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钢琴曲简谱
卡农歌谱数字简谱
全曲曲谱:副歌部分数字简谱:53453455671234 31233456545171 617654545451756 17171712123671拓展资料: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随着时间的发展,卡农产生了各种版本,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常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表演。约翰帕赫贝尔的《卡农》中,分四个声部,来回一共八个音符,却变化莫测,受人们喜爱。现在广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卡农》的单手简谱是什么?
简谱:1/2:2/2: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农钢琴曲
《欢乐颂》的简谱。
欢乐颂
3345 | 5432 | 1123 | 3.22- | 3345 | 5432 | 1123 | 2.11- ||
2231 |2 34 31|2 34 32|12(5)3 | 3345 |54 34 2|1123 | 2.11- ||
小星星
1 1|5 5|6 6|5-|4 4|3 3|2 2|1-|
5 5|4 4|3 3|2-|5 5|4 4|3 3|2-|
1 1|5 5|6 6|5-|4 4|3 3|2 2|1-||
圣诞歌的简谱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叮叮当~”这首~~
333 333 35123 444 4433 3332232 5 333 333 35123 444 4433 3355421 53215 5553216 64327 55423 53215 5553216 6432555 565421 5 333 333 35123 444 4433 3332232 5 333 333 35123 444 4433 3355671
333 333 35123 4444333 3322125 55421 53215 53216 5321555 566532铃儿响叮当的,下面的5是中音的 (5)1121(766) 1217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6)22321(75) 2321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5)334321(6) 3432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556)2(7)1 55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55)111(7) 55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77)1(765) 77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223215(556)2(7)1 22各为半拍,其余一拍 加()的降一个八度
小星星:533/422/1234555/533/422/13551/2222234/3333365/533/422/13551
两只老虎:1231/1231/345/345/565431/565431/251/251......(
童话:(5)543/343/3434321/1356/6652/243/1356/6652/2434321/236/61171
菊花台 3323/35323/112353/2212/35365/65535/3235321/35365/65535/3235321
/123/3566(3211)65/65321/612/212/3356/6(321121)/55371123/21...
提示:括号里的不是高音就是低音,自己很容易揣磨的吧...
泰坦尼号:1111(7)1/1(7)123432/1111(7)1/1(5)/1111(7)1/1(7)123432/
1111(7)1/2(5)/12/(5)5432/343/21(7)11(5)/12/(5)5432/343/21(7)1/
1(7)12-3-432-1-1--.........
欢乐颂: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2 2- //:2 2 3 1/2 34 31/2 34 3 2/1 2 5(5是低音)3/3 3 4 5/5 4 3 42/1 1 2 3/2·1 1-://(没空格的两个音是一拍)
斯科郊外的晚上简谱:6低 1 3 1 2 1 7低 3 2 6低 1 3 5 5 6 5 4 3 4升 5 7 6 3 7低 6低 3 2 4 5 4 3 2 1 3 2 6低 (0过门 4升 5 7 6 3 7低 6低 3 2 4 5 4 3 2 1 3 2 6低 )重复主旋律就可以啦~
好心分手中间那段简谱:35555 55543 35535 12765 365671 33~22 16565 67~5 565
欢乐颂钢琴谱(简单版)
导语:《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琴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 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1]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4]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 欢乐颂钢琴谱(简单版)
上一篇:晶体管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