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3-06-30 06:55:38编辑:阿旭

说到晏莹,其实很多网友首先想到的是二桃杀三士。很多人觉得晏莹错了人,冤枉了别人。被杀的三个人都是不忠系列,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这背后还有其他原因?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二桃杀三士”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中。

晏婴之所以要设计除去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是因为《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婴与景公对齐的一段话。晏婴说:“今君之蓄勇敢的人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禁暴,外不可威敌,这个危国之器也不如去之。”

在这段话中,首先要说的是三位勇士对国君不忠,“无君臣之义”,这将威胁到国家的安全。这也是齐景公同意燕英设计杀死三名勇士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三个勇士忠于国君吗?

除了《燕子春秋》,史料上没有关于这三位勇士的记载,只是故事中提到了他们。因此,我们只能从这个故事中判断他们是否忠诚。

首先,当三位壮士听说齐景公要奖励他们时,他们发现齐景公只给了两个普通的桃子。假如三个壮士不在乎齐景公,不把齐景公放在眼里,他们当时肯定会生气,你这不是羞辱我们吗?但三个壮士并没有生气,反而按照齐景公的要求,严肃地讨论了自己的功劳。从这里,我们看不到他们所谓的“无君臣之义”是的,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国君的忠诚,但他们只是服从。

其次,当三个人谈论他们的功劳时。公孙接管了他与虎豹作战的故事。田开疆说他带着军队抵抗外国人的进攻。古冶子说他杀了大乌龟,在河里保护国王。

在这三件事上,公孙保护人民。因为在那个时代,山上的虎熊经常伤害人们的生命。杀死他们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田开疆是为了保护国家,抵御敌人的侵犯,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古冶子是为了保护国王的生命。

一开始,三个人都在说自己功劳大。然而,最后,当三个人都摆出功劳时,大家都同意古冶子最大的功劳。同意古冶子的最大贡献意味着他们三个把君王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君王大于国家,国家大于人民。这种观点,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国家次之”排名完全相反。既然这三个人把君王排在第一位,为什么晏婴还说他们不忠诚?“无君臣之义”呢?

第三,三个人死后,“葬礼之以服,葬礼之以士礼。”也就是说,齐景公也觉得自己受不了,觉得自己好像杀错了,埋了他们。齐景公的做法反过来说明这三个勇士其实是忠诚的。

由此可见,晏婴一定是杀错了。

根据齐国最后田齐代姜齐的历史事实,有人认为严英没有杀错。但田开疆后来是田齐的祖先吗?没有证据。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意味着严英杀死田开疆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他杀了,田齐仍然代表姜齐。如果没有,严英所做的是有罪的推断。因为他主观地认为他们是“国之危器”就杀人。

那么,既然晏婴杀错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原因在《晏子春秋》中已经说清楚了:“晏子过而趋,三子不起。”也就是说,当晏莹经过这三位勇士时,他走了一小步来表示敬意,但这三个人起不来,对晏莹非常不礼貌。显然,晏莹这样做是不可避免的“公报私仇”的嫌疑。

(参考资料:《晏子春秋》)

上一篇:抗压能力差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