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
很多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场非常精彩的战斗,那就是逍遥津之战。在逍遥津之战中,最著名的是张辽。曹操和张辽率领7000支军队与东吴10万支军队作战,最终获胜。因此,张辽震惊了江东,甚至孙权也差点被活捉。然而,许多人对《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感到好奇。毕竟小说中的描写会有很多夸张的内容。历史上有这样的事吗?今天,让小编带你去看看。
逍遥津之战是指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7000人迎战东吴的10万大军,以少胜多两次打破东吴的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士兵冲击东吴10万军队,一直冲向孙权主教练。东吴将军陈武被杀,孙权逃到山顶。所有的东吴军队都战胜了失败和恐惧。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打破了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几乎活捉了孙权。孙权在逃跑之前,朝着马前进,跳过了断桥。一些吴国士兵被俘。
这场战争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场战斗,张辽震惊了江东。“张辽止啼”它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在日本流传“辽来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故事是对这场战斗的改编。
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什么张辽能横扫江东十几位虎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解读~
逍遥津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主角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张辽取得逍遥津之战的伟大胜利并不容易。因为当时张辽能指挥的军队只有7000人,而吴军有10万人。更重要的是,吴军的指挥官是吴国皇帝孙权。再加上吴国强大的将军阵容,可以说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张辽到底是怎么以7000胜10万呢?张辽当时面对的吴国名将有哪些?
逍遥津之战是合肥之战的最后阶段。为了夺取合肥江淮地区的战略要地,孙权亲自指挥了10万军队,发动了合肥之战。《方舆纪要》庐州府记载:府为淮右沉默,江南唇齿。如果你从大江北出,得到合肥,你可以向西问申、蔡、北徐、寿争胜中原;如果你在中原得到合肥,你可以用江南的话来背诵它。三国时期,吴人试图为之奋斗。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孙权对合肥势在必得。也许正是因为对合肥的极大重视,孙权不仅御驾亲征,还带来了许多东吴大将。据有关历史记载,孙权将军团成员有:甘宁、吕蒙、潘璋、宋谦、徐盛、陈武、凌统、蒋钦、贺齐。其中,甘宁、潘璋、徐盛、陈武、凌统、蒋钦在江东十二虎臣中排名第一。其他将军也是东吴帝国著名的虎将。当然,也有很多不知名的将军跟着他们。从这个将军团可以清楚地看出,张辽这次面对的对手真的很强大。
看看魏国,除了张辽是逍遥津之战的将军外,还有两名副将军李典、乐进和薛伟。可以说,与魏国和吴国的将军阵容相比,魏国显然远不如吴国。因此,对于逍遥津之战,更不用说普通士兵没有信心了,也就是说,李典和乐进的几位将军没有赢的决心。
然而,即使敌人和我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张辽也没有失去信心。作为曹军的一个聪明人才,张辽认为,只要战略合适,士兵勇敢,将军敢带头,仍然有机会赢7000到10万。那么,张辽的胜利信心在哪里呢?小边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
1、虽然张辽的士兵只有7000人,但他们都是魏军的精英。士兵忠诚度高,不怕死,战斗力强。其中,张辽甚至跟随吕布的并州飞行。
2、吴军傲慢地轻视敌人。经过仔细观察,再加上魏武兵力的差距,吴军非常傲慢,张辽准备利用吴军轻敌的弱点进行攻击。
3、魏军是守城的一方。张辽有理由相信,只要他和士兵不失斗志,最不拥挤的人就能支持援军的到来。
4、虽然东吴军队实行与曹魏相同的世袭领兵制,但也实行了独特的世袭领兵制。看似强大的东吴人马没有统一的命令和指挥。
通过张辽自己的仔细观察和魏军侦察兵的反复仔细观察,张辽知道,十万吴军指挥孙权的士兵之所以轻视敌人,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太大了。张辽敏锐地抓住了战斗机。因此,张辽果断组织了一支800人的死士部队。正是在这支不怕死的死士部队的进攻下,刚到达并立足不稳定的吴军突然陷入了混乱。张辽勇敢地杀死了两名吴军将军和几十名吴军士兵。就连孙权也被800名死士逼退到一座小山上。
《资治通鉴》记载:明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喊自名,冲进权力下。权大惊,不知所为,走上高冢,以长戟自守。辽霸权下战,权不敢动,看到辽所将众少,是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手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说:“将军抛弃了我,将军抛弃了我。”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都披靡,不敢当人。吴人夺气,自旦战至日中。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彻军还。
但毕竟吴军人数比魏军多,吴军将领多。不久,孙权和所有将领都稳定了局面。过了一会儿,他们包围了800名死者和张辽。然而,张辽非常勇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张辽不仅带着一些士兵杀出了重围,而且令人钦佩的是,看到一些士兵被包围,张辽又杀了他。这场战斗彻底震惊了吴军。这场战争虽然战果一般,但却让魏军原本低迷的士气完全高涨起来,相反,吴军的士气却完全低落起来。
不久,吴军十万大军的主力全部到齐,在孙权的亲自指挥下,吴军对合肥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然而,由于合肥城在杨州刺史刘福之前的积极建设下,城墙又高又厚,守护城市的物质也非常充足。最重要的是,此时魏军士气高昂,对指挥官张辽也信服。因此,在魏军团结一致的抵抗下,吴军连续十多天没有攻下合肥城。最可怕的是,吴军不得不选择撤退,因为军队爆发了疾病疫情。
看到吴军慢慢撤退,就在魏军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张辽突然命令士兵们追逐。因为,通过观察和分析,张辽觉得此时的追求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此,张辽观察到,吴军的大部分主要力量已经过河,而孙权只有少数部队。最重要的是,孙权不敢在这个时候追求,更不用说他仍然有力量追求了。
逍遥津是南肥河上的渡口。 孙权决定撤退后,自己从逍遥津口渡河南撤退,此时北岸只剩下孙权、吕蒙、凌统、蒋钦和车下虎士1000多人。因此,当张辽率军进攻时,孙权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派人调动主力部队回援。为了保护孙权,凌统率领三百亲卫战死,最后三百亲卫全部战死。甘宁也拼命射箭救援。混战期间,东吴禁卫军司令员陈武不幸死亡。宋谦和徐盛受伤后退。士气低落的吴军甚至有不少士兵开始后退逃跑。这时,潘章及时带领部队赶到,杀死了后退的士兵,稳定了局面,让士兵们重新开始死战。
在士兵们的绝望保护下,孙权来到逍遥津渡口,但这座桥被曹军摧毁了,两边都有桥板,中间有一英尺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支撑。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求孙权持有马鞍,然后让马后退,然后飞向前。谷利用鞭子在后面抽马来帮助马势。就这样,孙权连人带马飞往南岸。许多三国迷说,如果不是因为孙权的马是一群好马,孙权可能真的会死于逍遥津之战。
上一篇:周启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