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城隍庙
揭阳城隍庙的特色
城隍庙具有宋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面阔三间20米,四进深16米,共设防22根花岗岩石柱,上部为抬梁、穿斗式结构,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甚为严谨。大殿四壁仅作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的压力,防震性很好,虽经明、清几次地震,墙壁倾圮而梁柱及屋顶仍然完好。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垫架,大殿之间连接,梅花金柱,柱直径50厘米,高5米,墙厚72厘米。庙内栋梁间的装饰,其雕刻刀法简洁明快,浑雄遒健。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善惩恶。后厅则奉祀城隍夫人,俗称夫人厅。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元代,设京都城隍。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各府州县城隍分别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分别相当于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又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都一样。这样,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朱皇帝如此抬举城隍,自有他的道理。他说:“朕设京师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卑幽明举不能幸免。”又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城隍神的出身是城市保护神,然而经过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调整,这时的主要职责已成为“鉴察司民”。所谓监察司民,即鉴察人们的善恶,施以赏罚,来进行管理;而所谓善恶的标准,当然就是忠孝节义,纲常伦理之类封建道德等封建意识形态。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城隍神便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32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隍庙的介绍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扩展资料由来: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城隍,从中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隍庙(上海市宗教文化旅游风景神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隍庙
城隍庙的劝世联
揭阳城隍庙正厅两侧自古以来镌刻着这样一副劝世联: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相传这副劝世联源于一则民间故事。话说古时潮汕有一山村农夫叫阿祥,他勤劳俭朴,心地善良,虽家境贫寒却热心公益。他每见山路被洪水冲崩,便争早夺晚修填;他见村前坑沟没架桥,人们过往都得涉水过坑,村中不少人因此患了脚病,便动员妻子,一起扛来7块大石布列其间,从此人们可踩着石头过坑,免再脱鞋卷裤脚涉水,绝了脚病之患;他见山中一古寺久年失修,18罗汉佛日晒雨淋,便砍了几十条绿竹,摘了一担麻竹叶,编制18顶大竹笠,用竹竿支撑逐一安装于18罗汉佛头上。类似义举,数不胜数。司命公见阿祥三餐难度尚能如此乐善,诚属难能可贵,便禀报上帝:阿祥家贫如洗,靠自己双脚双手修路上百里,造七洲桥一座,搭佛庙18间。这样的好人,应该让他有好报。上帝感其诚,即召查簿官问缘由。查簿官回报:阿祥前生无恶不作,判惩三世。今世贫穷,下世麻风,后世雷击。上帝沉思片刻,觉得阿祥今生已彻底悔悟,好心应给好报,便重新判决:三惩不可赦,三世归一世,下世便给好报;其妻支持他的义举,后半生给予荣华。查簿官遵旨。不久,阿祥麻风;翌年,遭雷击身亡。眼见阿祥乐善遭恶报的不幸命运,众议纷纭,都说天地如此不公,今后谁还会行善积德。祥妻更是悲愤交集,嚎啕大哭中反复仰天长啸:“天无目,佛无灵!”入殓之时,还在丈夫额门写上“佛无灵”三个字。数月后,各地张贴皇榜:太子出生,额门上有“佛无灵”三字,昼夜啼哭不息。能使太子不哭并销去额门三字者,封为皇亲。祥妻闻讯揭皇榜。她进宫抱起太子,朝他额门吹口热气,轻轻贴了三掌说:“佛有灵了”!太子立即转哭闹为微笑,额门三字也随即不见。皇上接报,喜出望外,即摆驾东宫,封祥妻为皇嫂,长居宫中,共亨荣华。阿祥对年,人们写了一幅祭联告慰亡灵:为善不昌前世因有余殃殃尽已昌有一文士有感于这则故事戒恶扬善入木三分,将祭联中的“前世”改为“祖宗”,将“因”和“己”改为“必”,并补上上联,言简意明揭示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的必然规律,成为脍炙人口的劝世联。揭阳城隍庙建成后,这首劝世联入选为厅联,童叟吟咏,永垂至今。揭阳城隍庙劝世联还有:处事奸邪任你焚香无益为人正直见我不拜何妨 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等...
求问揭阳城隍庙里的对联
正门: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左门
进庙来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
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
右门
隐处也难逃洞鉴
入门各自检平生
左司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右司
预知奸佞如何结局
须看忠良到底团圆
正堂
为恶不灭祖 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不昌祖 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
后左门
崇心崇德崇忠厚
功子功孙功传扬
后右门
报恩报果报再造
德福德禄德名香
后堂门
积金积玉莫如积德
问富问贵即须问心
房
身后带得来无非因 果
心上过不去即是神 明
希望能追点分,费时间找的。
上一篇:教宗方济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