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释文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7 15:47:34编辑:阿旭

译文是什么意思

译文,原来是指把一段文字从一种语言经过翻译转变为另一种语言。“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译文也指一种书刊名。月刊。主办单位是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34年的9月,鲁迅和茅盾发起创刊,鲁迅编辑了前三期,后面由黄源负责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当时,鲁迅先生对他的这本书刊有这样的说明:“原料没有限制、门类也没有固定”。旧刊为29期,汇聚了当时最有名的作家译者,1937年6月停刊。新刊2008年6月停刊,亦名品层出。扩展资料自2001年创刊以来,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译文》也充分考虑到这个群体休闲阅读及文化充电的需要,在视野的选择上也是十分驳杂的,杂志定位在城市文化、城市文学方面,涵盖广泛,对各国文化现象及音乐、影视、旅游、美术等各类文化现象都有所涉及。新版的《译文》除了“译”,还有“文”,不论是“译”的选择,还是“文”的点评,都体现了刊物“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的办刊宗旨。 我们的刊物宗旨是“优美而有情趣的译文与述,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开拓心智的视野。”我们迫切地想把国外当代的、城市的文学、文化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因此我们竭诚欢迎同样有志于此的志士同仁,尤其是年轻学者源源赐稿。它汇集了海内外一大批中青年名流学者和翻译家,如董鼎山、陆谷孙、罗新璋、钱满素、陈良廷等,特别强调翻译的严谨及行文的优雅,为读者提供更新颖、更全面的文化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译文

释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写的是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论《书谱》中的一部分,具体如下: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译文:说到深入思考,领悟基本法则,青少年不如老年人;要是从头开始,学好一般规矩,则老年人不如青少年。研究探索,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而临习苦学,年纪愈轻愈有条件进取。勉励进取不止,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掌握了平正的法则之后,重点就要追求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扩展资料:《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谱》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是什么?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如下:(一)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二)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三)丝布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十七帖》的由来及特点《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此载略与今传本异。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是什么?

(一)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二)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三)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四)丝布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五)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xing)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起来和您(周抚)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现在虽然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也许能再得到您的来信。近来悠闲自得,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扩展资料:《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十七帖》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非常独特。因为经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被确认为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一直非常牢固,人们将他尊为“书圣”和中国书法文化的代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七帖

经典释文的主要内容

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唐代陆德明撰,凡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为经书,故未收入。而《老子》、《庄子》因魏晋以后玄学影响很大,故也收入。

《经典释文》

以下是北大中文系张老师的一篇论文里引用到有关《经典释文》的不同论著,你可以透过这些论著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ZT

《二十世纪的汉语中古音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 张渭毅


一 《经典释文》音的研究


《经典释文》罗列汉魏晋南北朝经师异读,陆德明的注音标作首音。以《切韵》音系为

参照,根据各个朝代的经师音切可透视各朝的语音特点,甚至建立音系。从陆德明音切可

以离析出六朝标准音系。黄侃、吴承仕、罗常培、陆志韦、王力、林焘、黄焯、邵荣芬、

坂井健一、蒋希文、黄坤尧等作出了突出的成绩。罗常培著有《经典释文和原本玉篇反切

中的匣于两纽》(1937年)、《经典释文中徐邈音辨》(1984年,遗著)等多篇论文。闻

宥著有《经典释文反语与广韵切语异同考》(1931年)。吴承仕著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1984年)。陆志韦、林焘著有《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1950年),林焘有《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1963年)。黄焯的《经典释文汇校》(1980年)对《经典释文》作了全

面的校勘,资料价值高。日本学者坂井健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1975年),按

照李荣《切韵音系》的拟音构拟《经典释文》反切的音值。王力《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

年)考证出语音系统,他的《汉语语音史》(1985年)以此作为建立隋中唐音系的主要依

据。蒋希文有《经典释文音切的性质》(1989年)。邵荣芬《经典释文音系》(1995年)

是音系方面的集大成的著作,从首音考证出陆德明的音系,主张陆氏音系是以金陵音为基

础的南方地区的标准语音系,具有跟《切韵》对等的地位,本书列出陆德明同音反切字表,

展示陆氏音系格局。黄坤尧编纂《新校索引经典释文》(1988年),著有《经典释文动词

异读新探》(1992年),首次系统考察了动词随着声调、声母清浊和韵母阴入的变化而显

示出的不同的语法功能。

[url]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zhangwy3.htm[/url]


上一篇:释行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