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墟
深圳让你瞬间提升逼格的十大去处
1、瞻仰历史——大鹏所城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虽然只有36年,它却并非没有历史,大鹏所城就是见证。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
当地人喜欢把它称作大鹏古城,青砖碧瓦、斑驳的城墙仿佛把人一下子拉回了战火纷飞的古代。古朴的城门、碉楼和民居是不是跟你印象中的深圳形成巨大的反差?目的达到了!从古迹中了解深圳,你会发现它的魅力又平添几分。
2、广东第一民宿村——较场尾
较场尾是深圳大鹏唯一一条有海岸线的村子。较场尾背靠金水湾,沙滩比较狭长,分为几个层次,近海处沙砾很粗,渐渐向上,会发现沙子很细很软,水清沙幼,迷人的海岸线是深圳最宝贵的资产。
其实,较场尾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海滩,而是风格各异的民宿客栈。如果不在“广东民宿第一村”里小住,怎么能将文艺范儿发挥到极致?较场尾民宿与大鹏所城守望相应,一边是历史,一边是情怀,坐在屋顶弹一曲民谣,喝两瓶啤酒,看繁星点点,感受海风轻拂,似乎一切故事都有可能发生。
较场尾目前有民宿超过300间,各具特色,沿海边一路走过去,高低错落的民宿有着别样的景致。可以根据爱好选择主题民宿,少女风、咖啡控、清新系……若要将文艺发挥到极致,不妨选择有海景房、有院落的民宿,据说较场尾唯一的一棵菠萝蜜树种在七巷壹号客栈的院子里,喝着下午茶,谈一场菠萝蜜之恋,想想就让人小鹿乱撞呢~~~~
3、《美人鱼》拍摄地——杨梅坑
深圳无疑是个朝气蓬勃的都市,这里有着年轻人追寻的“速度与激情”,也不乏惊喜与浪漫。浪漫浪漫,慢慢地听海浪的声音,是不是酥到骨子里去了呢?在深圳,杨梅坑绝对可以让情侣和新婚燕尔们着迷,别控制,对着碧海蓝天唱起来:“让我一次一次浪个够!”
杨梅坑有三宝:可乘游艇搏击海浪,可租渔船出海,可登山溯溪。饿了可享受农家鲜活海鲜,一饱口福。这里平坦近海的沿海公路为自行车骑行创造了绝佳条件,最浪漫的莫过于挑一辆自行车,顺着沿海单车路,一路观海景,踏单车。尤其是对于小情侣们,脚踏双人单车,青山做伴、大海为邻,你们说,浪不浪?
4、假装文艺——大芬油画村
位于深圳龙岗的大芬油画村,原本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在油墨飘香的艺术氛围之中,入目的是经典名画,接触的是才情横溢的艺术家,逛逛大芬美术馆,在大小店面的艺术品中穿梭,逼格狂飙啊有木有?!
5、超凡脱俗——银湖度假村
深圳与香港隔海相望,在飞速的经济发展中,似乎多了现代化与科技感,少了些自然与人文。深圳的气质可不仅仅是活力四射,它也有江南婉约的一面,你信吗?
在深圳北郊笔架山,有一片景区四周松柏叠翠,湖水银光闪烁,故称银湖。银湖建筑风格依自然造化之势,尽巧夺天工之美,融和苏杭式的造景手法,七座岭南庭院式别墅吸收了清代广东四大名园的精华,匠心独具,韵味无穷。漫步于通幽小径之上,你著一身长衫,我撑一把油纸伞,该是多么唯美的画面……
6、什么都有——锦绣中华民俗村
把中国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形式集中展示在一个主题公园内,那不是小人国吗?你们信不信小编不知道,小编反正是信了,锦绣中华逛一圈,半个中国都走遍了。不但有按中国版图位置排布的景点,皇帝祭天、光绪大婚、孔庙祭典的场面与民间的婚丧嫁娶风俗也尽呈眼前。在编钟馆,还能欣赏到古装乐队演奏的千古绝响——楚乐编钟哦!
7、逐渐消失的村庄——坝光村
坝光村是大鹏新区的一处客家村落,百余座老宅虽已人去楼空,但仍保存完好。老宅后面重峦叠嶂,树林茂密,海岸绵长。由于这里还未曾开发,生态环境保持得特别好,有大片的红树林,成群的白鹭,附近还有火山岩石地貌的岛屿、沙滩,村里的古树众多,品种珍贵,随便一棵大树,树龄都可达百岁以上。坝光村地处偏远,正所谓藏在深处人未识,是深圳所剩不多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如果你想享受一份静谧,那来坝光村准没错。别打扰滩涂上吃草的公牛,莫惊动水边小憩的白鹭,你就静静地,让自己成为画中的一笔。
8、中西文化交融——中英街
中英街地处沙头角镇南部,是一条长不到250米、宽不到4米的小街。香港回归祖国前,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1997年后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是“一街两制”的缩影。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后,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后,深圳河以南包括大屿山等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成了所谓“新界”,租期99年,中英街就是在此期间英国殖民主义者展拓“新界”后重新勘界中形成的。
英国人随后竖立了界碑,以此为界线,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并在优质买卖中逐渐形成一条街道,即中英街。这种“一街两制”的现象持续了一个世纪,中英街在中国遭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存留着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因到特区的人(沙头角居民除外)要到深圳市公安局办理一张“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9、一览众城小——地王大厦
高达328米的地王大厦,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深港交界的最高观光点之一。其正式名称为信兴广场,因信兴广场所占土地当年拍得深圳土地交易最高价格,被尊称为“地王”,因此公众称之为地王大厦。大厦高69层,建成时曾是亚洲第一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厦顶层,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在此可以俯览深圳市容,远眺香港市容。
在一座城市的高点,南望香港,北瞰深圳,你会升起无限感慨。在离星星更近的地方许愿应该很灵吧,你心心念念的那个TA,会听到吗?如果你正牵着TA的手,那这里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地点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画面重现啊有木有!
10、追根溯源——东门老街
古代深圳的根,在南头老城;而近代深圳的根,则在“深圳墟”。这个“深圳墟”,就是俗称的“东门老街”。东门商业街真实地记录着深圳城市发展的一段历史,是现代化深圳的历史阶段见证。透过次第林立的店铺,穿过熙攘的客流,踱过摆满街面的各色传统商品和曲折幽深的小巷,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民居出现在你眼前,骑楼、庙宇、书院、祠堂、古钟、石板路,每一处都写满了故事,连那有着百年生命的古树,都在告诉你,深圳并非只有都市的繁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人们总是对稀为贵的事物抱着好奇心的。在民俗文化村里,全部按照1:1的比例修建的25个村寨,这才是最炫民族风!还想来点够劲儿的吗?大型马战实景表演《金戈王朝》告诉你什么叫惊心动魄。宝宝不哭嗷!
深圳文化探索 | 深圳四大古墟市
古墟?古代留下的废墟?不,此处墟指的是墟市。这种每隔一段时间开市,即在“墟日”供附近的居民采购日常用品的地方,北方叫集,南方则叫墟。故而北方赶集,南方趁墟。
集市起源于史前时代的物物交换,森段可那会有集无市,顶多算睁春改“摆地摊”。到了唐代才有销售商品的场所,算是有集有市,当时还任命官员管理市场交易。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就描述了长安城热闹的市集场面,城中东市是店铺,西市是酒楼,买东西一词就来源于此。唐代还有极具宗教色彩的庙会,这种设在寺庙内或附近,包含祭神、娱乐和购物等内容的活动,又称‘庙市’,也是一种市集。
到了宋代,集市发展的更甚,电视剧《清平乐》中连皇帝都带公主逛市集。另外,宋朝还出现了夜市和早市。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集市形式也变得多样,不但有季节性的集市,比如春节的花市,也有专门的集市买必需品,比如米市。如今,不仅乡间还保留了市集,连现代都市也有了周末市集和夜市,比如台湾的观光夜市。
自古墟市发达的地方就会形成城镇,可惜随着历史演变,保留传统“墟”市名称的只在香港和广东了。搭港铁从深圳到香港,必经大埔墟站,类似的还有元朗墟。在香港屯门,还有新墟和旧墟。
深圳虽建市很晚,但不乏历史古迹,自然保留了不少墟市,以四大古墟最为有名,有的从古至今依然商贸发达,有的如今已做他用。
位于盐田沙头角,是在清代繁荣的墟市。“东和,即东方和平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市场,所以没有居家的房屋。所有的建筑都是商店和作坊,其中6家是药铺。类似的商店总共有50家,大大小小,非常密集。”(摘自沙头角村文化研究)
本是闹市的东和却因历史事件,变得门口罗雀。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沙头角一面划入英租界,人员来往不便,墟市不再。
如今的沙头角因为中英街的出现重现了当年东和墟市的繁荣。一街两制的特色让这里成了深圳境内少有的免税天堂,每到周末,这里人山人海,也许它的骨子里就有商业的基因吧?
位于罗湖东门一带,是清代深圳所有墟市中较繁华的。后来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这里成为粤港地区连接的门户,交通的便利加速了墟市的兴盛。连深圳的城市名也源自这座古墟。深圳墟在当时拥有东、南、西、北四门,因战争破坏,如今只剩东门,因此,深圳墟又称“东门”。
提到东门,在深圳无人不知,毕竟有“不到东门,不算到过深圳”的说法。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墟市,如今的东门步行街也是深圳当之无愧的最早、规模最大的商圈。所以有人说东门墟已经“潮”了300多年呀!可以悉判说没有当年的东门墟,恐怕就很难有罗湖旧城的存在了。
提示:东门老街广场上伫立着一幅铸铜壁画《老东门墟市图》,它由深圳本土画家潘喜良创作,这幅画能让今天的人感受到明清时期东门墟市的繁华。
以上两个古墟都被整修重建过,无法看到当年的面貌。而观澜古墟则不同,也始建于清代,但它基本上没有被翻新、破坏,仍保持着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以至于第一次踏入这里,能感觉到破败和荒凉。
门口处有官方的简介:观澜墟是目前深圳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墟市街区,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当年这里的确车水马龙,是外国商品进入惠州及粤北地区,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如今这里虽然还有挂以前做生意的牌子,但都没法抵御岁月的侵蚀,一片衰败。里面几座历史性建筑中有个观澜红楼,它在一片客家青灰色的建筑群中格外显眼。这是一座四层楼的欧式建筑,当年是面向外来的客商的饭店,中西合璧的设计,放在现代都算气派。 目前古墟整体已封闭整改,以后不知道会改成啥样,可能是文旅项目式的景点了。
它是四大古墟中最远的一个,位于宝安沙井。当年新桥这里有始建于康熙年间,深圳仅存的一座古代三孔石拱桥永兴桥,还有占地1000平的广安当铺,可谓热闹非凡。如今百年而过,店铺人去楼空,只剩几条幽静的街巷。
新桥远离市区,这座古墟却被改的最厉害。如今已升级成影视小镇,时常有剧组入驻,另外还开起了餐饮店和酒吧。唯一跟墟市联系的只有节假日里举办的现代市集了。
如今购物的便利不言而喻,先不说点击手机的各类app,连家门口的超市和便利店是越开越多了。墟市这种历史性的文化已经退去,希望墟市的古迹得以保存供后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