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卡
俄国民族乐派奠基者格林卡的一生经历及创作作品分别是什么?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1804.6.1~1857.2.15)是俄国民族乐派的奠基者。出身贵族。10岁开始学钢琴、小提琴,并自学作曲。格林卡(1804~1857)1822年,毕业于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1824年任职于交通部,其间曾同普希金、茹科夫斯基等人交往。1830年赴意大利,用3年的时间钻研贝里尼和多尼采蒂的音乐。1833年取道维也纳赴柏林,在柏林曾认真师从S·德恩(1799~1858)学习作曲。滞留在国外期间,他立意创立俄罗斯音乐文化。1834年归国后即着手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创作,该歌剧为其成名作,亦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又曾赴西班牙旅行,搜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用于创作《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1848)之中。晚年,往来于俄罗斯与西欧各地,后客死柏林。尚作有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38~1842)、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娅》(1848),以及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有哪些?
1、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2、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他与亚历山大·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3、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即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原名是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4、肖斯塔科维奇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生于圣彼得堡,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以第1交响曲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7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10、13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室内乐等。5、格林卡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译葛令卡,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国交响乐的奠基人。
格林卡的作品中集中反映俄国人民的灵魂与精神的是哪两部歌剧分别有什么特点?
在格林卡的作品中,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俄国人民的灵魂与精神。30岁那年起,他致力于创作一部从题材到音乐都是属于俄罗斯民族的歌剧作品。它就是歌剧《伊凡·苏萨宁》(原名《为沙皇献身》,1839年更名)。1842年他又创作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前者取材于历史题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深情,歌颂了为祖国献身的农民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魂”的真实写照;后者则取材于普希金(1799~1837)的同名叙事诗,描写中世纪的骑士与基辅大公之女的故事。
上一篇:门徒 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