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进
朱苏进的介绍
朱苏进,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上榜编剧,南京人,20世纪九十年代,以一系列军旅小说成名文坛,《射天狼》、《接近于无限透明》、《醉太平》等,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刻画了新一代军旅人物的光荣与梦想、无奈与痛楚、军人生命本色的光辉及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等,极富艺术的个性,90年代,朱苏进初涉影视创作,第一部创作的剧本就是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2013年12月2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品牌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发布,朱苏进以14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1。
朱苏进的个人履历
朱苏进,1953年生于江苏涟水,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上榜编剧。朱苏进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福州军区厦门某部班长、排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现任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兼任江苏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射天狼》、《接近于无限透明》、《绝望中诞生》等军旅题材小说立足文坛,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炮群》、《醉太平》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涉足影视,成为职业编剧,先后创作了《鸦片战争》(电影)、《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郑和下西洋》、《朱元璋》、《我的兄弟叫顺溜》、《三国》、《让子弹飞》等剧本。朱苏进创作态度勤奋,因而基本一年一部中篇;其作品以军旅题材为主,但与传统的军事小说有很大不同,将军人刻划成既具有最平凡人性又有着独特魅力的一群;作品曾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金鸡奖”最佳电影奖、文化部优秀电影奖,另数十次获得全国、全军其它文学、艺术、散文类奖项。
朱苏进射天狼小说读后感600
《骆驼祥子》读后感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
这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就是就是两个字——祥子。骆驼祥子。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里来,天天省吃俭用,拼命拉着凭来的车,没日没夜,为的只是能攒出钱来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过,他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车场主的气,他可以想怎么拉就怎么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乱中的北平危机四伏,正在拉车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军阀的乱兵抓了回去打杂,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让他痛苦和愤怒的,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寄托——用三年的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被抢走了。祥子历尽艰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车厂”,压抑着满腔的悲怆和痛苦,继续拉着凭来的车。千辛万苦,当他终于在一个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拉包月车的工作后,又因为雇主被特务盯上而被反动政府的侦探以“买命”的名义榨取了他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同时也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对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他依然骄傲的抬着头。他是年轻气盛,高大健壮的祥子阿!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被困难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气、自己的血、自己的汗来挣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饭钱!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辆车,可本以为又回到从前的祥子却又不得不因为虎妞的丧事而再把车卖掉。
祥子是个善良正直但很要强、肯奋斗的人,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场主刘四爷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因为他认为 “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可上天对这个可怜的老实人还是没有半点的怜悯。无数的打击、挫折,终于把祥子这个“铁打的”人的“铁打的”精神给碾压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么拼命的拉车,不再烟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见了,只剩下学会了吃喝嫖赌,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的行尸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写的那样:“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个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
祥子是一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要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们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
爱情 朱苏进
艺术把人诗化,爱情把人神化,两者都是按照内心的愿望塑造了别的人,再去追求那个人。其实两者所真正热爱与追求的都不是真实的人,只是自己那个愿望。
爱情不等于终身相许,就像一见倾心不等于白头偕老那样。再炽烈的爱也会冷却,而冷却之后的爱还会报复先前的炽烈。昔日的恋人爱尽生嫌,愤而离去,都认为对方变了心……这不是悲剧,而是个双重喜剧:当初他们相爱是对的,如今不爱也是对的。当初他们就误解了对方,如今他们又误解了对方。
失恋者犹如提前死过一次,再回到人间时已经不是旧日的他。爱情的绝望被锻造成奋斗的希望,受伤的心灵迸发出异乎寻常的力量。爱的失意者,往往比爱情满足者更宽容更深刻地认识人间,也比过去更痛彻更不宽容地鞭策着自己。他要把在爱情中失去的东西,从事业中加倍索取回来。他终身携带不愈的伤口,藏起那深深的隐痛,攀登他以前不敢攀登的人生高峰。终于,他获得了巨大成功。
许多杰出的人都有过失恋的痛苦,或者类似那种痛苦的痛苦。他原本是从一个爱情出发,被迫登上如今这高峰的。现在,他不但拥有了这座高峰,各种各样的爱情也像彩云般簇拥而来,而他却无法回到以前的爱中去了。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无法返回原先的种子中去。
爱情能把人变成一个囚徒,失恋竟把他驱回自由大地。
一个卓越的大师,竟然与一个姿色与才智都十分平常的女人共同生活了一辈子,致使好些才貌出众的女人仿佛受到屈辱:这个才貌平庸的女人能够理解他大师吗?他们两人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究竟是生活伴侣还是恩爱夫妻?……
能使男女两人终身厮守着,也许有成千上万的原因,但其中肯定有爱。尽管那爱像盐稀释在大海里无从寻觅,可是每一朵浪花都带了点爱的滋味。
爱是美好的,但它一旦变质却非常可怕。在“爱”的名义下,曾经有过那么多谋杀、强暴、篡夺、死亡……各种各样的美好和各式各样的罪恶,都可以放进爱的橡皮口袋。这虽然不是爱的过错,却是爱的潜质的过错,爱潜藏着无限可能性。
爱经常使人们难堪:如果拿掉了它的潜质,那它也丧失了品质。如果过分限制爱,它会死去。如果过于放纵爱,它又可能犯罪。人们常说的“美好的爱”,其实是一种被制约的爱。
此外,文明的进步往往是“制约”在进步,并不是“爱”在进步。
爱情和人们的境遇联系在一起。在生活艰辛的人们那里,爱情往往比较稳定,甚至从一而终。在生活奢华的人们那里,爱情也往往朝秦暮楚,一日三变。对于前者来说,并不是他们更懂得爱情,只是因为生活过度艰辛把他们的爱情也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准。对于后者来说,也并不是他们不懂爱情,而是因为生活的奢华燃起了更多爱情欲望。
患难之中的爱十分珍贵,但要在安乐生活中再受检验。有时候,患难过去后,爱也就过去了。
异性之间的崇拜、喜欢、欣赏……容易导致爱情,也容易被自己错认为是爱情。崇拜居于爱情之上,喜欢居于爱情之下,欣赏居于爱情之畔,它们都不是爱情。但是爱情一旦发生,能够将它们囊括其中
上一篇:自由高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