有“秦关”“雁塞”之称,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 。
虎跳峡
虎跳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东北。峡谷长16公里,南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公尺。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公尺,下峡口海拔1,630公尺,两岸山岭和江面相差2,500∼3,000公尺,谷坡陡峭,蔚为壮观。江流在峡内连续下跌7个陡坎,落差170公尺,水势汹涌,声闻数里,为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旧时曾因山崩截断江流,至今尚有崩积物遗留。
概述  虎跳峡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6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峡内礁石林立,有险滩21处,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86米,临峡一侧山坡稍缓,这一侧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贯通全峡,公路上方还有一条步行小路。

  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离公路边的虎跳峡镇9公里,其江心雄踞一块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红军长征时共有几支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抗战时期的共产党部队有哪些?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时期,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343旅,旅长陈光,为原1军团部队;344旅,旅长徐海东,为原15军团部队。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受伤出国,这支部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聂荣臻率领,建立了晋察冀军区,成了一个新的山头,即以后著名的华北山头。“华北山头”这个词文革时曾很常用,杨余傅被打倒时开始批华北山头,一直批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晋察冀军区除了聂荣臻从115师带去的基本部队外,后来又加入了两股,一股是原东北军吕正操部建立的冀中军区,另一股是李运昌建立的冀热辽军区。第二部分主要是由罗荣桓、陈光率领的343旅,东出山东,建立了山东军区。第三部分是344旅部队,后一分为二,一部由杨得志率领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另一部由黄克诚率领建立了苏北军区,皖南事变后该部加入了新四军。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下辖358旅,旅长张宗逊,为原2军团部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为原6军团部队。由于贺龙过于看重统一战线,该师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一直发展缓慢,是几支部队中最弱的,该师建立的晋绥军区与其他几大根据地相比要小的多。后来,八路军三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授元帅,萧克授上将军衔。

红军长征的路程及经过的地点有那些?

路程未明:通常是二万五千里.但有可能更多
路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人,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开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由于敌先我占领赤水城,我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由于敌情变化,我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堵我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向我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2月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军委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挺进。24日我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娄山关。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军阀王家烈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25日早晨,红3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在红1、3军团的打击下,敌仓惶南逃。为了不给敌以喘息之机,红1、3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重占遵义城,黔军弃城南逃。此时,向遵义增援的敌吴奇伟的两个师孤军冒进,我果断抓住了战机,红1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乌江,并砍断浮桥,敌尚未渡过的10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我俘获。红2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59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张国焘带走了多少人

张国焘带走7个军。分别是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属四方面军)分别是红五军(原一方面军五军团,军长董震堂)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属四方面军)红30军(军政委李先念,属四方面军)红31军(军长由王树生兼任,属四方面军)红32军(原一方面军九军团,军长罗炳辉)红33军(原四方面军33军一部,军长王维舟)还有原四方面军骑兵部队,许世友任司令员。原四方面军女子独立师,共9万多人。中央只带走了红一军(原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原四方面军33军一部合编,军长林彪)红三军(原一方面军三军团,军长彭得怀)和军委两个纵队共1万多人。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和九军团,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共5000多人也随张国焘南下。南下途中红33军和红五军合并为五军


红军长征之后,张国焘坚持南下到底有没有出路?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张国焘南下持肯定态度?张国焘南下

在研究1943年以前的中共党史时,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只考虑党内的情况。必须把苏联和共产国际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才比较全面,也更接近历史真相。
提出把四川作为革命大本营和根据地的恰恰是斯大林。他在王明的谈话中就数次强调过这个观点。特别是四方面军放弃鄂豫皖进入川陕后,莫斯科的兴致更是高得不行。季米特洛夫也奉命不断给中共代表团灌输。
虽然由于上海中央局以及共产国际远东局被破获,加之红军情报局上海组的撤退,最终和远方(共产国际的代号)联系中断了。但是之前莫斯科的指示还是给包括张国焘在内的四方面军的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会师后,双方发生了分歧。中央红军认为随着重庆行营的建立,和中央军入川,四川的形势已经大变,继续留在四川开辟新根据地已经不可能了。到底要北上到哪里?面对张国焘的质问,张闻天甚至公开提出:“北上就是要尽可能远离国民党,尽可能靠近苏联。”哪怕是到绥远背靠外蒙古,或者进入新疆,直接背靠苏联也是可以考虑的。
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之前打川军双枪兵,顺风顺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被国民党吓破了胆。加之对之前的苏联赤化全四川的命令记忆犹新。特别是对北上脱离汉族区域且漫无目标的流寇式作战完全不感兴趣(毕竟是中央红军北上到甘肃的哈达铺后才得知陕北有红军和苏区,才算是有了明确的目的地。)在他们眼里,北上就是流寇,就是逃跑主义。


梵蒂冈的军队主要来自哪里

梵蒂冈的国民不到1000人,据说都是神职人员,神父或修女。梵蒂冈的军队就是教皇的卫队,清一色的雇佣兵,全部都是瑞士人,那是因为1527年时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皇帝来攻,100多名瑞士兵为教皇殉难。教皇为感激他们的忠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人作卫队。在过去若干世纪中,瑞士青年大都以能服务于梵蒂冈教廷卫队为荣,没进教廷卫队的也把有朝一日能进教廷卫队当作神圣理想。

方面军和军团的区别?

严格来讲,红军的方面军和军团很不规范,虽说是按照苏联军队三三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红军的番号和实际规定人数并不符合。军团顾名思义,就是好几个军合在一起,统一指挥,属于一个行动集团。但是红军的军团一般就辖三个师,一个师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依此类推。中央红军长征前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8万余人,突破封锁线后剩下近3万人一、三、五、九四个军团。长征前每个军团能有1万余人。人数只比国民革命军的一个正规陆军师(11000人,德式编制)多一些或者没有人家多。像血战台儿庄中的国军汤恩伯第20军团,实力有5个军,庞炳勋第3军团实力只有5个团。红军的军团一般隶属于方面军。方面军是最大的番号,改编前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总共实力也没多大。但是抗战后期,例如王耀武的国军第四方面军有10多万人。
没看明白就说简单一些:双方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军队的番号,大小规模不同,红军的军团隶属于方面军,但是国军的军团番号只是在1937年至1939年之间使用过基本是和集团军并行的一种编制,小到师,甚至团,大到好几个军。抗战后期国军出现了方面军的番号,大的例如王耀武的第4方面军统辖了几个集团军,达到10多万人。


红军时期各方面军高级将领

好多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员:朱德; 总政委:周恩来; 总参谋长:刘伯承; 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 副总指挥:肖 克 ; 总政委:在弼时; 副总政委:关向应; 参谋长:李达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 总指挥:徐向前; 副总指挥:王树声; 政委:陈昌浩; 政治部副主任:傅 钟; 参谋主任:舒玉章。

上一篇:红金龙芒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