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之战
涿鹿之战的故事
距今4600余年前,黄帝与蚩尤在今河北省涿县进行了一场大战。这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
中国北部自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便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各氏族为争夺适于生存的耕牧畋猎之地,竞逐于中原地区,遂渐形成夏族、夷族及黎苗三大集团。当时,根据地在长江中游的黎苗集团,因境内贮藏有丰富的五金矿产,用它们的鎔品制造的大刀矛戟,比石器更为坚利,故其兵力威振天下。
夏族集团内部的团结似乎不甚稳固,各氏族之间时常互相侵伐。黎苗集团首领蚩尤乘其纷争,率领81个兄弟氏族发起进攻,击败了夏族首领炎帝楡罔,进而统治中原,自为炎帝。夏族各部落不堪忍受异族的统治,紛纷起来反抗。原立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的黄帝,联合夏族各部落,展开了反抗蚩尤的斗争,
黄帝部族与蚩尤部族的最初接战地点,可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帝深知蚩尤部族使用铜制兵器,不易抵御,但由于他们从南方而来,对北方的天候地形不熟悉,所以决定实施后退作战的方针,即将他们引导到一个陌生的地域,以增加其生活和行动的困难,然后在其战力衰退之际,捕捉机会歼灭之。根据这一构想,黄帝在两军初战之后,便主动地向北引退。
蚩尤部众随即跟踪追击。当进入森林蔽野的河北平原后,蚩尤部众可能因环境生疏、气候不适、语言隔阂、敌情不明以及饮食缺乏等因素,行动日感困难,精神上所受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到达河北省北部地区时,经过长途奔驰,他们已是疲劳不堪,其战力和斗志均大为减退。
反之,黄帝部众因得天候地形之利,无形中实力相对增强。最后,黄帝于涿鹿(今河北省涿县)地区利用一个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蔽天,乘蚩尤部众逨乱彷徨之时,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部众冲击,一举击溃敌军,蚩尤亦被擒杀。
黄帝与棄尤涿鹿之战,为夏族与黎苗集团以武力争夺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蚩尤所率的黎苗部族,无论就兵器还是就兵力来说,均较对方为优,但结果终为黄帝所畋,究其原因,主要是黄帝战略指导的正确。
如前所述,涿鹿之战前蚩尤部族已统治中原,而夏族备部落那时尚处于极不统一的发轫阶段。如无雄才大略的黄帝起来领导夏族各部落与蚩尤抗争,则中原可能永为蚩尤之族所盘踞,而中国此后的历史将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涿鹿之战实为我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闻貌的大事。

涿鹿之战指的是什么?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中国古代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了基于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
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下一篇:太阳系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