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娄山关战斗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7-22 21:15:24编辑:阿旭
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100句】

一、娄山关战役简介

1、娄山关也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遵义会议开始前,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斗争,最终以我军歼灭黔军两个团而告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给了宝贵的战争资源,史称第一次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之后,此次战役正式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为我军向黔西向东发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山关经过了两次大战役,被载入了中央红军革命历史史册,两次战役的胜利,帮助中央红军实现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计划。

2、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3、方明元,笔名:日月,男,“60后”,高级政工师,原籍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其作品经常发表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青海湖》、《海外文摘》、《东方散文》等省内外文学刊物和文学平台上,大约100多万字,著有散文集《旅途中的风》、《旅途中的雨》,东方散文签约作家。有16篇散文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其中《锦屏山背水记》、《买房的烦恼》分别获得2023度和2023度中国散文一等奖。《乌兰布统草原寻梦》一文于2023年8月获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东磊的白玉兰》一文获2023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届白玉兰散文奖。

4、红军经侦察决定,由十三团主攻关口,红十团及一军团一部从两侧包抄,断敌后路。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率领红军攻关,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发起猛烈仰攻,经过激烈肉搏战,终于打垮守敌,攻占点金山高地。敌军组织强大火力拼命反扑,红军与敌人在点金山和大尖山一线进行了反复拼杀的拉锯战。下午4时,红军在军团组织的火力掩护下,发动五次冲锋,击毙敌督战官,乘势猛冲,连续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多座山头,完全突破敌军防线,在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关口。为夺取娄山关战斗的最后胜利,25日晚中央军委命令谢嵩、钟赤兵率领三军团十二团从桐梓连夜赶赴娄山关,接替与敌人血战一天一夜的十三团一营。

5、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6、1934年9月,中央红军面临国民党100万大军的围剿被迫转移,于10月10日踏上了西征突围的征途,红军以86000余人锐减到30000余兵力的惨重代价突破了湘江,毛泽东力排众议建议放弃了同红六军团的汇合计划转兵贵州。

7、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贵北天险娄山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打了两仗,史称娄山关战役。第一仗,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前,此仗,由于敌守军兵力薄弱且我军出其不意,战斗很快结束;第二仗,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战斗进行异常惨烈。娄山关战役是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自中央红军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之后所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参观娄山关战场遗址可以知道

8、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9、下阕:写战斗后红军娄山关的情景。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写出了跨越娄山关的豪气万丈情以及迎接新征程的精神准备。

10、阅读两百,留言发放五元。

11、“娄山关”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1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3、动图:新媒体运营部高忻沅

14、第十五章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陕南与甘南

15、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在湘南与军阀何键等敌人展开战斗,轻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

16、《七律·长征》虽然只有56个字,却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抑或对诗歌史而言,都是里程碑之作。这首《七律·长征》就诞生在岷县麻子川乡旋窝村。

17、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18、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9、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娄山关修建了纪念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发掘和展示了红军战斗遗址,修建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陈列馆,以供后人瞻仰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于2005年11月2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示内容丰富多彩。

20、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战斗中红军牺牲100余人。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建于1984年,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红军纪念碑由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纪念碑基座浮雕内容为“红军攻占娄山关”。今天,碑前鲜花祭奠,重温誓言,初心拳拳。纪念碑如燃烧的火炬,照耀艰苦卓绝的过去,照耀奋发进取的现在,照耀辉煌复兴的未来。

二、娄山关战役简介最重要

1、第十一章巴山蜀水————1935年4月川北、湘西与陕南

2、娘子关战役为太原会战系列战役之也是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战略要点太行山娘子关,该关口位于山西与河北交界支处。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川岸文三郎率领的关东军第二十师团。正面守军为中国孙连仲第26路军与曾万钟率领的第3军。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09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3、2月25日晨,中央军委发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的指示,命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三军团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彭德怀接受任务后立即命三军团第十三团主攻娄山关,一军团第一团向关东侧石炭关迂回,其余各部随前锋向娄山关挺进。

4、凡是阅读量低于一百今后不再录用!

5、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

6、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3年伊始,校团委谋划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团员思想武装的重要内容,提出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主干,组织学生和团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7、看到第二个写着“娄山关”三个字的是座石桥。娄山关有川黔锁钥之称,关口是娄山关峡谷的绝险处,门洞南刻“娄山关”。门洞北刻“黔北第一关”。还有一座叫长空桥,仰望长空桥最为壮观。长空桥取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该桥长100米,宽5米,为铁索木板桥,连接大尖山和小尖山。

8、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⑥

9、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10、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连云港市

11、到了关口东侧山崖,建有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诗词手迹的石碑。该石碑建于1973年,全长25米,象征红军2万5千里长征,通高55米。石碑由396块云南大理石镶嵌而成,最大的字有3米多高,娇若游龙,惊似飞鸿,巍峨壮美,气势非凡。深深地镌刻在石壁上的《忆秦娥·娄山关》为我们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勇士的鲜血染红了崇山峻岭,此次战役胜利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计其数的血肉之躯在漫山丛林中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石。

12、“这个全新的项目有体验、有互动,有战争、有剧情,体验完整个项目,可以更加深刻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娄山关大捷》景区常务副总经理姚帝华说。

13、在通过凉山地区时,他的姐姐竹妹子(王嘉饰)英勇牺牲,王瑞失去了第二个亲人。飞夺卢定桥战斗打响后,他的姐夫肖德昌(齐奎饰)又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渡河中。在卢定桥头,毛泽东发出的感叹激励了王瑞一生……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5、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16、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17、追寻红色足迹走进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⑨

18、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20、毛泽东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原文忆秦娥·娄(lóu)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三、娄山关战役简介200字

1、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2、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阳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其间英才名士也如繁星,堪称人文荟萃、灿若繁星。这里是伍子胥、宋玉、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的桑梓之地,又是诸葛亮、王粲、米芾的第二故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

3、首发声明:一经审稿通过,即日马上刊发!一经正式刊发,概不退稿删稿!

4、“今天体验重走长征路,整个过程非常艰辛,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红军战士是多么不容易,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湄潭北纬27度国际营地团队学员肖松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告诉记者。

5、王瑞的姐夫,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牺牲,从悬空的铁索上弹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

6、杨隆喜和舒光富同举义旗,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娄山关,直捣遵义府。

7、可以自驾,娄山关下有停车场。从停车场爬到娄山关顶也就20分钟左右。不过爬完娄山关推荐去观景台看看,观景台在另一个山头,有公路通,走路要2个小时左右。

8、1935年5月,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9、巴山蜀水。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挺进四川,红四方面军主动放弃川陕根据地,8万大军强渡嘉陵江转战到川西北地区。

10、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11、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瑞金。

12、同一位作者两次投稿需间隔二十日。

13、追寻红色足迹走进长征起点江西于都|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⑧

14、据了解,近年来,《娄山关大捷》景区结合市场需求,在原有大型实战演出基础上,配套建设娱乐区、拓展营地、会议室、射击体验区、大型红军餐厅等设施,今年又增加了重走长征路项目,景区吸引力正不断提升。

15、阅读一千留言一百发放七十。

16、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17、27日,红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

18、到遵义的第3天,5月15日上午,酱香时代董事长韩总邀请我们到娄山关参观游览,这使我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放飞的心情好像插上了翅膀,坐在飞驰的奔驰商务车上,一个小时便到了大娄山下。

19、作者介绍:桑梅,曾担任长江路街道党政办、叙康里第一社区、新区社会事业局、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党政办主任、工会主席。桑梅书记从事企业党务和基层社区党务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的基层党务工作经验。

20、26日清晨,娄山关上笼罩着浓云密雾。盘踞关南的敌军仰仗兵多弹足,又多次向娄山关猛攻,作垂死挣扎。红军正面出击,左右迂回包抄,前后夹攻,沿公路向南纵深追击。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下午五时,红军牢固地占领了关口,在关口至板桥一线,歼灭和击溃敌人四个团,满山遍野和公路上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武器、轿子和烟枪。红军乘胜猛追,在高坪、董公寺一线又歼敌四个团。

四、娄山关战役简介1935年2月26日

1、记述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的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2、就是前面说的"举世闻名的",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毛主席有首《忆秦娥·娄山关》,作于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以作者在文中反复使用了"从头越",表现了对主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崇敬和向往。

3、展现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4、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九军团,约7万人。

5、进入娄山关的核心景区之后,看到有一个小型的广场,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娄山关”三个大字。广场上有很多雕塑,有红军牵着马,马背上驮着各种粮食、物资补给、行李等,也可以看得到当地的少数民族迎接红军到来的场景。在整个小广场的顶部,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着他的几个得力干将的一个雕塑,像在指挥千军万马。这个小型文化广场,浓缩着的战斗艺术。

6、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

7、25日上午9点,红三军团负责攻打娄山关的先头部队在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相遇,敌人暂且退至关北南溪口,抢占了关口东侧点金山一线,凭险顽抗。

8、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经历了青杠坡战役消耗战后,红军一渡赤水,西进扎西,实行部队整编,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扎西会议,决定挥师东进、二渡赤水,再战遵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于2月24日攻占关北桐梓县。

9、1935年1月7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控制了遵义城后极速向娄山关地区前进。1月8日,红四团以一营为主攻,二营为前卫、三营从关东侧小道迂回敌后,拂晓向娄山关发起进攻,于9日凌晨胜利占领了娄山关关口及桐梓县城,驻守娄山关及桐梓一线,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0、在我过去的印象中,娄山关战役好像只有一次,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我才明白实际上是两次。第一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1935年1月。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命令一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即到四团驻地部署了战斗任务,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当即率部队北进。

11、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2、审时度势:度:审。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13、娄山关,这片神奇的山峰,自古为渝黔两地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天生就有千峰万何、重涯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的秀丽景色。83年前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彪炳史册的娄山关大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千古佳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浪漫,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推向了文学史上的高峰。2023年4月25日,我随《东方散文》杂志社组织的全国散文作家走进了中国革命的丰碑——娄山关,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红色历史。

14、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15、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

16、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中共二大会址|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③

17、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④

18、按照方案,各学院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践模式,组织实践团队沿着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足迹,走进承载着红色信仰的历史纪念馆,接受党史教育,树立紧跟党走的信心。在实践过程中共计完成300余个视频作品,其中110余个被推荐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活动。

19、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20、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娄山关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五、娄山关战役简介感悟

1、姚帝华介绍,游客可在观众席30—50米处观看演出,还可以穿起军装、拿起钢枪参与“战斗”,近距离感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

2、您的赞赏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3、1934年12月湘西与豫西。

4、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7、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8、娄山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9、阅读三百,留言发放十元。

10、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再次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11、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12、娄山关景点的名称,大多和《忆秦娥.娄山关》诗词有关。离开“西风台”、“望海楼”,经过“玻璃桥”,我们又到了“百丈梯”、“纪念碑”、“长空桥”、“夕照亭”、“纪念林”、“摩崖石刻娄山关”,最后来到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巨幅诗词碑前。

13、作者激情澎湃的记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过去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所从未具有的。作者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

14、如今的娄山关硝烟不再,但红军战斗过的战壕、留下的弹坑仍旧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娄山关一役后,毛泽东曾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打通了娄山关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长征路上重整旗鼓,再向前。

15、一个16岁的小红军战士身上,他经历了长征的炮火,也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残酷的战争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的教诲一直坚定着他的信念。

16、1934年11月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17、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的精准座标

18、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19、娄山关战斗是指1935年2月,红军三军团十三团在娄山关关北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发生的一场战斗。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

20、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上一篇:实名网络营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