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地球和地球仪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3 03:08:38编辑:阿旭

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

1、表面地球凸凹不平,地球仪是光滑的。2、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而地球仪是正圆的。3、大小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4、样本和实物地球上宇宙中的一颗星球,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5、颜色地形地球仪上用颜色区别不同的海拔高度,与真实地球颜色不同。6、经线、纬线地球仪上标注出经线、纬线,而地球上是看不到经纬线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仪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这篇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学会从生活中学习 七年级地理 ,结合生活常识学习地理多看国家地理杂志和有关地理的节目,多去旅游。热爱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回过头看看你的地理课本,SO EASY。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7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家快来看看吧。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1-2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7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3-4章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1 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地球表面的起伏状况
2 地球仪是圆形的,而真实的地球赤道半径要稍大于极半径
1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用于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线,在地球上不存在

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要长。
地球有山高海深,地球仪是光滑的球面。
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上一篇:地球大爆炸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