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沉思曲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3-02 18:11:18编辑:阿旭

沉思曲的介绍

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乐曲《沉思》结构简单,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

冥想曲的简介

冥想曲meditation一种深沉静穆气氛的抒情特性曲。一译沉思曲。C.古诺作有《巴赫前奏曲冥想曲》,世称《圣母颂》。П.И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作品72—5)和J.马斯内的歌剧《苔依丝》第2幕中的小提琴独奏曲也称冥想曲。 马斯内 《冥想曲》Meditation from Thais 泰伊思冥想曲》简介:法文:《泰伊斯》歌剧共分三幕,是一部宗教故事的歌剧。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一位名叫Thais泰伊斯的埃及绝代名姬,她的美貌迷倒众生,过著纸醉金迷的生活,後来受到男主角艾森诺修道士的感化,终於摆脱了糜烂生活,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平静。《沉思曲》是《泰伊斯》歌剧第二幕第一场结束时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剧中表演:艾森诺修道士见自己的劝告没有起作用,并不灰心,深夜里他静静地伫立在泰伊斯家门外,等待她回心转意。《沉思曲》表现的就是这个时间泰伊斯内心的转变。泰伊斯是个会思想的人,就在这个夜晚,独个儿的她陷入沉思中,她忆起坎坷的过去,也对艾森诺修道士的话感到迷惑,内心在激烈挣扎著。她深思著:美丽不会永远存在,有一天终会年华老去,所有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如过眼云烟。那麼,什麼是真实,什麼是虚空?什麼是对与错?这一生中,真正该抓住的是什麼?漫漫长夜,她的沉思是那样的深刻悲伤,那样的沉重煎熬。最後她终於想通了,完全改变了她的想法,心灵终於获得真正的平静。就在那一晚,她决定放弃一切,寻求神的原谅。《沉思曲》是一首深受乐迷喜爱的经典曲调,旋律优美,情感丰富,既有甜蜜也有苦涩。小提琴圆润的音色在舒缓的节奏中,表达出泰伊斯的沉思冥想、内心的孤独和挣扎、灵与欲的激烈交战、怀疑和混乱、忧伤和後悔,到最终获得心灵平静的心路历程。最後主旋律又慢慢升起,传达出绵绵不绝的希望,回汤在人们心中。後来因为此曲的旋律相当优美,让人感动不已,常被人拿来独立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名曲,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沉思曲作者到底是谁?

马斯奈《沉思》, 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所感动·故事因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
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乐曲《沉思》结构简单,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


该怎样欣赏高雅音乐?

第一部分: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时期 (介于“中世纪”和“巴洛克”之间, 15c初-17c初)

Composers :Gabrieli, Giovanni(加布里埃利.乔瓦尼意大利作曲家,管风琴家,1554-1612)
作曲家 Palestrina (帕莱斯特里那,意大利作曲家,1525-1594)
Monteverdi (蒙特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1567-1643)
Gibbons (吉本斯,英国作曲家,管风琴、维吉那琴演奏家,1583-1625)
Byrd, William (伯德.威廉,英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543-1623),
Weelkes, Thomas (威尔克斯.托马斯,英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576-1623),
Wilbye, John (威尔拜伊.约翰, 英国作曲家, 1574-1638)
Morley, Thomas (莫利.托马斯,英国作曲家,1557-1602)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Gabrieli--Sonnata Pian e Forte (四度低音弱音强音奏鸣曲)
建议聆听的作品 Palestrina--Missa Papae Marcelli (马尔采鲁斯教皇弥撒弥)
Morely—Now is the Month of Maying (正是五朔节的采花时节)
Monteverdi – Favola d’Orfeo (英文译名:Orpheus 奥尔菲斯传奇)
Orpheus 是音乐史上首次用完整乐队为歌曲伴奏的作品

Listening Aims: Access to Renaissance instruments, fashion & dress, dance steps, art works
聆听目的: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时尚和服饰,舞步,艺术作品

Key concepts: Madrigals, Dances, Renaissance instruments, polyphony, St Marks, Mass,
Motet, Chanson, Anthem, unusual instruments, word painting
主要音乐概念:牧歌(意大利的多声部声乐作品,通常无伴奏)、舞蹈、文艺复兴时期乐器、复调音乐、弥撒作品、经文歌(一种无伴奏合唱短曲)、香颂作品(一种在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北部逐渐形成并兴盛至16世纪末的多声或单声,附有伴奏的歌曲)、赞美诗、罕见的乐器以及作品里所用词语的特色。

Comments: Try to get access to renaissance dancing, appropriate videos, and make an effort to se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心得评价: 尝试去接触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租借一些那时候的录像,努力让自己去营造和感受那种历史氛围和环境。


第二部分:
Baroque Instrumental 巴洛克器乐流派(巴洛克音乐特指1600-1750年和1759年巴赫和亨德尔逝世这一时期的,强调对比和声变得越来越复杂的音乐时期)

Composers: Bach, Johann Sebastian(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685-1750)
代表音乐家:Handel,GeorgeFrideric (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克,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685-1759)
Corelli,Arcangelo (科雷利,阿尔坎杰洛,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653-1713)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Bach-Brandenburg Concerto no 2 (勃兰登堡协奏曲,NO 2)
建议聆听的作品: Handel-Harpsichord Suites (大键琴组曲)
Corelli-Trio Sonata op1, no1 in F (三重奏鸣曲,第一首F大调)

Key Concepts: New instruments (strings), role of the church, development of V-I cadences, subjective, notation, continuo, fugue,orchestration, Baroque dance suites, Baroque concertos, ornamentation, solo sonata, trio sonata

主要音乐概念:新器乐(弦乐器),教堂在音乐中所担任的角色,传统和声终止式V-I的发展,主观意识,记谱法,通奏低音(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演奏者在合奏性的乐曲中按通奏低音演奏,重复其最低的声部),赋格曲(大型复调作品),配器法,巴洛克舞蹈组曲、协奏曲,装饰音,单一器乐奏鸣曲,三重奏鸣曲。

Comments: again, make an effort to contextualise the music. good fun on drawing parallels between Baroque ornamentation and Jazz ornamentation.

心得体会:同样的,需要尝试把音乐放在历史环境中去理解。此外,如果能拿巴洛克式装饰音和爵士乐的装饰音对比一下的话,那将是非常有趣的过程。

第三部分:
Baroque Vocal 巴洛克声乐流派

Composers: Bach, Johann Sebastian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685-1750)
代表音乐家: Handel,George Frideric (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克,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685-1759)
Purcell, Henry (柏塞尔,亨利,英国作曲家、管风琴家,1659-1695)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Bach-St Natthew Passion (马太受难曲)
建议聆听的作品: Bach Cantata BV 140 'Wachet Auf' (康塔塔《醒来吧》)
Handel-Messiah (弥赛亚)
Handel Chandos Anthem no 5 (钱多斯赞美歌 NO 5)
Purcell-Dido & Aeneas (狄朵与埃涅阿斯)

Key Concepts: Aria, recitative, vocal ranges, da capo, arioso, stile antico, stile moderno, rise of opera, bel canto, oratorio, cantata。
主要音乐概念:咏叹调(指采用A-B-A结构的声乐独唱曲),宣叙调(朗诵式的和说话式的歌唱形式,节奏自由),歌唱音域,返始记号(缩写为D.C.),咏叙调(一种更富旋律性的宣叙调)古风宗教音乐,近世宗教音乐,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宗教剧,康塔塔(原意为‘歌唱’,根据时代变迁而解释不同,巴洛克时期主要指在教堂内由几人所组成的唱奏形式)

Comments: Not always easy to get understand, as the vocal style is quite foreign
心得体会:通常不容易听懂,很多作品采用的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异域歌唱风格。

第四部分:
Classical Instrumental 古典器乐流派(大约指1750-1830年间创作的音乐,是古典交响曲和协奏曲的发展时期)

Composers: Mozart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擅长键盘器乐.中小提琴演奏.1756-1791)
代表音乐家:Haydn (海顿,奥地利纯日耳曼血统的作曲家。1732-1809)
Beethoven(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770-1827)
Schubert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Mozart -Symphony 36(Linz)(第36号交响乐,C大调,林茨)
建议聆听的作品: Mozart -Synphony 40 (第40号交响乐,G小调)
Haydn-Emperor String Quartet, op76, no3 (帝王四重奏op76, no3)
Beethoven-Symphony no 5 (第五交响乐)
Beethoven- Pathetique Piano Sonata (钢琴奏鸣曲《悲怆》)
Schubert-Trout Quintet (鳟鱼五重奏)

Key Concepts: rise of piano, standardisation of the orchestra, sonata form, chamber music, symphony, balance, enlightenment, absolute music ,concerto, homophonic.
主要音乐概念:钢琴地位的提升,管弦乐队的标准编制,奏鸣曲式,室内乐,交响乐,音乐平衡感,音乐教化作用,纯音乐,协奏曲,主调音乐。

Comments:lots of material available, but don't get lost in sonata form analysis, Watch that there is debate over whether Beethoven and Schubert are considered 'rimantic' or 'classical' composers.
心得体会:这个时期的音乐和资料很容易找到,但不要在奏鸣曲的曲式上钻牛角尖,毕竟一直以来都有关于贝多芬和舒伯特所属音乐时期的争论。有的说他们属于浪漫时期,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都和典型的古典时期音乐作品有区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是那首诗的内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5月26日-1837年1月29日),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求《沉思曲》小提琴谱!

《沉思曲》原为法国作曲家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小提琴曲独奏曲《沉思曲》根据同名歌剧《泰伊思》所作于1894年。此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乐曲《沉思》结构简单,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沉思曲》小提琴五线谱如下:

上一篇:尘封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