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伦敦
为什么伦敦被称为“雾都”?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著称于世。这里的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腐蚀。
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伦敦为什么叫雾都
上世纪60年代之前, 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从此,伦敦被称为雾都。扩展资料: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伦敦夏季的气温在18°C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气温则维持在15°C左右。而在冬季,气温波动在6°C左右。在伦敦冬季有罕见结冰的情况。泰晤士河是伦敦重要的一条河流,该河流发源于英格兰南部科茨沃尔德丘陵靠近塞伦塞斯特的地方,河流先由西向东流,至牛津转向东南方向流,过雷丁后转向东北流,至温莎再次转向东流经伦敦,最后在绍森德附近注入北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伦敦
为什么称伦敦为雾都???
雾都不再--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
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喜爱英国文化的旅游者或许会暂时沉缅于雾都的朦胧景色,但长住在此的伦敦人对此深感困扰。浓雾会妨碍交通,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更会危害居民健康。为此,英国于1875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尝试减少城市污染。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府对工业加强管理,煤在工业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烟污染有所减轻,但并无质的改观。
1952年12月4日,伦敦上空的冷高压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污染物难以扩散,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几天内死亡人数比平时增加了4000人,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数据表明,死亡高峰与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浓雾高峰基本一致。类似的烟雾灾害随后又发生过几次,对英国人产生了很大震动。
1956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煤烟污染的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1968年又颁布了一项清洁空气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规定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烧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雾都已经名不符实。
但是,故事到此并没有完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数量持续增加的汽车取代煤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们主要关注汽油的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铅汽油逐渐受到重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车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有机化合物也成为密切关注的对象。这些物质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多种二次污染物,称为"光化学烟雾"。
从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法》,要求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后者于1997年3月份出台,根据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1月30日,伦敦市发布了《空气质量战略草案》。市长肯·利文斯通说,每年英国有2.4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他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伦敦的空气质量,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目前伦敦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含量仍高于国家空气质量目标限定的最高含量,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工具。市政府将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目标是到2010年把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减少10%到15%。伦敦还将鼓励居民购买排气量小的汽车,推广高效率、清洁的发动机技术以及使用天然气、电力或燃料电池的低污染汽车。
如今,慕雾都之名而来的人们可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无数英国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沿街滚滚而下的黄雾已经消失了踪影。阳光驱散薄雾后,四周是一片清明,让人难以想象当年迷离晦暗的雾中情景。对伦敦来说,或许是失去了少许神秘和浪漫的气氛,但得到的却是更高的生活质量。生活在一个干净、健康的环境中是何等重要!
为何英国的伦敦被称为雾都?
对于雾,大家恐怕都是不陌生的,我们都知道,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水。所以说,当大雾天的时候,我们的能见度都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是会产生一种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感觉到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同时,这样的大雾天气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种非常大的阻碍,那么全世界范围内,时常会起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也就是英国的伦敦了,我们都知道英国的伦敦又被称之为“雾都”,那么,这是由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呢?第一个的话,我们就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能够被称之为雾都的地方,都是产雾气比较多的,而英国的伦敦也就是符合了这样的一个特点,可以说,英国的伦敦在一年的绝大多数日子里,都是会被大雾弥漫的,所以这样的话也就会导致了英国人民对于大雾天气是极其熟悉的了,同时也就会被大家称之为雾都了。第二个的话,我们要知道会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自然是由于伦敦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比较特殊的,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就导致了了它的大雾天气是比较常见的了。第三个的话,伦敦之所以被称为雾都,并且它的雾都名号这么出名,可以说与一部小说也是也分不开,那就是《雾都孤儿》,可以说,正是由于这样的一部在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小说,造成了伦敦的”雾都“名号这么的响亮。由上述几个原因,我们就应该可以知道,伦敦被称为“雾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我们也可在未来的规划中,也可以选择将将伦敦成为我们理想的旅游地点,往往在这个时候你可以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感受到伦敦的魅力。
雾都伦敦的资料
伦敦, 人们就会把“雾都”的称号与它相连。的确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 伦敦称为雾都是世人共知的。 伦敦烟雾缭绕,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伦敦上空已基本难见其滚滚浓烟和弥漫黄雾。绝迹多年的上百种小鸟重返伦敦飞翔, 许多鱼儿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气中的尘埃大为减少, 使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应归功于近30多年来对污染的治理。伦敦将燃煤的工厂尽量关闭或迁出市区, 城市居民杜绝烧煤, 汽车全部使用无铅汽油。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了 75%以上, 从而在根本上“赶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环境法》, 确保了环境政策和具体措施的贯彻。在伦敦, 公共场所乱扔废物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处以高额罚款。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违者最高罚款 1000 英镑。近年来, 伦敦更积极增设公园和绿地, 实现城区内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卫星城, 城区拥挤现象大为减轻。现在的伦敦, 市区公园星罗棋布, 林木葱郁, 绿草如茵。基本告别了“雾都”形象, 成为一座洁净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伦敦又出现一次弥漫烟雾, 这就说明对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放松, 应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也可以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242.htm?fromId=482236
雾都伦敦的简介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中国的“雾都”是指哪个城市?
中国的“雾都”是指的重庆这个城市。1、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2、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扩展资料雾都是城市的别称。中国北京、英国伦敦、英国爱丁堡、中国重庆、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土耳其安卡拉是全球著名的七大雾都。北京不定期会出现大雾,由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造成,即雾霾。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 “世界之最”。但重庆的雾104天大部分是水蒸气,而英国伦敦等其它地区则大部分是雾霾。
雾都伦敦的由来©2009 baidu
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多雾,夏季多雨,冬季也下雨,适合牧草的生长 此外除了1楼说的~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到处浓烟滚滚~这雾其实也就是脏雾(这好象是看某动画片得来的-_-#,不过本人觉得可能性很大) 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面积达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进出口港,市区有1万多条街道。该市由3部分组成,即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伦敦是欧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历史。伦敦始建于公元43年。早在公元世纪时,罗马军队渡海入侵,曾在这里驻军筑城,成为当时的主要兵站,称为“伦甸涅海”,据考证,此名称来源于凯尔特语,意为“山丘之要塞”。1世纪时,伦敦已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历史上,伦敦曾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虽然后来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欧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
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城市,铁路、公路和建筑物密密麻麻,碧绿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东浩浩荡荡地穿越市区,将伦敦整齐地分为南北两部分。河上27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将两岸的城区连在一起。桥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桥下船只穿梭往来。河两岸花草树木交相辉映,议会大厦、政府机关、宾馆、旅店、影剧院和众多的老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景色迷人。没有到过伦敦的人,也许以为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处处摩天大楼,实际上整个市区绝大多数是三四层高的楼房,高楼大厦数量不多。乘车观赏伦敦市容,展现人们眼前的是古老城市的风貌。古香古色的大厦、教堂、钟楼与尖塔比比相连,木结构旧式房宅举目便是,竖立着的古代名人雕像随处可见。很多街区由各自的特点的建筑群组成。在一条街道上,各建筑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墙色调基本一致,建筑风格十分近似,好像同一位设计师设计、在同一个时期建筑的。许多建筑物的外表看起来显得陈旧,但那古老的风格,谐调的色彩,却给人以美的享受。英国人对古代建筑视如家传珍宝,英国政府早年就通过一条法律,对古建筑只能装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楼。为了保持伦敦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建筑物不是向高空发展,而是重点改进内部布局和使设备现代化。许多宾馆、饭店、商店、公司、企业的办公楼,室内设备采用光电和电子设备,使用计算机工作,实行电脑控制,但大楼外表依然不改旧容。房屋不变,街道也自然无法改变,因此,伦敦市区极少见到新式多层公路和立体交叉桥,处处是弯曲狭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纵横交错,外来的客人走进去,绕来绕去,如同进入迷阵。那些在伦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门总是带着一张市区路线图,不然就会迷路。这种古老的街景,常常让人触景生情,追忆伦敦昔日古老的风貌。大伦敦市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伦敦城,面积1.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自成一区。城内有罗马式城墙,那是1800多年前罗马人征服伦敦的遗址。伦敦城如同纽约的华尔街一样,是英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伦敦城为大本营的金融垄断资本,不仅控制着英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对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城居民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业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进这块地方流动人口多达50万伦敦西区,是英国政府所在地,也是繁华的商业区、文化区和贾商巨富的聚居区。在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相官邸、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及海军部所在地。著名的议会大厦座落在白厅大街南端。议会大厦西边,是英国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杰作西敏寺,这组建于1050年以教堂为主的建筑群,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历来是英国女王举行加冕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顿、达尔文的遗体都安葬在这里。西敏寺往西,是白金汉宫,是现在英国女王居住的地方。伦敦西区被人们视为英国的神经中枢也是英国政治的象征伦敦是英国历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内文物古迹、历史名胜很多。伦敦也是英国文化艺术名城,市内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剧院。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面积达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进出口港,市区有1万多条街道。该市由3部分组成,即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合称大伦敦市。伦敦是欧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历史。伦敦始建于公元43年。早在公元1世纪时,罗马军队渡海入侵,曾在这里驻军筑城,成为当时的主要兵站,称为“伦甸涅海”,据考证,此名称来源于凯尔特语,意为“山丘之要塞”。11世纪时,伦敦已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历史上,伦敦曾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虽然后来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欧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城市,铁路、公路和建筑物密密麻麻,碧绿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东浩浩荡荡地穿越市区,将伦敦整齐地分为南北两部分。河上27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将两岸的城区连在一起。桥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桥下船只穿梭往来。河两岸花草树木交相辉映,议会大厦、政府机关、宾馆、旅店、影剧院和众多的古老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景色迷人。没有到过伦敦的人,也许以为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处处摩天大楼,实际上整个市区绝大多数是三四层高的楼房,高楼大厦数量不多。乘车观赏伦敦市容,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古老城市的风貌。古香古色的大厦、教堂、钟楼与尖塔比比相连,木结构旧式房宅举目便是,竖立着的古代名人雕像随处可见。很多街区由各自的特点的建筑群组成。在一条街道上,各建筑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墙色调基本一致,建筑风格十分近似,好像是同一位设计师设计、在同一个时期建筑的。许多建筑物的外表看起来显得陈旧,但那古老的风格,谐调的色彩,却给人以美的享受。英国人对古代建筑视如家传珍宝,英国政府早年就通过一条法律,对古建筑只能装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楼。为了保持伦敦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建筑物不是向高空发展,而是重点改进内部布局和使设备现代化。许多宾馆、饭店、商店、公司、企业的办公楼,室内设备采用光电和电子设备,使用计算机工作,实行电脑控制,但大楼外表依然不改旧容。房屋不变,街道也自然无法改变,因此,伦敦市区极少见到新式多层公路和立体交叉桥,处处是弯曲狭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纵横交错,外来的客人走进去,绕来绕去,如同进入迷阵。那些在伦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门总是带着一张市区路线图,不然就会迷路。这种古老的街景,常常让人触景生情,追忆伦敦昔日古老的风貌。大伦敦市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伦敦城,面积1.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自成一区。城内有罗马式城墙,那是1800多年前罗马人征服伦敦的遗址。伦敦城如同纽约的华尔街一样,是英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伦敦城为大本营的金融垄断资本,不仅控制着英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对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城居民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业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进这块地方,流动人口多达50万。伦敦西区,是英国政府所在地,也是繁华的商业区、文化区和贾商巨富的聚居区。在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相官邸、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及海军部所在地。著名的议会大厦座落在白厅大街南端。议会大厦西边,是英国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杰作西敏寺,这组建于1050年以教堂为主的建筑群,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历来是英国女王举行加冕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顿、达尔文的遗体都安葬在这里。西敏寺往西,是白金汉宫,是现在英国女王居住的地方。伦敦西区被人们视为英国的神经中枢,也是英国政治的象征。伦敦是英国历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内文物古迹、历史名胜很多。伦敦也是英国文化艺术名城,市内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剧院。伦敦最大的特色,便是散落四处的公园与绿地,这些大大小小的绿色天堂,就散布在像蜘蛛网的街 道当中,使伦敦显的更加美丽!泰晤士河,从古至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带动伦敦的繁荣,就好比是孕育伦敦成长的母亲,将她的光芒散发至 国际舞台上
雾都——伦敦的来历
伦敦, 人们就会把“雾都”的称号与它相连。的确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 伦敦称为雾都是世人共知的。 伦敦烟雾缭绕,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 但能见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伦敦上空已基本难见其滚滚浓烟和弥漫黄雾。绝迹多年的上百种小鸟重返伦敦飞翔, 许多鱼儿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气中的尘埃大为减少, 使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应归功于近30多年来对污染的治理。伦敦将燃煤的工厂尽量关闭或迁出市区, 城市居民杜绝烧煤, 汽车全部使用无铅汽油。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了 75%以上, 从而在根本上“赶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环境法》, 确保了环境政策和具体措施的贯彻。在伦敦, 公共场所乱扔废物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处以高额罚款。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违者最高罚款 1000 英镑。近年来, 伦敦更积极增设公园和绿地, 实现城区内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卫星城, 城区拥挤现象大为减轻。现在的伦敦, 市区公园星罗棋布, 林木葱郁, 绿草如茵。基本告别了“雾都”形象, 成为一座洁净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伦敦又出现一次弥漫烟雾, 这就说明对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放松, 应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为什么称伦敦为雾都
因为在20世纪初,因伦敦气候原因与伦敦大部份人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使伦敦成为雾城而得名。伦敦雾城来源: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城”。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扩展资料雾都影响: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烟雾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像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内,烟雾一直悬浮在空中。使用无铅汽油和安装机车排气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受这种污染而损害健康的危险。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都劫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典型地区)
伦敦为什么被称为雾都?雾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著称于世。这里的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腐蚀。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上一篇:误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