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是谁
曹爽是谁
曹爽,字昭伯,是大司马曹真的长子,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他从小以曹氏宗亲的身份入宫侍奉,为人做事都十分谨慎。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命曹爽担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等职位。曹爽的父亲曹真去世后,他世袭受封了邵陵侯的爵位。公元239年,曹叡病危时,召见曹爽与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少帝曹芳刚即位没多久,曹爽与司马懿相互礼让,不敢专权。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建议,借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削去他的兵权。随后,曹爽大力招揽心腹,从此权倾四海。曹爽专权后,他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公元247年,曹爽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软禁,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两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了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同年,朝廷以曹爽谋反罪将其处死,并诛灭三族。
曹爽最初靠着自己谨慎持重,成为第三代曹家军的领军人物。可惜,后来因为自我过于膨胀,一意孤行,导致所得的一切都如云烟散去。

三国曹爽简介 曹爽是谁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睿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睿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