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图片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片带形,长22-5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并有一旋卷的尾状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或因叶片基部渐狭而成一假柄;叶舌膜质,长7-8毫米,顶端急尖。
总状花序中等粗壮,长13-15厘米,花序轴“之”字形,被黄色、稍粗硬的绢毛,顶部具长圆状卵形的苞片,长4-4.5厘米,膜质,顶渐尖,无毛;小苞片长2厘米,顶有小尖头,红棕色;小花梗长不及2毫米;花萼筒钟状,顶端具2齿,一侧开裂至中部以上,外被黄色长柔毛,具缘毛;花冠管长9-10毫米,无毛;裂片长2.5-3厘米,喉部及侧生退化雄蕊被黄色小长柔毛;唇瓣倒卵形,长3厘米,顶浅2裂;花丝长1.5厘米,花药室长11毫米,药隔附属体长2毫米;腺体长3毫米。
果为蒴果,干燥或肉质,通常不开裂或不规则开裂,或3裂;种子多数,有假种皮。
海南山姜
该种以其具有较长的苞片为艳山姜亚属中所罕见者。[1]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2]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模式标本采自海南。
繁殖方法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当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果皮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移栽定植:
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分株繁殖:
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2]栽培技术定植:
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施肥:
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2]
主要价值观赏价值该种由于叶侧脉深绿色,是著名的观叶植物,可盆栽于室内观赏。[2]
药用价值功用主治
温中,散寒,祛风,活血。治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劳伤吐血,跌损瘀滞,月经不调。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峨帽药植》:"治无名肿毒。"
《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3]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
治劳伤吐血:九姜连(童便泡七日,取出阴干用)三钱,一口血三钱,山高梁三钱。泡酒半斤,每服一两。
治虚弱咳嗽:㈠九姜连三钱,大鹅儿肠三钱。炖肉吃。㈡九姜连粉末一两,核桃仁一两。加蜂糖二两,混匀蒸热,制成龙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治久咳:九姜连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净,蒸热,晒干)二钱,白芷二钱,追风伞二钱。泡酒一斤,每服一两。(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3]
禁忌食物
山姜不能和韭菜、芹菜、生鱼、酒、兔肉、海鲜、马肉、狗肉等一起吃。姜加酒:姜和酒都属于温热、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两者一起食用,容易上火、燥热,严重还会导致便秘。姜加马肉:姜性温味辛,而马肉性冷,两者性味相反,搭配食用会造成咳嗽、喉痛等症状,姜和马肉不可一起食用。
禁忌人群
手脚心发热的人: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导致。而生姜性温,会容易耗损津液,加重阴虚的程度,使津液亏损得更厉害,还会出现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眩晕耳鸣的人:有此症状的人多是由于肝火过旺导致的一些并发症所致,这类人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过多的姜,相当于“火上浇油”。
肝炎病人: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都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加重其症状,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
口臭的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便秘人群:便秘多属于肠热,此时如果过食生姜,也会加重症状。
咳痰较黄的人: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
脱发的人:头发与肾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肾精不足,肾阴亏虚,头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脱发,生姜性温,脱发的人食用,肾阴虚更甚,会加重脱发的程度。
上一篇:梁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