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机硬件系统中,最大、最主要的一块集成电路板是
微机硬件系统中,最大、最主要的一块集成电路板是主板。主板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专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属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扩展资料:主板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15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主要种类:1、AT:标准尺寸的主板,IBMPC/A机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结构布局。2、Baby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装机的一体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结构。3、ATX:改进型的AT主板,对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优化,有更好的散热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
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属于第( )代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扩展资料: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什么时代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型主机阶段:20世纪40到50年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经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小型计算机阶段:20世纪60到70年代,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微型计算机阶段:20世纪70到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一款小型计算机,大获成功。客户机阶段:随着1964年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从2008年起,云计算概念流行起来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
上一篇:什么是网络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