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考古中国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4 21:18:52编辑:阿旭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的每一集的名字是什么?

第一部 文明前传·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 河姆渡文明之谜(2004-65)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 消逝的良渚古国(2004-66)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1)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2)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3)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4)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5)   · 考古中国 第一部 文明前传之三星堆:文明孤旅(6)第二部 王者归来·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 神秘中山国(2004-73)   ·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 山洞里的宫殿(2004-74)   ·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 定陵传奇(2004-75)   ·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之皇帝的陪葬(2004-76)   ·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之天下第一陵(2004-77)   ·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之远去的西夏王国(2004-78)第三部 藏宝现身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 远古的乐声(2004-79)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 地下仪仗队(2004-80)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之谁将获得不死之身(上)(2004-81)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之谁将获得不死之身(下) (2004-82)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 车辚辚·马萧萧(上)(2004-83)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之车辚辚·马萧萧(下)(2004-84)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之沉舟帆影(上)(2004-85)   · 考古中国 第三部 藏宝现身之沉舟帆影(下)(2004-86) 第四部 发现传奇·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失踪的头盖骨(上)(2004-87)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失踪的头盖骨(下)(2004-88)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 发现周原(2004-89)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探访水下博物馆(2004-90)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一)(2004-91)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二)(2004-92)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三)(2004-93)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亚洲腹地的金字塔(四)(2004-94)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亚洲腹地的金字塔(五)(2004-95)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灵魂的居所(一)(2004-96)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灵魂的居所(二)(2004-97)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灵魂的居所(三)(2004-98)   · 考古中国 第四部 发现传奇之灵魂的居所(四)(2004-99) 第五部 梵音净土 · 考古中国 第五部 梵音净土 青州佛像之谜(2004-100)   · 考古中国 第五部 梵音净土 法门地宫的秘密(2004-101)第六部 时空隧道·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6500年前的祭祀:地下星图(2004-102)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 4000年前的叙事:远古年轮(上)(2004-103)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 4000年前的叙事:远古年轮(中)(2004-104)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 4000年前的叙事:远古年轮(下)(2004-105)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2004-106)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中)(2004-107)   ·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下)(2004-108)


有关考古,有哪些和挖古墓有关的节目?

1、《探索发现》《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栏目以纪录片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2、《国宝档案》《国宝档案》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的日播栏目。 节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既有因历史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文物。3、《考古中国》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纪录片《考古中国》将通过独特的电脑制作、实物展示及场景重建等手法带您去往那神秘的世界。4、《经典传奇》《经典传奇》是一档大型的历史人文故事节目,开播于2010年2月1日,由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倾心打造,在江西卫视首播。故事选题集中在重大历史问题,时代人物,动人心魄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离奇事件。 该节目将继承《传奇故事》的人性化讲述,同时力求新的突破。内容具有《传奇故事》加美国《探索》纪实的新鲜风格5、《发现档案》《发现档案》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一档重点品牌栏目,它是一档揭示我们身边正在不断出现与破解的历史、自然、科学之谜的节目。

中国历史四大考古发现

堪称该时代中国4大考古发现的,非北京原人、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和敦煌藏经洞莫属。



北京人

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周口店)龙骨山出产动物骨骼化石。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遗址正式发掘的开始。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随后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在其率领下,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

"北京人"第一个头骨的发现,结束了上一世纪发现的爪哇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以北京和爪哇猿人为代表的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这是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古人类学的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殷墟甲骨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清末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的,他在买来的药材“龙骨”上发现隐约的契刻符号,并联想到很可能是一种已经失传了的古文字。他去世后,刘鹗购买了其大部分甲骨,并于1903年,精选出1000多片,墨拓后编成《铁云藏龟》。之后,罗振玉和王国维的工作使甲骨文的研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并受到国际关注。

由于新的甲骨多发现于河南安阳,1928年董作宾等人前往安阳小屯(殷墟)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其中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随着对殷墟的考古发掘不断深入,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珍贵的甲骨卜辞、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为研究殷商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在“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李铁映说: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在甲骨文研究和甲骨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殷墟科学发掘不仅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发展,还为今日考古学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学术界一批享誉世界的考古学家,就是在殷墟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

甲骨文的发现为20世纪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提了一千年。这对以往学术界的“东周以上无史”论和某些外国学者主张“中国文明只能上溯至公元前7、8世纪”的错误看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反驳…”



汉晋简牍

1901年,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在城内获取除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建筑木雕、中原丝织品外,还有大量魏晋木简。此后,在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甘肃、内蒙古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汉晋简牍,尤其以1930年发现1万枚居延汉简最为重要。

汉晋简牍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汉代开通西域和设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由于出土简牍保持着古人书写的原始状态,是未经后人辗转抄写改撰的第一手材料,因而至为宝贵。是研究中国秦汉、魏晋史的重要资料。



敦煌藏经洞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虽经帝国主义探险家和本国腐败官僚的盗窃掠夺,藏经洞文物大量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其学术价值也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综上所述,北京人的发现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提供了人类历史至少有50万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改写了商代的历史;西北汉晋屯戍简牍档案以及居延汉简的发现,提供了汉代开通西域和设立河西四郡的新史料;敦煌藏经洞写经和古文书的发现,使敦煌学在国际学术界成为显学。(后三者还被王国维列入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其实我知道此题本意就是让叙述这四大发现,可是谁叫他非要问“考古”四大发现,不问“文献”四大发现呢)

另外,1920年开始,安特生等人对仰韶遗址的发掘,推翻了中国无新石器时代的一般认识;1909年起,科兹洛夫等在黑水城发掘,催生了一门新的国际学科-西夏学;这些都是该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


历史学有哪些分支?考古学属于历史学吗?

历史学分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这是2011年的最新的文件公告的内容。二级学科的具体变化还不大清楚,1997年颁布的文件中共有八个二级学科,分别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
各大学一般单独设置历史院,考古学为历史院中的一个专业,但也有一些学校历史并在文学院中,考古学跟历史学同为文学院中的专业。
有考古专业的学校有的是直接设立考古专业,但也有一些学校大一的时候不单独设考古专业,总的专业名称为历史学类,到大三的时候才会分班分专业,具体专业设置好要看学校的介绍。
总的来说,不管学校怎么分,考古学就是历史学的一个部分。
北大、吉大、山大的考古学都不错,如果想学考古的话,这几个学校可以考虑。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分别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元明时期至清朝中期,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暮气沉沉,又孕育新生。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为代表,西方人带来了近代的世界观念与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间,传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特点是新旧杂陈,外来的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冲突又交融,两种文化展开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扩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3、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几个重要阶段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整个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作8个阶段: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以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制、分封制的建立以及六经的编定为标志,是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 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政治领域内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制、郡县制和各级官僚制度形成;以造纸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以诸子散文、汉赋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及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 书》等为代表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民族迁徙、冲突中互相交流和融摄,北方世族南迁,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接着,南方文化又向北方回流,实现了南北文化的沟通.同时,玄学从儒、释、道争论中诞生,各民族文化风习也在战乱中薪火相传,可谓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 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唐诗、建筑、佛教造像、纺织、科技等标志性成果接踵而出;辽阔疆域内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及以“胡化”为特征诸族荟萃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说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 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各地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新派别在三教合一的时代潮流中形成;宋词、元曲等文艺形式适应士人和市民的情趣而出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一时期占其三.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 7.明清前期,近代启蒙思想、考据学从封建极权政治下产生出来,并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显著,以《三国演义》等为代表的章回小说,数以千计的地方史志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特大型典籍的编写,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文化继续发展的标志.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 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中国文化也第一次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危机.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正视现实,反映西方文化面貌的机器制造技术,民主共和制度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现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心态文化成果也纷纷出现,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开始走上了近代化阶段~


上一篇:抗震钢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