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
唐赛儿的最后的下场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1420年(永乐十八年)起义后不久,唐赛儿部就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民间有2种传闻,1、她隐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逮捕了北京、山东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审问,但终未能抓唐赛儿。2、唐赛儿曾被生擒,被判骑在木驴送往刑场凌迟处死。最终开膛剖腹,将首级砍掉,挂在城楼上示众。
虽然《明史》中评价她是妖妇、反贼。不过在民间很多人把她当作了一个传奇的英雄人物,至今,青州、滨州一带仍流传着唐赛儿的传说,并把唐赛儿的塑像竖立在滨州黄河大桥上,以供人们瞻仰。清代文人吕雄曾著《女仙外史》,将唐赛儿赋予了神话色彩,“女仙,唐赛儿也,就是月殿嫦娥降世”。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呢?
下场挺惨的,根据九朝野记中的记载,明初农民起义女首领唐赛儿在起义失败后,“……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可见被俘后是比较惨的,但最后又“……竟遁去,不知所终。”,从此失去音讯。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明初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的故事。
其一:明初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明朝在建立初期,山东地区接连遭遇灾荒,接二连三的天灾给当地百姓造成严重的生活困难。
无漏偏逢连阴雨,天灾已经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可就在这时,随着朱元璋的去世,燕王朱棣不甘心失去往日的地位,发动了所谓的“靖难之役”,而山东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战场前线,天灾加上兵灾,山东百姓就更苦了。
靖难之役还不容易打完,但山东地区的百姓并没有因此得到喘息。原来,朱棣在当上皇帝后决定迁都北京,迁都、修建宫殿,再加上为了运输粮草到北京疏浚运河,一系列的大工程,需要征集大量的劳工。
山东正好在南京到北京的路上,山东的百姓服徭役又远比其他不相干地区繁重的多,天灾人祸,让山东百姓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最后实在难以生存的百姓揭竿而起,爆发了明朝初年的农民起义。
其二:唐赛儿作为女流之辈发动起义的原因。唐赛儿是当时的山东人,他们一家也和其他人家一样,徭役繁重,她父亲就被抓去服劳役,在生存线上挣扎。
紧接着,唐赛儿的丈夫也被当地官府逼杀,母亲身染重病去世,父亲也在悲愤中死去。
亲人们接连离她而去,让唐赛儿下定决心反抗朝廷。她积极联络各方,筹划起义。
其三:唐赛儿起义失败后的遭遇和去向。唐赛儿准备充分后带领百姓发动了起义,之后山东多个地区起来响应,唐赛儿还带领起义军两次打败前来镇压的明朝军队。
虽然永乐皇帝用民过度,但明初朝廷还是有很强的底子,永乐皇帝也是个大有为之君,他及时调整政策降低税负,并派遣大军前来镇压,农民起义军最终被镇压。
唐赛儿起义军被镇压后,关于唐赛儿的结局有争议,一种说法就是本文开头所说,被俘虏后受尽凌辱,之后却逃脱不知所踪;另一种说法是唐赛儿突围后就不知所踪,为此永乐帝还多次派人去搜寻,严查尼姑、道士,防止唐赛儿躲入其中。
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认为唐赛儿最后是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