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荀令莱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7-01 14:43:52编辑:阿旭

琴师 周佑军

周佑军,中国京剧院二级京胡琴师周佑军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6岁就开始学琴的她,报考专业戏校却多次落榜,13岁那年才终于以插班生的身份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母亲为了照顾女儿,也在附中找了一份临时工作维持生计。15岁周佑军就登上了舞台,开始与京剧演员张火丁合作。擅长自拉自唱。

太多了,老一辈还活跃在舞台上的有李世济、刘长瑜、孙毓敏、李维康、李炳淑、赵葆秀等,中青年的有张火丁、李胜素、王蓉蓉、迟小秋、董圆圆、张馨月、袁慧琴、窦晓璇、管波、翟墨等等,都是当今的名家,有的还是剧团的团长。

著名京剧琴师、鼓师

大师级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 等等;

大师级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赓金群 等等。

京剧鼓师(详细)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梅艳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

梅艳芳8岁学戏,9岁学青衣,10岁便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2、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3、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4、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扩展资料: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

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顺天时报》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大名旦

京剧界四大名旦 时间:2005-10-24 阅读次数:329次从左至右依次为:程、尚、梅、荀20年代后,在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带动下,京剧各行当流派纷呈,争奇斗艳。首衔是旦角艺术超越老生,改变了自京剧形成以来老生为主的状况。其次是各个行当都比过去丰富、完善。不但生、旦演主角、挑班,净行、小生,甚至武丑也挑班,演主角。这一时期,各个行当最有代表性的演员为: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祖父梅巧玲,伯父梅雨田,都是一代艺术名师。他早年师事吴菱仙、陈德霖,曾给晚年的谭鑫培配戏,后来与余叔岩、杨小楼合作多年。他善于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吸收各方面艺术营养,勇于创造而又认真总结经验。他虚心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人们争相仿效,世称“梅派”。梅积极编演适应他本人特点的新剧目,如《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童女斩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洛神》、《太真外传》、《西施》、《霸王别姬》、《生死恨》、《抗金兵》、《木兰从军》等。建国后,他着重加工、提高最能代表梅满腔热情艺术的剧目如《宇宙锋》、《奇双会》、《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晚年还改编演出了新戏《穆桂英挂帅》。在剧目创作方面,得到齐如山、罗瘿公、李释勘等的帮助。唱腔音乐方面大胆增加伴奏乐器二胡以及笙、九云锣等。不断编创新腔,使旦角唱腔趋于委婉琦丽。在唱腔方面的创造大多得力于著名琴师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等。他在《天女散花》、《洛神》、《贵妃醉酒》等剧目中舞姿极为华美优雅。还在《西施》中创造了羽舞,在《霸王别姬》中创造了剑舞等。他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的学生有百余人最有成绩的是张君秋、杜近芳、李世芳、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杨荣环、罗意兰、丁至云、梅葆玖、顾正秋、杨秋玲等。程砚秋(1904-1958),满族,原名承麒,后改承为程,艺名菊农,又易为艳秋、砚秋,号玉霜(御霜),生于北京。幼年从荣蝶仙学戏,后受教于王瑶卿、梅兰芳。初为高庆奎、余叔岩配戏,后自行组班。后来在罗瘿公、王瑶卿帮助下,积极挑演新剧目《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红拂传》、《花筵赚》、《琵琶缘》、《鸳鸯家》、《风流棒》、《青霜剑》、《荒山泪》、《锁麒囊》、《春闺梦》、《亡蜀鉴》、《梅妃》、《文姬归汉》等。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程腔。一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形象,尤擅刻画柔韧、坚毅、深沉的妇女性格。所收弟子不多,知名者有玉吟秋、赵荣琛、李世济等人,传人尚有章遏云、新艳秋、李蔷华等。荀慧生(1900-1968),号留香,早年曾用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人。初学河北梆子花旦,宗法老十三旦侯俊山一派,后改京剧。师事王瑶卿。能戏很多,兼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尤以扮演天真、热情的少女见长。排演过许多新戏,如《丹青引》、《钗头凤》、《香罗带》、《全玉奴》、《荀灌娘》、《红楼二尤》、《红娘》、《鱼藻宫》、《辛安驿》等。他吸收梆子的精华,丰富了京剧的传统艺术,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传人中知名者有李玉茹、童芷苓、赵燕侠、吴素秋、毛世来、许翰英、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荀令莱等。尚小云(1899-1976),名德泉,字绮霞,河北南宫人。幼人三乐科班,初习武生,后改旦角。师事孙怡云、陈德霖,并向李寿山学习昆曲,文武昆乱不挡。一生排演很多新戏。他嗓音宽亮刚劲。独擅剧目有《昭君出塞》、《梁红玉》、《双阳公主》、《秦良玉》、《摩登伽女》、《林四娘》等。主办过荣春社科班,弟子很多,知名者有尚长麒、杨荣环、梁秀娟、李翔等。

上一篇:旅顺战役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