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生活 >

机器狗“背夫”助力峨眉山景区服务升级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5-04-09 14:08:51编辑:阿旭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旅游业的服务模式。2025年4月,峨眉山景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员工”——负重50公斤的机器狗“绝影X30”,它们以“背夫”的身份开启了试上岗之旅。这一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也为景区管理注入了智能化新动力,成为智能生活场景中的一大亮点。

  一、机器狗入驻峨眉山:背景与功能亮点

  峨眉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复杂的地形和庞大的客流量对景区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人工搬运货物、垃圾清理等工作效率有限,尤其在陡峭的山路上,人力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景区引入机器狗“绝影X30”,旨在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流程。

  1. 核心性能参数

  负重能力:单次可载重50公斤,远超人工搬运的3040公斤上限。

  续航与速度:满电状态下可连续工作4小时,最快行进速度达每秒4.95米(约17.8公里/小时),可在30度斜坡上稳定行走。

  智能感知:搭载4台激光雷达及AI算法,实现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并能通过双光镜头执行森林防火巡查任务。

  2. 应用场景

  货物运输:为景区商户运送矿泉水、食材等物资,商户范国秀评价其“节省了大量人力”。

  游客服务:协助搬运行李至金顶等高山区域,并在观景平台表演舞蹈,吸引游客互动。

  安全巡检:监测危险区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反馈。

  二、游客体验:科技感与人性化的碰撞

  机器狗的加入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游览体验,但也引发了关于“科技是否取代人情”的讨论。

  1. 正向反馈

  趣味互动:机器狗在金顶的舞蹈表演成为热门打卡项目,游客阿宝表示“乘坐机器狗既新奇又安全”。

  便捷服务:年轻游客尤其青睐其行李搬运功能,称其解决了徒步登山的体力难题。

  安全增强:通过实时监控和SOS紧急呼叫功能,游客安全感显著提升。

  2. 争议与改进空间

  情感缺失:部分游客认为机器狗互动“冷冰冰”,缺乏真人服务的亲切感。

  适应性局限:在潮湿多雾的峨眉山环境中,机器狗的传感器偶有误判,需进一步优化环境适应性。

  三、技术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机器狗展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其在复杂自然场景中的应用仍面临多重考验。

  1. 地形与气候限制

  峨眉山部分路段坡度超过40度,且多雨潮湿,机器狗的履带设计和防潮性能需持续改进。目前,其在草丛密集区域的行动仍受限。

  2. 功能扩展需求

  情感交互:未来计划增加语音对话和表情反馈功能,提升亲和力。

  多任务协同:与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联动,形成“登山科技生态”。例如,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游客攀登,而机器狗负责物资运输,实现全链路服务。

  四、未来展望:科技赋能文旅的无限可能

  峨眉山机器狗的试运行仅是“文旅+机器人”战略的起点,其长远意义在于推动景区向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

  1. 管理效率提升

  通过机器狗替代部分高危工种(如悬崖垃圾清理),降低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

  结合热成像摄像头和AI算法,机器狗可扩展至森林防火、生态监测等领域。

  2. 游客体验升级

  个性化导览:未来机器狗或能通过人脸识别提供定制化路线推荐,并支持多语言交互。

  IP化运营:借鉴雁荡山“仙侠机器人IP”经验,峨眉山可开发佛教文化主题的机器狗形象,增强品牌辨识度。

  3. 行业标杆意义

  峨眉山的实践为其他山岳型景区提供了范本。例如,泰山已通过机器狗和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垃圾清运与登山助力,而武功山计划打造“赛博登山”主题体验。这类尝试将加速“智慧景区”在全国的普及。

  机器狗在峨眉山的试上岗,不仅是技术落地的案例,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它既展现了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醒我们需在效率与人性化之间寻求平衡。随着算法的迭代与场景的深化,机器狗或将成为景区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触摸到科技的温度。

  来源:峨眉山景区实测报道与行业趋势分析

上一篇:闺蜜独创"天鹅式"上车法走红

下一篇:网红经济退潮,从狂热到理性的生活消费转型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