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意思是在看过了汹涌的大海后,其他地方的水就不值一提了,后人多引用来指对爱情的忠诚,强调非伊莫属,不会变心,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
元稹是唐朝的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昭成帝的直系子孙。元稹在贞元年间通过科考入朝为官,担任过左拾遗、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务,曾经官拜宰相,与白居易是同窗,也是医生的好友,世人将两人并称为“元白”。
元稹自幼聪慧,才思敏捷,但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二十四岁时娶了大臣韦夏卿的女儿韦丛为妻。韦丛的父亲看中了元稹的才华,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讲给了他,元稹当时正是不得志的时候,靠着岳父的关系有了升迁的康庄大道。
这原本是一桩政治婚姻,元稹并没有抱太多的期待,但韦丛嫁过来之后,元稹发现这个妻子不仅端庄贤淑,还通晓诗文,虽然出身富贵,但不慕虚荣,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妻子。两人在婚后百般恩爱感情极好。
元稹在婚后忙着再次科举,将家中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了妻子,韦丛也将家里各种事情处理的很好。但这样幸福的生活只持续了几年,韦丛在元稹升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因病去世。这个时候的元稹刚刚在官场上开始有起色,却痛失爱妻,他为亡妻写了很多悼亡诗来抒发对妻子的思念。
这首《离思五首》就是元稹怀念亡妻之作,里面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用暗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妻子是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在遇到了她之后,世间再也没有谁可以入得了自己的眼。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出自《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如下: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扩展资料:首二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咏叹爱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为:“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就再难以吸引他。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此诗前二句皆化用典故,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
首句巧借《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但是原句以“观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是明喻;而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
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美若娇姬”、“瑰姿玮态”、“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的“巫山神女隐喻爱妻花容月貌、温柔娴雅无与伦比,以此表现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
据宋玉《高唐赋》说,其云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上一篇:雍正皇后
下一篇:天宫二号为什么坠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