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问答 >

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2-18 10:55:47编辑:阿旭

为何说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诸葛亮的真实省份非常的可怕,可怕到什么地步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地方了,还有的人也说了,这个诸葛亮的真实身份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

很多人说诸葛亮的身份可怕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的真实身份让人大跌眼镜,而且仔细的分析会发现,这个真的是一位狠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诸葛亮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啊,传说中这个诸葛亮的身份就是这个刘协了。对,就是那位在历史上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所以这完全就是两位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怎么就成了一个人呢?这其实也是有故事可言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

历史,这位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常常会在有意无意间留下可以透露真相的蛛丝马迹或者是伏笔,有些让人觉得颇有趣味,有些则是让人细思起来极恐。

还记得几年前“射”与“矮”这两个汉字的争论吧?到底它们是不是被弄反了呢?“身寸”拆开来,明明是“矮”意思,却被人当做需要挺拔的身躯才能完成的“射”字;而“矢委”拆开来,明明是“射”出箭矢意思,却被人当做了“矮”字一直沿用至今。

“射”与“矮”到底有没有被弄反,这已经难以考据,连国学专家也有两种意见。或许,这两个字真的就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因为某个难以言说的原因,被人有意地翻转了用意,它们就是真实的历史给大家探究真相留下的蛛丝马迹。幸运的是,像射与矮这般的蛛丝马迹,是属于细思极有意思的范畴。

以上是属于颇值得玩味的范畴。有些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我们顺势推理,则会发现许多让人细思起来极恐的细节,在真实的考古证据出来之前,这种细思后的恐怖则是难以挥去。

比如,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谁都不敢贸然称帝的时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各路豪杰为了避免被天下人共诛之,即便掌握了废立真龙天子的权力,也不敢贸然自称真龙天子,都会自觉地玩起那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然而,在南阳,一个20岁出头的庶民竟然敢称自己为卧龙先生,给自己的住所起名为卧龙岗,不仅时刻以“龙”自居,还公然以“龙”的名号混迹于襄阳、荆州一带的上流社会结识名士。在一个官吏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赐庶民死罪的时代,这位小伙如此不怕死,难道就不值得去探究吗?

公元234年,历史上为此留下了一丁点或许谈得上是真相的蛛丝马迹。

这一年,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驾崩。这一年,三国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离世,那就是死于五丈原的诸葛亮。仔细考证汉献帝与诸葛亮的生卒日,会惊讶的发现,这两位历史上的大佬,竟然是同年生,同年死。这两个人的一生,在书上没有多少交集,但是如果考究一下历史会发现,汉献帝刘协和诸葛亮却是有颇多交集的,他们在很多的历史事件的节点上,曾同时出现过。

刘协在还没有当上皇帝前,为避外戚之乱,随哥哥汉少帝从长安出逃前往洛阳,被董卓在半路拦截。此时,汉少帝表现得十分慌乱,而刘协却镇定自若,说话调理清晰有思有辨,颇有帝王气质。枭雄出生的董卓很是喜欢刘协的气魄,回长安后董卓就废了汉少帝立了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也就在此后出现了,被董卓夸奖聪颖过人的少年汉献帝,好不容易扳倒了董卓拥有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到了青年时期却策划出了毫无头脑的衣带诏事件妄图杀掉曹操,进而导致大量汉臣被杀,自己也失去了反抗的可能,扎扎实实地成为了一个傀儡,这有可能吗?

历史到了此时,另一个诡吊之处也出现了,那位从未出过远门,敢自称“卧龙”的庶民在衣带诏事件之后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坐在茅庐中就三分了天下局势,并成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这种事情又是否真的会发生呢?

我们先来看看现代,这种某个人突发性变聪明,或突发性变傻的事情还真的有过!比如,那位出生在大连吴炉镇,突然就被世人称赞为一代神童的徐明,他当年在商场上的所向披靡,不正如诸葛亮那般多智而近妖吗?只是,徐明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善终,那些加持在他身上的光环也就灰飞烟灭了,一个真实的徐明及其发迹背景才被人知晓。再比如,现在正直春风得意的孙宏斌,以及曾经春风得意的贾跃亭。

所以,回看历史,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也可能是有原因的。根据汉献帝少年时表现,他应该不会搞出一个衣带诏来刺杀曹操,在此之前何进、十常侍之乱、董卓专权甚至其后王允的短暂掌权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反倒是曹操还给了他几分面子让他看起来还像个皇帝。他应该知道,就算是刺杀了曹操也一定还会有一个新的乱臣贼子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汉献帝来讲,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京城,另图大业。按照汉献帝的计划,衣带诏事件之后曹操为了安全起见,必然会虏他到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在途中,汉献帝将有机会找一个相似之人代替他做皇帝,而他就可以逃出升天,以汉献帝的才学是有机会在宫外组织诸侯们兴复汉室的。

请不要惊讶这翻推断,因为类似的事情,后代历史上也有发生,比如,明朝朱允炆出逃南京之后,就成为了朱棣的心头大患,朱棣允许郑和不惜成本七下西洋,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寻朱允炆的下落,以断掉他卷土重来的可能。

实际上,汉献帝的计划实行的非常成功,南阳诸葛三兄弟中的诸葛亮被弄进了宫假扮了皇上,真正的汉献帝则以诸葛亮的身份隐居到了南阳,当然,这种把戏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曹操一怒之下诛杀了大批协助汉献帝出逃的汉臣。但这样却也无济于补,因为汉献帝逃往到了刘表地界,要抓回他又将是一翻兴师动众的征伐,不如先隐瞒这个信息,继续供着那个假皇帝,就当做是汉献帝。

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为人懦弱,不敢得罪曹操,也就不敢真正的帮助汉献帝。汉献帝只能以诸葛亮的身份频繁出没于荆州的上流社会,为了让人知道他的皇帝身份,就自称卧龙先生玩弄风流,一来二去一些名士听到了传言,也看出来在诸葛亮身上的端倪,就乐意为其捧场。更有司马徽这样的名士,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奇,整出了“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名句,因为人家卧龙本就是真龙天子啊。

在这番计划中除了有刘表,刘备和马腾则是另外两个关键棋子,他们见到衣带诏以后,都离开了曹操,都在等合适的机会去南阳寻回汉献帝。

衣带诏的执行者中马腾实力最强,刘表让汉献帝失望之后,汉献帝又寄希望于马家。然而不久马腾被杀,马超被曹操用计击溃,衣带诏的执行者只剩下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汉献帝)就是不出,这其实是因为诸葛亮(汉献帝)原本是希望马家来人的。最终,来的是弱鸡刘备,诸葛亮(汉献帝)的心中是崩溃的。

但为了汉室江山,刘备再三来请,汉献帝还是以诸葛亮的身份出山,以做最后一搏。这也解释了一介庶民,如何能够不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因为他就是皇帝啊,他之前在宫里每天想的就是这些事啊。

之后,汉献帝就以诸葛亮的身份去辅佐刘备,刘备言听计从,这也解释了为何刘备在征张鲁时马腾之子马超三言两语就被劝降归了刘备。其实就是诸葛亮(汉献帝)将自己的身份透露给了马超,马超是知道衣带诏的事情的。

诸葛三兄弟中的另外两兄弟诸葛瑾和诸葛恪,则在诸葛亮(汉献帝)的安排下,分别进入了吴、魏以等待机会里应外合,这也解释了,在史书中诸葛亮似乎与这两兄弟之间少有走动,几乎没有什么兄弟情义的诡异。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能够明白,刘备临终时让诸葛亮取代刘禅的话的含义了吧?然而,诸葛亮(汉献帝)既然是以诸葛亮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也就不能再摇身一变,变回成汉献帝了。他只能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与刘婵,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斗争,故而所有的战略都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即使刘备关张因东吴而死,荆州丢了,战略依然不变。

于是,在诸葛亮生命的后期,有了明知不敌也要恢复汉室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五丈原七星灯灭,油尽灯枯,诸葛亮(汉献帝)的一生走到了尽头。

曹魏那边,见真的汉献帝已经死于五丈原,那个假货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更何况那位假的汉献帝老早就禅让出了皇位,让这个假货跟随诸葛亮(汉献帝)一起离世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用意。

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诸葛亮(汉献帝)为了其宏图大业忙碌了一生!

为何说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诸葛亮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诸葛亮的军事发明: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上一篇:三亚海鲜攻略

下一篇:周公是谁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