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问题
现在的交通问题有哪些
您好:中国目前的交通问题特别复杂,下面为你整理。车型种类复杂、混合交通严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还不很发达,因而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车辆混杂在道路交通中。各类交通混行的结果。既相互影响、发生冲突,又使得出行困难、效率低下。另外人们对道路的使用权和通行术等观念不强,从而交通违纪现象比较普遍,时常造成人为的交通拥挤和阻塞。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数量惊人,目前,全国自行车的拥有量约4亿多辆,其中城市居民拥有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大部分城市数量已接近饱和。由于自行车具有方便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合大众需求,因此在各类城市交通中,自行车负担了工作出行中很重要的任务。城市布局和交通不相适应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绝大部分交通运输的终端或枢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都在扩大,但是多数城市并没有把交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得城区越扩张,人们生活、工作的距离越远。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上班出行距离普遍增长,造成局部地段或高峰时段的车辆严重堵塞。步行困难,事故多发,在现代交通系统中,步行交通系统无论是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独立交通方式,还是作为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接的桥梁和补充,都是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辅助系统。路网建设和交通设施滞后。城市建设、道路规划设计和安全设施投入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很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街道路网、道路功能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路网辐射衔接和交通区域的功能。道路、车道宽度不够,交通基础设施缺乏。但是由于自行车安全性差、运效不高,单个体占用道路面积大,使得原本紧张的交通条件更加恶劣,特别是交叉路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现象严重,尤其是高峰时间更加严重。不少于道、市中心的地区人行道狭窄、缺少必要的过街设施,这样的步行环境,势必影响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造成事故频繁。这也是发达国家车内人员伤亡事故多,而我国是车外人员伤亡事故多的原因。【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交通问题有哪些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遭到污染等。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一般认为,大城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交通问题。 1.交通阻塞 相对于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阻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阻塞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阻塞现象尤为明显,在很多大城市中心区,高峰期交通速度仅有每小时16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趋严重的问题。表12-1列出了不同国家部分特大城市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数字。表中仅统计了死亡人数,实际上,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据统计,仅1978年,美国就有52 653人死于机动车事故。 3.公共交通问题 公共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对公共交通投资不足,致使峰值期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大于供给,造成交通拥挤;②由于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波动大,高峰期过于拥挤,而非高峰期使用又不充分,收入锐减。高峰时间和非高峰时间公共交通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增加投资来满足高峰期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那么,在非高峰时间,这些公共交通设施大部分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浪费。近年来,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因而无能力对公共交通进行大规模投资,致使公共交通设施陈旧,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减少,服务质量降低。其结果,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对公共交通工具依赖性较大的低收入阶层是一个打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产阶级甚至低收入阶层对小汽车的依赖性。这又使公共交通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在发展中国家,则使公共交通高峰时间的拥挤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加剧了城市交通问题。 4.步行者问题(包括骑自行车者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步行或骑自行车仍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步行交通量仍很大。据调查,在伦敦南部,人们上下班之外的行程中,50%以上的人是靠步行。贫穷城市的人们常常步行是因为公共交通的票价太昂贵。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为改善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如加宽机动车道,但却很少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因此步行者的易达性很差,步行者设施缺乏,如在一些城市,人行道变窄了,交通安全岛取消了,不设置穿越马路的绿灯信号,机动车辆被允许停放在人行道上或道旁,这些都给步行者带来麻烦和危险。步行者还必须忍受噪声、烟雾、汽油味等。现在,很多大城市已开始着手解决步行者问题,如在中心商业区一些重要街道上禁止车辆通行,设为步行街或步行区;在市中心除公共汽车外,其他车辆白天均不得通过等。但解决的步伐还迈得很小。 5.停车问题 汽车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计划,在市中心区外围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有学者提出,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中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题仍在探讨中。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正在进入千家万户,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使汽车
(1)ABCD(2)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8 4s 2 或[Ar]3d 8 4s 2 CO C(3)第5周期第ⅣB族(4)12 (1)C 3 H 8 中碳原子均与其他原子形成了四条共价键,均采取sp 3 杂化,A项正确;O 2 、N 2 均只由非极性键构成,属于非极性分子,CO 2 中化学键为极性键,但分子为直线型,为对称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B项正确;N 2 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含有2个π键和一个σ键,C项正确;CO和NO + 互为等电子体,D项正确。(4)Sr 2 + 在晶胞的体心,与之紧邻的O 2 - 在晶胞的棱上,有12个。
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病具体表现简介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膨胀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例如,19世纪末前后,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业竞争激烈,工人处境艰难;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又如拉美地区,在20世纪中叶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后,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出现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速度的“过度城市化”(或称为“超前城市化”)。“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及面积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年份 上海 6340.5 2347.5 2011 北京 16410.54 2018.6 2011 广州 7434.4 1270.0 2010 纽约 1214.4 约1940 2010 巴黎 14518.3 1206.7 2009 伦敦 1577.3 751.24 2006 莫斯科 1081 1200.26 2007 ”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政府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14.3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城市活力大打折扣,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据相关统计,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之多。第三,交通拥挤还破坏了城市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据英国SYSTRA公司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交通拥塞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交通事故的代价约占GDP的1.5~2%,交通噪音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3%,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4%,转移到其他地区的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1~10%。环境恶化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还将升温1.4℃~5.8℃,对全球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比如农作物将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速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短缺将恶化等。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医疗服务缺乏等)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资源短缺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同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休斯敦、雅加达、洛杉矶、华沙、开罗、拉各斯、达卡、圣保罗、墨西哥城、新加坡等都将面临严重的水荒。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土地对现代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拓展地域范围已成为各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贫困贫民窟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贫困人口多数集中于城市,而城市贫民又大部分住在贫民窟,如印度孟买、巴西圣保罗等。贫民窟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一方面,贫民窟居民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线,享受不到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居住、出行、卫生、教育条件极差,不仅影响当代人,也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国民感情隔阂,加之贫民窟游离于社区和正常社会管理之外,一些贫民窟为黑社会所控制,成为城市犯罪的窝点。1900年纽约市近400万人里就有150万居住在4.3万个贫民窟里,直到21世纪纽约还有哈莱姆贫民区的存在。当前,孟买1600万人口中有60%居住在仅占城市土地面积十分之一的贫民区和路边的简陋建筑中,贫民窟已经成为这个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以及印度经济中心城市的最大特色。贫民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城市内人口的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土地占有严重不平等,造成大量无地农民。以巴西为例,巴西绝大部分土地一直为少数大地主所控制,大量无地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且这种流动是单向的,他们不可能再回流到农村。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失业、就业不足、就业质量差,是造成城市贫困人口长期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工业重点转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部门,造成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和非正规部门,而在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工资一般只相当正规部门人员工资的一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障,得不到法律保护。三是城市规划、建房用地、基础设施、社区发展没有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的要求。在城市贫民窟居住的人80%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他们很难在城市获得建房用地和住房,又不能退回农村,只能非法强占城市公有土地(如山头、城乡结合部的公地)和私人土地,搭建简陋住房,搞违章建筑。四是公共政策不够完善。如国家教育开支向中、高等教育过度倾斜,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中等教育阶段重视普通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而轻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不利于改善低收入阶层子女受教育和就业状况。-------------------------------------------------------------------------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公众参与以及土地利用不科学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当前形势之下,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城市规划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经过详细地调查分析,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利用尚不够科学。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土地利用浪费情况严重,大量农田耕地被占用。其二,城市土地规划不规范,为谋求经济效益投机房地产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稀缺,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缺乏公众参与。目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公众参与,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将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相关行业的专家的参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因为他们不是社会各方利益的代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权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体现。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实质上是一种偏重于行政管理的法律模式,只是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原则的规定,而公众的参与权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体现。 (三)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在城市规划之时,没有注重城市的环境规划,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笔者对我国城市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且参看了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将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城市的固体废物来看,我国城市的固体废物泛滥成灾。这些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造成了环境污染。其二,从城市的水体质量方面来看,我国城市的水体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导致水体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污染极其严重。其三,从城市空气质量方面来看,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工业生产需耗费大量的资源,这些工业生产将粉尘、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尽快予以解决。 二、解决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论述可知,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切实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 要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加强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城市规划队伍的业务和行政水平,随着注册规划师制度的推行,对于大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应将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作为其任职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加强规划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制度化的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专题交流等多种方式,更新城市规划知识,提高相关技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城乡规划理论和知识,增强城市规划意识,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二)在城市规划之前,就要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 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之前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当前,我国城市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城市规划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将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所以,在城市规划之前,就要将环境治理方案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之中。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决:其一,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所谓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利用与处理而制定的对策。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其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所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对城市大气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治理方案。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因此规划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提高城市绿化率,大力发展植物净化。其三,水体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所谓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为治理城市水污染而制定的对策。具体做来,应该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要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确立公民听证制度。正确掌握公众参与的方法与尺度,防止把公众参与扩大为公众直接决策。城市规划过程中多创造公众参与机会并形成制度。强调公众参与、强化社会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对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至关重要。为此,要合理制定城市规划编制,依法审批城市规划,加快城市规划的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依法履行审查、审批程序,使规划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减少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要设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设立城市规划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对政府城市规划行为全过程的知情权,打破政府公民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城市规划批准之后要向社会公布规划成果,采用公开展示、公众媒体发布、社区公告、手册与资料备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城市规划,认同城市规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因而在当前形势之下,要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和构筑面向当代的城市规划哲学和理念,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以实现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庆翔,纪红宇.??试论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 [2] 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2) [3] 宋子龙,张谦.??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06) [4] 高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J]. 商业时代. 2010(24) [5] 祁小燕.?论我国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0)
以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第一、新手太多,造成不堵都让你慢下来,想象一下,在小区里倒个车要一个小时的司机,怎么能上路?积少成多就堵车了……
第二、上海的高架车道设计不合理,特别是几个特殊的地点,南北高架的汶水路,广中路到洛川东路,永兴路,延安高架,徐家汇路;中环的,翔殷路隧道,吴中路,顾戴路,仙霞路;内环高峰是从头到尾的拥堵……逸仙高架吴淞稍稍有点拥堵……延安高架早高峰是往外滩方向拥堵,晚高峰是往虹桥方向拥堵,沪闵高架,只要不是扫墓或者旅游旺季,相对来说很空……总体来说,上海唯一造的最合理的高架只有中环路……
第三、地面拥堵,多数是因为行人和自行车、助动车和摩托车,不遵守交规还有机动车胡乱靠边停车造成的……这和国民素质有关……
对策就是,从驾校抓起,宽进严出
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发达国家提出并执行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其核心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压力,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系统安全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基于类似原因,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也抱有极大的热情。根据中国的国情、技术基础及发展阶段,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突出如下原则:
1.中国城市目前正面临机动化的关键时刻,应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建立良性发展的交通系统基础。
2.为尽快实现产业化,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应该首先在较为成熟的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形成新的系统概念和系统功能。
3.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应该有利于提高交通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资源。
根据以上原则,当前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应予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是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
1 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运输效率低下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加大。据统计,天津市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到1996年下降至平均26.96公里/小时,比1989年下降35%,高峰时段,市中心某路段的机动车平均时速仅为10公里/小时,1995年天津市区主要路口机动车平均流量为2798辆/小时,相比1990年的1866辆/小时增加了50%;再例如北京,1994年全年发生交通拥堵11641起,1996年则升至16789起,市内干道平均运行速度为15-20公里/小时,城市中心区平均车速降至10-15公里/小时。目前,市区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超过4000辆以上的路口有98个,超过10000辆以上的路口有52个,市区主要干道负荷度已达90%。交通拥挤必然带来交通运输效率的降低,不但延长出行时间,而且造成能源、时间、金钱的浪费,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同时,交通运输效率的低下还将刺激车辆的购买,以加大车辆投入的方式来弥补运输效率低下造成的运量下降。车辆总量的增加又势必导致交通的进一步拥挤,造成车辆运行效率的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分析造成现阶段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 道路设施数量不足。据统计,我国1996年与1980年相比,城市道路增长了3.5倍,城市道路面积增长了4.7倍,人均道路面积由2.8m/人增长到7.58m/人。但是车均道路面积仍呈缓慢增长趋势,机动车拥有量由1980年的不足180万辆猛增到1995年的1040万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机动车的拥有和使用有70%集中于全国的600多个城市之中。据统计,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34个大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占全国的50%,这种机动车辆集中的现状加之我国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土地资源缺乏造成了道路及停车场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同时,依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国家用小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320万辆,预计在大城市将增加约1500万辆机动车的容量,即需要增加3000km的道路和停车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 路网布局不合理。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4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5 混行交通严重。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现状及成因是怎样的?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
基本现状及成因
1、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2、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4、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不合理
5、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解决措施
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和谐统一。
2)采取经济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4)采取行政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5)加强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ATIS系统平台。
上一篇:交通路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