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
西楼的诗句
西楼的诗句
[宋]
李清照
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
[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
[近代]
王国维
不辞立尽西楼暝《蝶恋花·谁道江南秋已尽》
并入西楼雨《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更堪此夜西楼梦《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4
[宋]
欧阳修
一任西楼低晓月《玉楼春》
望月西楼人共远《送窦秀才》
犹去西楼二千里《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西楼吟断月如◇《寄张至秘校》
肠断西楼惊稳梦《井桐》
5
[宋]
晁补之
西楼重唱池塘好《鹧鸪天·欲上南湖采舫嬉》
任西楼斜月《好事近·归路苦无多》
不遣西楼对玉函《谯都对酒忆玉函山》
6
[宋]
晏殊
斜阳独倚西楼《清平乐·红笺小字》
斜阳独倚西楼《清平乐·红笺小字》
7
[宋]
周紫芝
如今风雨西楼夜《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不忍上西楼《生查子》
雪满西楼《醉落魄/一斛珠》
西楼斜月《秦楼月/忆秦娥》
8
[宋]
黄庭坚
画出西楼一帧秋《南乡子·卧稻雨馀收》
相期烂醉西楼月《次韵答李端叔》
9
[宋]
晏几道
别来长记西楼事《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
同过西楼此夜寒《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同过西楼此夜寒《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西楼酒面垂垂雪《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醉别西楼醒不记《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钿筝曾醉西楼《清平乐·红英落尽》
钿筝曾醉西楼《清平乐·红英落尽》
西楼把袂人稀《西江月·南苑垂鞭路冷》
西楼题叶《满庭芳·南苑吹花》
西楼赏析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写过很多首暴雨诗,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都以奇特的语句具体描写暴风雨飘骤迅猛的场面,令人震撼。曾巩这首诗虽然没用什么气势雄壮的语言来造成直观的形象,同样表现了暴风雨的壮观,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宋惠洪《冷斋夜话》曾记有彭渊材说“恨曾子固不能作诗”的话,陈师道《后山诗话》也说他“短于韵语”。但平心而论,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参考资料:1、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84-186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9-50
上一篇:教育局投诉平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