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问答 >

曹操简介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1-07 07:24:30编辑:阿旭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雄心伟业奋斗,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早年就展现出极高的兵法才能,至今还留有为《孙子兵法》做的注解《魏武注孙子》。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公元189年董卓把持朝政,曹操在陈留散尽家财,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绍、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对外,曹操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统治期间,推出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策略,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长期操劳以及南征北战,让曹操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病。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谥号为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还热爱创作诗歌、散文,其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短歌行》。

李世民曾评价曹操“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大为赞赏他的雄才武略,扶正汉朝朝纲的功绩。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 (100字)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扩展资料:

曹操生平大事介绍:

1、挟天子令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觉得是说到了点子上。

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2箱。

献帝都许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他最初提起此议时,只有荀彧赞同,并极力说明迎献帝的迫切性和对今后斗争的有利性,说这是一件“大顺”、“大略”、“大德”的事。

但最初的迎接由于董承等人的阻拦并未如愿。后来董承为抵抗韩暹的势力暗召曹操到洛阳。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

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建安元年(196),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汉献帝刘协在许都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特别是虽然是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他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

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

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

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上一篇:孔子姓什么

下一篇:小石潭记拼音版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