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西北大学排名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2-26 21:21:38编辑:阿旭

西北大学排名

2022年,西北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45名(参考的是2021年的综合排名数据)。排在西北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综合排名:44)、苏州大学(综合排名:42)、中国海洋大学(综合排名:42);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排名:46)、西南交通大学(综合排名:4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综合排名:47)。拓展资料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

西北大学的全国排名

西北大学的全国排名如下:2023年西北大学在全国排名中位列第52名,在陕西排第5名。知识拓展:西北大学,简称“西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

西北大学在211属于什么水平

中上水平。西北大学在我国211工程大学里属于上流水平,在学科评估中有多个B+类学科,2个A类学科,考古学更是A+。综合排名靠前,但是和顶尖211还有一定差距。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是全国重点大学。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重大科技奖励。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西北大学师资力量: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西北大学211排名第几

西北大学在116所211院校中排名第83位,既是211大学,也是双一流大学。西北大学在我国211工程大学里属于上流水平,211大学意思是211工程高校,它是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一、学校规模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5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上一篇: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迁徙自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