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问答 >

太尉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2-12-29 10:23:52编辑:阿旭

太尉是什么官

太尉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作为官名,源于国尉。

太尉在不同时期的职能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最高官职即为丞相和太尉,分别为辅政及治军领兵。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

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但与秦朝不同的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体系,但由于官制名目甚多也有一定的分权目的,所以太尉的实权性时时不定。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分别开府。

太尉是什么官

太尉是什么官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宋朝的太尉官衔并没有汉朝的三公的地位那么高宋朝最高等级是太师、太傅、太保,接着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随便你怎么比,可以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

扩展资料: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

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上一篇:土地改革时间

下一篇:鲁迅作品和简介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