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药诗词
一、中药名组成的七言诗
1、中草药名绝句三首百合苦木沉香一点红,含羞莲子吊灯笼。冬虫夏草西河柳,远志当归四季青。(本诗含十二味中草药)半夏丹参白果锦灯笼,豆蔻当归满树星。半夏留兰香紫草,独活苦木化橘红。(本诗含十二味中草药)望江南常山半夏望江南,豆蔻青蒿满车前。益母灵芝生紫草,淡竹叶映半枝莲。(本诗含十一味中草药)
2、谜底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回文曲:有了回诗和回文词,自然也有回文曲,它始于元代,这与元代散曲创作的兴起有关,现存的很少。
4、(赏析)诗中“暑、雨、浦”同韵,“织、赤、壁”同韵。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
5、抛却刑于寡(妻),来看未丧斯(文)。止因四海困(穷),博得七年之(病)。
6、此诗用了十个中药名。横塘:谐音莨菪,又名断肠草。
7、广州有名酒状元坊,香飘四方,闻名遐迩,相传是因为明代才子伦文叙而得名。
8、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迤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9、 乌溪甘遂开金锁,国老重楼坐竹黄。
10、中医的处方一般称“处方”,也有叫“汤头”的,一个汤头一般有数味或数十味中药组成。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医,著了一本《汤头歌诀》,收集中医常用汤头320个,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头的名称、组成药物、适应症、随症加减都写入歌中,简明扼要,便于诵读记忆,流传很广,影响深远。既然汤头这么多,为什么四个汤头就能开药铺?原来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清代末年,在江南一偏僻的小镇上,有一家祖传数代的中药铺,药铺坐堂和抓药的都是这一家人,他们代代相传,只在四个汤头上做文章,药铺一代一代开了多年,也医治好了当地许多人。是哪四个汤头呢?就是“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平胃散”。可见二陈汤是经典名方!
11、接待的同志听到此话十分高兴,便对陈老总说:“那就请陈老总来取一个吧!”
12、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13、伦文叙走后数月,酒家生意依旧清淡。京城会试揭榜不久,普天下都在议论今科状元伦文叙。眼尖之人看到这家酒店的墙上竟有状元亲笔题写的一首诗,其中隐藏着“有好酒卖”四个字。一时间,一传十传百,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抢座沽酒,喝状元之酒,成为一时风雅。这酒家生意日见兴隆,店面越开越大,这个地方也由昔日的冷清深巷变得热闹非凡,后来就改名叫“状元坊”了。而后“状元坊”便成为盛名一时的名酒了。
14、扫描关注"天人合合"↓
15、“客来东方,歌讴且行。
16、兹仅录组诗数首以飨读者:
17、汉武帝点头称赞,东方朔反应机敏,又占了上风。
18、游杏园,览中医简史:传统医学的诞生
19、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
20、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
二、带有中药名的诗20多种1、词中所含中药名: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刘寄奴、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人参(人生)、三西河柳、大黄(将军)、益母草等。
2、相传,有个秀才,迂腐自大,认为自己读过《四书》、《五经》,满腹经纶,就一天到晚之乎者也地到处卖弄。有个酒店老板也念过几天书,对其颇为轻视。一天,他见秀才又在街上拽文,便把秀才请到店里说:“我这里有个谜,正想请教你。你解得出来,今日酒钱全免。你要解不出来,罚你今后说话不准带一个’也’字。”秀才说:“行,你说谜面吧。”老板就说了一个故事:
3、释义:精力是我的神韵,气血是我的根本,储藏精力养足去学,能够保持强壮健康。
4、歇后诗:指诗句中引用成语或现成语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结尾一字省去,而其本意却在后面省去的一字,故称“歇后”。
5、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6、一天,爱素生的好友委宛山人来拜访他,发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张书笺,上面写着:
7、药名诗〔南朝齐〕·王融
8、海水山风清半夏,夏台荷蒂旱莲花。
9、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10、楚樊厉节中闲,多思感谁为荣?周风兴自后妃,葩纷光珠耀英。
11、“二陈汤”也是一剂中药汤头名,最早见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中医有“治痰通用二陈之说”,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汤。
12、(内含海水、山风、清半夏、夏台、荷蒂、旱莲花、夏枯草露、吹风散、艾叶、夏冰、明月砂十一个中药名)
13、另外还有一首集纳好听名字的中药诗:
14、题画诗:即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形式。一幅好的画作,配上恰当的题诗后,会更有价值。董必武同志书法甚好,常有人请他题字。他在何香凝所画的《墨梅》中题诗曰:“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端的双清楼主作,化身如愿暗香真。”“双清楼主”为何香凝老人的号,在这首诗里,董老借赞梅花岁寒不凋、劲挺有神,颂扬了何香凝老人的高尚品质。
15、颠倒诗(古代趣味诗词二十八)
16、药名诗始于南朝齐,现存最早的即王融的这首诗。全诗每句诗中都嵌用了一个中药名。(重台、陵泽、石蚕、垣衣、秦芎、楚蘅、神草、夜光〔锦草别名〕)
17、秦少游高兴地称赞夫人:“夫人果真蕙质兰心啊!”
18、传说苏东坡做官时,一次微服出访,遇到几个当地称霸的乡绅设宴祝寿,便前去拜访。宾客中有两个民愤极大的官僚,一个叫杨贵,一个王笔。他们两人不问来访者是谁,就一起在席间赋起诗来。
19、每句七字的诗。整首诗各句都是七字的七言古诗出现于汉代,到六朝时逐渐趋于成熟。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汉武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唐代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古体诗中的七言古诗等都属于七言诗。七言古诗中能夹杂长于七字或短于七字的长短句。参见“杂言诗”条。
20、歇后诗,指诗句中引用成语或现成语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结尾一字省去,而其本意却在后面省去的一字,故称“歇后”。
三、中药名七律诗1、欲问千年往事,三皇五帝凄然。
2、释义:经常生病的人,大多白天用脑过度,晚上不能安寝,早上增加负担,夜里更是如此。
3、然而,前来求婚的人,姑娘一个也看不上,她一心想要找一位才学精深、知识渊博的如意郎君。她亲笔写下了马致远的散曲
4、据说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新婚之夜之后,要奔赴战场抗金杀敌,背负着民族大义又在疆场上的他非常想念妻子而写的。而每一味药材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实在是引人回味,辛弃疾的妻子同样博学多才,想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思念之情的。
5、园以载药,药以济仁。华夏本草,芳华绝世,金谷之园,种色夺目。映日荷花,莲叠藕聚,照夜葳蕤,琼郁芷芳,优游花间,若隐呦呦鹿鸣韵事。柳荫榕茂,桂馥兰馨,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听风林下,如闻虓虓虎啸传奇。岭南名药,四时皆盛,春绽木棉,夏溢藿香,秋华九里,冬实石榴,糜不悉备。杏林实训,俯仰得思,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前贤宏论,后人妙理,万象包藏。
6、袁公济听了,一时也难理出个头绪来。苏东坡见他答不出来,便提醒一下说:“你我这两则谜语可是有所关联啊,我猜中了你的谜,也就自然猜中我这谜了。”袁公济一想他的谜底那上半句唐诗,又想到那下半句,恍然大悟,这时,苏东坡便在雪地上写出:
7、四时回文诗四首〔唐〕·薛氏
8、白术(术读zhu四声)大黄(大中国药典上读da四声,但也有人读dai四声)诃子(诃读he,一声)阿胶(阿读e,一声)阿魏(阿读a,一声)秦艽(艽读jiao,一声)枳壳(壳读qiao,四声)黄柏(柏读bo,四声)蛤蚧(读gejie,分别为四声)蛤壳(读geqiao,分别为四声)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而且我自己也容易读错
9、于是伦文叙要来笔墨,在粉墙之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10、释义:春天生长,夏天持久,秋天收拢,冬季躲藏。
11、释义:天地之间的道理,有开启就一定有比和;用药物的机密,有滋补就一定有泄露。
12、嵌字诗:广义地说,按照修辞“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诗篇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具有意义的一种诗体。
13、除却半夏名亦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14、秀才自知才疏学浅,羞愧万分,此后再不敢逢人便“之乎者也”了。
15、“敢舍身家不奉曹”,史记华佗因不奉曹操征召被杀。
16、当归、菊花、熟地、薄荷、连翘、桂枝、防风这些还是平时能够听到的,像钩藤、轻粉、续断、苁蓉等这些就比较少出现,也算是涨知识了。
17、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18、兴发时抛却了弓鞋难绣。
19、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也是北宋有名的才女,其夫秦少游是当时著名的才子、词人,“两情若要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传千古。
20、翠翳幽簋别有天〔笑〕李文隐作注:“翠翳幽簋”扣“竹”字,“别有天”一语双关,既指还另有天字,又指与天字有别,乃“夭”,与“竹”合成“笑”。野渡无人舟自横〔激〕周宗廉作注:按谜面本意扣“放泊”,由“放泊”合成“激”字。秋千人杳月西斜〔炙〕洪流作注:“秋千人杳”解作“秋”字的千与人都不见了,余“火”与斜月合成“炙”字。双峰倒影横山下(帚)谢开有作注:“横山”(日)的下边“双峰倒影”,意倒着一大一小两
四、中药名作诗1、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2、二人相视一笑,此为唐代诗人杜甫七言绝句中的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半句唐诗也成谜,自传为一段文坛佳话。
3、不少年轻人都聚集在门前,反复吟读,却没人能猜出来。恰好,有一位赶考的举子路过此地,见有不少人围在一起,便也凑了上去看个究竟。他看了看姑娘留下的诗谜,便从行囊中取出纸笔,写下了崔颢《黄鹤楼》中的一句:
4、“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花开应到家。”
5、 佛手生来远志高,悬壶贯众有功劳。
6、格斗而死,主人被创。”
7、 麻沸成汤加白酒,关公祛毒使青刀。
8、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9、#青蒿不仅治疟疾,还是帝王招贤纳士的心声。#
10、苏东坡一听,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我还没有碰到过猜半句诗的谜语呢;再者,半句七言诗,怎么论呢?三个字还是四个字?应该是三个半字才算准确,或者是把七个字都从中间劈开,只读半边?正在左右推敲时,忽然树林中掠起一群小鸟,展翅天际,灵感闪现,仔细思量不禁豁然开朗,心中暗暗称赞袁公济这半句诗谜出得巧妙!可是他转念一想,既然你编得巧,我也不能简单地说出谜底就算了,必须也要答得妙,才能相映成趣。他望了一下远去的飞鸟说:“袁公!我有个谜请你也猜七言唐诗半句。”袁公济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便说:“就请快示谜面。”苏东坡说:“雀飞入高空。”
11、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12、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
13、夏枯草露吹风散,艾叶夏冰明月砂。
14、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15、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16、象这样的诗可以组成很多,有兴趣时不妨自己尝试一下,去发现新的读法。
17、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18、当然,也有人说辛弃疾那首词是宋兰湄所作。
19、谜底:半夏、防风、当归、白芷
20、今时人,直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五、48种中药名诗1、青山映雪含思,碧草抽烟系情。屏香梦愁月落,棹兰吟苦风清。
2、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
3、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闲身;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别去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户深。
4、分享网络精华文章,愿快乐永远伴您左右!
5、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
6、牧童、九死一生、三九时节、百年貂裘分别打四味中药名。
7、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8、谜家奚燕子,被称为“国魂九才子”之他制作的谜语构思巧妙,深受众人喜爱。当时有家报纸叫《铁报》。《铁报》设有谜语专栏,每天刊谜一则,次日揭晓谜底。专栏的谜语就是奚燕子包撰的。有趣的是,奚燕子总是每天现制一条谜语,由报社派专人到奚家取谜。
9、夏五先生罔谈彼(短),
10、袁公济笑着说:“雪径人踪灭,打七言唐诗半句。”
11、回文词:始见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繁荣有关系。元明回文词极少。此后清词继起,回文词可宋代匹敌。据资料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上片下片都随句反复;同一词调由末尾倒读,其中有的是下片为上片的倒读,有的是全篇从末尾倒读,倒读时,有的句式不变,有的句式改变;借读回文:次句从前一句中借用几个字,回读成句;倒读后成为另一词调;倒读成为诗(也有诗改为词的);回环韵:上下片按同一词调同句倒读,成为另一首词。
12、游杏园,览中医简史:传统医学的黄金时代
13、垂空青幕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14、喜与小妹聚缠绵,人面桃花相伴。
15、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16、静夜思 (宋)·辛弃疾
17、(赏析)相传西晋人苏伯玉出使蜀国,久而不归,远在长安的妻子便将所作之诗,按特殊形式写在盘中相寄。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唤起丈夫的归心。而实际上,此诗本身就极富特色,它以措辞精练的三字句为主,且多处用民歌比兴的手法,在匀称的节奏中委婉推进感情的表达,吟来十分动人。
18、阳春艳曲,丽景夸文。伤情织怨,长路怀君。
19、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20、苏小妹斜倚在床上,边想边说:“第一句是睡香,第二句是映红,第三句是合欢,第四句是对红,是吗?”
上一篇: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