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问答 >

诗史是谁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2-19 09:57:13编辑:阿旭

诗史是谁

  诗史指的是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它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人民,也热爱祖国,对政治有着远大抱负,对于当时腐败的朝政和社会黑暗也用于揭露和批判,所以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著名的诗集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春夜喜雨》、《野望》等。

作品

  1、《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史是谁

诗史是指哪位诗人

通常“诗史”指的是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军陈陶斜大败,继而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军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三吏”、“三别”则是在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源而沿途征兵时所作。

2、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道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中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刻可以补史之不足。

3、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是在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

因此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扩展资料:

杜甫曾在四川三台(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写过一首畅快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里的“闻”字,就是新闻的“闻”,此处如同“本报讯”“本台讯”,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唐朝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史事,一家老小就可以安全返乡,结束四处漂泊避乱的日子,只是“报道的文体”是诗歌。

而此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更有现代新闻学里说的“新闻快评”之感。不仅如此,他的《兵车行》《丽人行》甚至是唐朝颇具民生问题的监督报道,《丽人行》还直接讽刺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妹。

他的“三吏三别”诗歌无疑是新闻里紧扣战乱这一主题的系列报道,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基本上就是唐朝“战地记者”和“深度报道记者”。或因我是媒体人,所以读杜甫的诗不自然地发现了这个视角和观点,我才说“杜甫,其实是一个记者”。

当然,杜甫的诗歌特点不仅如此,还有散文化、杂文式、史诗性等多种特点,《杜诗全集》里的杜甫也有孝子、慈父、贤夫、义士、酒鬼、老茶客、青年才俊、落魄老人等多种身份。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我看来,盛唐只是杜甫的一半,正因杜甫诗记史事,才让唐诗比整个唐朝更完整。否则,唐朝和唐诗都是手足残缺的残疾人。

人民网——浙江频道>>杜甫其实是一名战地记者

上一篇:秦灭六国的顺序

下一篇:启明星长庚星是什么星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