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加
1983年9月,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成立。
1985年,西藏大学藏医系设立。
1989年3月,西藏自治区决定在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藏医学校的基础上新建西藏大学藏医学院。
1993年2月,国家教委批准西藏大学藏医学院独立设置为药王山藏医学院。
2001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藏医学院。
2016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西藏藏医学院协议。
2018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同意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
2019年,学校新校区建设成为李克强总理考察西藏时确定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2]
学校风景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5个教学机构,1个专科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本科专业6个。
教学机构:
藏医系、藏药系、继续教育部、研究生处、基础部本科专业:
藏医学、藏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护理学、市场营销专科专业:
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天文星算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教学机构藏医系、藏药系、继续教育部、研究生处、基础部本科专业藏医学、藏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护理学、市场营销专科专业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天文星算师资队伍西藏藏医学院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2%,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8%。学校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5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4名,西藏自治区名藏医3名,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西藏自治区“四有”好老师1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藏医药医师资格考试命题首席专家1名、专家7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药品评审专家8名。国医大师:
占堆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次仁、普琼次仁等。国医大师
占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次仁、普琼次仁人才培养校容校貌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和参与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主编21世纪藏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基础和临床)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大纲1部,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藏医学、藏药学省级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
藏医学、藏药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藏医人体学、藏医内科学、藏医外治学、藏医外伤学、藏药植物学、藏医药理学、天文星算学学科体系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2个国家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藏医药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医学(藏医)学术硕士学位点:
中医学(藏医)、中药学(藏药)专业硕士学位点:
中医学(藏医)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临床医学(藏医学)国家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
藏药学(生药学)、藏医人体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藏药方剂学、藏药药理学、藏医预防保健学、藏医药史学、藏药基础理论学、藏医护理学、藏医诊断学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藏医学、藏药学科学研究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6个省部级或以上基地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藏医药基础实验室科技部重点实验室:
藏医药与高原生物联合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传统藏药炮制及质量控制实验室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藏药炮制实验室、藏医临床实验室科研成就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承担科研项目10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4项,总经费6751.3万元;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藏文专著类一、二等、三等奖6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项目主持人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立项时间
尼玛次仁从保护心血管角度探究佐木阿汤防治HAPC的作用机理国家自然基金委482013年1月仁青加藏医白脉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492014年1月索朗其美藏药“阿夏塞尔郡”保肝作用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472015年1月杨慧科藏红花素通过调节离子通道KCa3.1、KCa2.3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482015年1月刘宝清藏药七味铁屑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492015年1月教职工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获奖类型
获奖时间
项目负责人
《四部医典大详解》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2013年措如才朗《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30卷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尼玛次仁等《藏医药史论》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2013年米玛(大)《藏医药史论》首届民族医药学术著作一等奖2014年米玛(大)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24万册,电子期刊49.90万册,学位论文97.34万册,音视频200.0小时。
学术期刊
《藏医药教育与研究》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西藏藏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藏医药学术刊物;栏目有藏医药学历史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临床经验、药物研究、梵语研究、译文选登等。
医学体系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藏药厂、2个采药认药基地、5所教学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教学药厂,1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实验标本中心;其中学院藏药厂成立于1996年,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生产藏药品种达64种,其中24种药品获得国家批准文号,7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3个产品被评为自治区名优产品,2个品种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优秀产品,列入“全国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学术交流对外交流
学校风景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多次派遣专家赴美国、英国、南非、巴西、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访问讲学,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并在英国开办藏医班。教育受援
2002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民厅函字〔2002〕7号文件精神,教育部确定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药科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学校的对口援助单位。分别与上述6所高校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了《援助协议书》,确定了具体的援助项目。2007年,根据全国教育部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新确定的对口援助高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2007年4月学校与这两所高校洽谈援助项目,并签订了《援助项目协议书》。
获得荣誉2022年4月,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医系2018级藏医药(5)团支部、藏医系2019级市场营销团支部、藏医系2018级医本(1)班团支部入围2021年度“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名单。[6]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校徽
西藏藏医药大学
校徽整体呈圆形,外围为藏中英文对照的学校校名,主体部分由雪山、牧场、雪莲花、办学时间1989等构成。[5]精神文化校训
厚德、勤学、笃行、利众
西藏藏医学院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勤学”,是指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学无止境。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大学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即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同一所学校,师从同样的教师,学习效果之所以存在差异,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而学习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态度。“勤学”,是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做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利众”,就是知道照顾别人的人能够生活得好,能够有利于社会的人很长久。
上一篇:为何配偶不能送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