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泅 | 字五行:水 |
繁体字:泅 | 异体字:攸 汓 湭 |
拼音:qiú | 注音:ㄑㄧㄡˊ |
部首为:氵 | 总笔画:共 8 画 |
字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五笔编码:ILWY | 笔顺:捺捺横竖折撇捺横 |
金文大篆泅字
泅的小篆字体
泅的篆刻字体
1、泅,甲骨文(水,河川)
(子,小孩),像小孩漂浮在河水中。造字本义:小孩在河里游泳。有的甲骨文
将“水”
写成“川”
。篆文
将甲骨文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有的篆文
用“囚”
(捆绑)代替“子”
, 表示将学泳的孩子系在漂浮物上。
2、“泅”是会意字。甲骨文从水,从子,会人在水中游泳之意。小篆整齐化;或从水,囚声。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汓”和“泅”。如今规范化,以“泅”为正体。
英语: swim, float, wade
德语: tauchen, untertauchen
法语: 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