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
孔子的师德观有哪些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扩展资料: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在《论语》中,经常出现师生平等研讨问题的场景,有时候,师生之间还相互争论,甚至学生严厉地批评老师,而孔子也能接受学生的批评,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平等的师生观。
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道德观主要是:仁、义、礼 。具体解释如下:
1、仁:
就是人心对生命的珍惜、热爱与尊重。大致含三个层次。 一是“爱己”, 即对自我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这既是人同于动物的天性,又是生命价值的自我体现。二是“孝悌” ,即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热爱自己的 妻子、丈夫和子女。三是“爱人” ,即热爱社会、周围所有的人,也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仁的核心。
2、义:
孔子将“义”看作人们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他要求“君子”先“喻于义”,即理解义的意义,再“义以
上一篇:张嘉译岳红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