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柏俊才,1990年9月――1994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7月年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胡光舟先生,治唐宋文学,199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陶渊明研究专家戴建业教授,2008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1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著名学者刘跃进研究员,治南北朝文学。1997年7月――2012年3月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2年3月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
学习及工作经历1990年9月-1994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7年7月――2012年3月,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3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学。
2004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2008年9月――2011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10年9月晋升为教授。
2011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2年3月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科研论文1、《沈约“起家奉朝请”的时间新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
2、《刘向生卒年考辨》,《文学遗产》,2012年第3期;
3、《北魏三都大官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4、《吴融年谱》,《文献》1998年4期。
5、《平凉户与北魏儒学的兴盛》,《兰州学刊》,2010年第11期;
6、《陶渊明天师道信仰考辨》,《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5期。
7、《沈约永泰元年赴天台桐柏山辨误》,《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4期;
8、《北魏初期的文化政策与文学精神》,《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9、《崔浩与五世纪北中国的人才战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期;
10、《罗贯中籍贯考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
11、《“竟陵八友”与齐梁文学新变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1期;
12、《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首都教育学报》,2009年3期;
13、《范云年谱》,《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4期;
14、《任?浙江行踪及创作考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4期;
15、《谢?任随郡王文学的时间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3期;
16、《“竟陵八友”诗文辑佚》,《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4期;
17、《论佛教世俗化对南朝文学的影响》,《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7期。
18、《坚冰下的暗流:〈水浒传〉女性意识的觉醒》,《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3期。
19、《论净土思想对〈桃花源记并诗〉之影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20、《困苦与解脱:〈庄子〉语言的言说方式》,《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21、《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2期。
22、《鲍照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展》,《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1期。
23、《〈全唐诗〉刘长卿重出诗歌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3期。
24、《河东郡的建置与山西南部文学的兴盛》,《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6期;
25、《并州的建置与先唐山西文学的繁荣》,《中北大学学报》,2011年3期
26、《兰台聚小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27、《〈霍小玉传〉琐议》,《北方论丛》(社科综论专辑),1999年。
28、《试论中西诗歌功用理论的差异》,姚玉光、王安庭《古代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29、《试论中西爱情诗的异同》,姚玉光、王安庭《古代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0、《试论中西诗歌教化理论的差异》,《现代情报》,2003年7期。
31、《试论中西诗歌起源的趋同性》,《当代教育》,2002年8期。
32、《中西讽谕说》,《当代教育文献》(中),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
33、《论东吴高僧康僧会的佛学贡献》,《东吴文化?第二十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4、《试论竹林七贤嗜酒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云台山与竹林七贤》,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5、《罗贯中是太原人――兼评罗贯中籍贯诸说之谬》,《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专著或编著1、《“竟陵八友”考辨》,独著,61.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2、《梁武帝萧衍考略》,独著,2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3、《先秦两汉散文注译》,三人编著,本人部分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4、《古代文学作品选》,多人合编,本人部分1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论纲》,多人合著,本人著6万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孔子家语译注》,多人合编,本人部分5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7、《陆甫里小品》,独著,12万5千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科研项目1、《“竟陵八友”与齐梁文学新变研究》,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01),2012-2014年,9万元。
2、《北魏文学与文化考论》,国家人事部第3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003217),2010―2011年,10万元。
3、《北魏文学与文化考论》,国家人事部第45批博士后社科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090450052),2009―2010年,5万元。
4、《山西家族文学研究与家族资源开发》,2010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04)。
5、《山西省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创新教育模式设计》,2010年山西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0041057-03),3万;
6、《“竟陵八友”研究》,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053314),2005年-2007年。
7、《古代文学课程群内部优化整合研究与实践》,2010年山西省教改课题,参与,排名第二;
8、《沈约生平事迹考辨》,山西师范大学2008年重点社科基金项目(ZS08007),2008-2010年,2万5千元。
9、《刘向生平研究与东汉文学与经学的互动》,山西师范大学2011年重点社科基金项目(ZS1101),2011-2014年,2万5千元。
10、《中西诗歌比较》,山西师范校基金项目,1999-2001年。
1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试验》,山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
12、《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研究与创新设计》,山西师范大学2011年教改课题(SD2011YBKT-02),2011年―2013年,0.2万元
获奖情况1、2010年《粱武帝萧衍考略》获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06127)
2、2009年获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2009年获山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2004年获山西师范大学首届中青年教师网络教学课件大赛二等奖。
5、2003年获山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2年获山西师范大学教案评比优秀奖。
7、2002年获山西师范大学模范教师称号。
8、1999年获山西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9、1999年获山西师范大学模范辅导员称号。
上一篇:配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