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月村居的诗
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村居》古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古诗介绍:《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的古诗解释?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1)清平乐: 词牌名。
(2)村居: 题目。
(3)茅檐: 茅屋的屋檐。
(4)吴音: 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 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 老翁、老妇。
(7)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 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赖: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10)卧: 趴。
清平月村居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悠闲生活的田园风光作品。通过一家五口的生活状态描写,勾勒了他们的安详和愉悦,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北伐收回失地,回归家园,可是因为朝廷的懦弱和官员的无能,他本人只能被闲置,长达二十年之久,只能寄情田园,把一生的抱负转移到创作中来。他的这首清平乐,上阕出场的是一对老翁老妇,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虽然茅檐低下,却临河面绿,一排自然景象。两个人也自得其乐,陶醉于此。接着,三个儿子出场,大儿在溪边锄豆,二儿子在编鸡笼,小儿子最可爱,在溪边卧着剥莲蓬。整幅画面,和谐自然,充盈着诗人的欣赏与向往。诗人被闲置后很多时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也很有体会,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田园之乐,人均之乐。不过在南宋,虽然没有大的战争,但是百姓生活真的和乐至此吗?怕是诗人也寄托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百姓生活的美好期望吧。
清平月村居的意思
1、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3、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上一篇:羊和什么生肖最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