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
别名:接骨木、接骨木、珊瑚花、风藤、铁篱。
性味:甘酸,温。
入药部位: 忍冬全草或根。
内服:煎汤,2-4钱(鲜用3-4两);捣成汁或浸泡在酒中。
外用: 水煎浴或捣敷。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主治:治疗风湿痛痛,肾炎水肿,诸性病损消散;1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胸片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 3例无效。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取小臭牡丹鲜茎叶4两,加水煎1小时左右,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83例。三个疗程后,近期控制40例(26.7%),显效62例(33.8%),好转56例(30.6%),无效16例(8.9%)。据观察,病种与疗效无显着差异,但喘息型显效以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型;对肺气肿患者也有一定疗效。本品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故有良好的平喘作用;也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抗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不巩固,药效时间也较慢。治疗过程中2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呕吐、上腹痛,1例出现腹痛。100例中92例在服药1530分钟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92%。
骨折的处理
取罗得根茎打烂,洗净晒干,研成细粉,用时与少许面粉(4:1)混合,用白酒调成泥,铺在纱布上敷至骨折处,然后用夹板固定,每510天换药一次,隔日滴白酒一次,以加强药效。定期X线检查一般不结合牵引。提早抬高患肢并进行随意性肌肉收缩活动以利消肿,再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治疗各部位闭合性骨折45例,平均愈合时间3348天。
其治疗作用的原理似乎是:外敷后先收缩血管,使毛细血管肌细胞收缩,从而减少或阻止血液从长流毛细血管流入网状毛细血管,使网状毛细血管中的血管压力变低,组织中的水肿液容易被吸收;同时,由于血管收缩,长流道毛细血管血流加快,在远段与网状毛细血管汇合处可形成负压样吸引,进一步降低网状毛细血管内压毛细血管更有利于渗液的吸收。由于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外伤炎症区的静脉回流障碍得以迅速缓解,软组织肿胀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减轻,同时也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断裂。
此外,100%胶囊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对多发性疔疮疗效较好。
江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治干寒痹痛,迟缓剧痛,或腰痛脚痛,痹痛甚重者:全蝎叶火灼,厚席上,热卧,寒凉再次燃烧。冬季取根,春季取茎,煮熟后静置。其他薄铁不如蒸胶囊。风湿无处不在,亦用此法。 (《千金方》)
治水肿不能坐卧,头面身肿:将蝉根刮去外皮,捣汁兑酒温服,空心服下,吐出轻微地。 (《梅氏记验方》)
治脚气初起,足至膝胫肿痛:将辣椒根捣烂,用酒糟分成三份,将根分成一份,结合蒸热,温热密封并包裹在肿胀处,每天两天。又治不人道,顽固麻木。 (《千金方》)
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辣椒全草四至八钱。水煎服。 (广州陆军《常用中药材手册》)
治黄疸:红烧五花肉。 (《四川中医》)
治五淋:每次用鲜丁香根三至四两。和猪红肉一起炖(配猪肚也不错),连着三四次。 (《泉州本草》)
治妇人红白带:鲜蝉根每次三两。与猪小肠同炖,分三五次服用。 (《泉州本草》)
治跌打损伤骨折痛:辣椒根六千。酒水各半煎,滤去渣,加一两糖,搅匀即成。 (《江西民间草药》)
治骨折:将草根、皮、叶沾鲜血,捣烂外敷。 (《云南中草药选编》)
治外伤扭伤肿痛:鲜蝉切碎,与葱、黄酒一起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 (《江西民间草药》)
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痛、急性扭伤血肿、水肿:血满草,五分一阴。煎或煎水洗患处。 (《云南中草药选编》)
治外伤吐血: 桂皮各三钱,侧柏叶三钱,地榆四钱。汤。 (《浙江民间草药》)
治风疹瘙痒:将灯笼椒全草煎水煎,外洗。 (广州陆军《常用中药材手册》)
治小儿赤玄上下:用胶囊煎汤洗。 (《母子秘录》)
治痈肿恶肉:辣椒灰、石灰。以上二味各沥干取汁,一起炒成糊状。膏入恶肉,亦去黑子。这药吃了十天就没用了。 (《千金方》)
治红肿痈肿毒:鲜辣椒根或叶切碎捣烂,加鸡蛋少许。捣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峡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