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中世纪史分为早期(500—1000)、中期(1000—1300)、晚期(1300~1500)三阶段。在第一阶段,罗马皈依基督教之后,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相融合,促成了欧洲的诞生,查理曼大帝一度雄霸西欧。总的来说,中世纪中前期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第二阶级是中世纪盛期,经济起飞,城市兴起,政治文教发达,三百年间精彩叠现。第三阶段两百年,教廷分裂,英法百年征战,哀鸿遍野,疫病流行,一片颓败之势。而瘟疫过后,欧洲文化重又焕发生机,宗教革新,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理性时代”的近代欧洲呼之欲出。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西罗马灭亡至神圣罗马帝国建立的中世纪前期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欧洲到底有多黑暗?
我觉得中世纪欧洲非常黑暗17世纪2月的一个早晨,中世纪末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布鲁诺在罗马著名的花卉广场被烧毁。在庄严激昂的钟声下,他郑重地向围观者宣告:“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喊道:“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之后,刽子手残忍地用木塞堵住他的嘴,然后放火。布鲁诺在火灾中英勇牺牲。哥白尼之后,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理论。黎明前,他永远在残酷的折磨下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这只是中世纪欧洲酷刑的冰山一角。与火刑相对应的是水刑,先是浇灌,然后压碎犯人的腹部,然后是痛苦的死亡过程。此外,中世纪欧洲盛行一种类似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行刑的方法是用钩子把柱子钉死,犯人被撕碎了,肉和骨头一起掉下来,就像解剖一样。从4世纪到17世纪中叶,这种酷刑在欧洲长期存在,成为普通人思想上的“枷锁”。其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特殊的社会性质。以古罗马帝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盛行了一段时间,此后,古罗马文明的衰落似乎使欧洲文明的引擎停滞不前。知识被教会垄断,普通人变成文盲。相反,教会拥有解释几乎所有社会现象的最终权利。教会专政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局限于喜欢不断探索的欧洲人,挑战教会权威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的刑讯制度应运而生,成为压制公民自由思想的紧急进军。任何不守规矩的行为都可能面对这些酷刑,这成为当时维护欧洲统治的合法途径。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奴役、压迫、无知和无知,加上白人的认真、细致和虔诚,使无数可怕的悲剧成倍放大。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形式的酷刑是司空见惯的。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现象才开始好转。随着启蒙运动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逐渐脱离了黑暗的中世纪。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简介是: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耳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中前期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西欧中世纪,在教会权与王权争夺最高领导权和充当世界霸主的斗争中。教会权摆脱其不利的地位是从11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发生这一改变的深层次原因当然是天主教会在王权的阴影下不断扩大统治范围,使西欧天主教化,并逐步获取天主教世界管理权的结果。其直接原因则是教会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克吕尼运动始于10世纪的克吕尼修道院,到11世纪下半叶逐成燎原之势,其核心人物格里高利七世、利奥九世等人。利奥九世上台后,他要依靠教宗的权势,在罗马教廷巩固自己尚不稳固的地位,就先要把国家教会制带进罗马教廷。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在王权的集权统治下,诸侯与王权的矛盾已不断的激化,逐渐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反对王权的地方势力。1056年,亨利三世卒然去世,其子亨利四世年仅6岁,皇后阿戈尼斯摄政,软弱无力。各大公爵瓜分了皇室的领地,满载亨利三世的支持下,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教会改革,国家教会制得到充分发展,培植了教会封建主阶层,教俗封建主对德意志皇室领地和政治权利的瓜分,大大削弱了皇权的集权统治。格里高利七世扩大教宗的权威和亨利四世重建德皇的集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国家教会制是德意志皇权进行统治的一个支柱,也正是国家教会制培植了一批具有丰厚经济实力的教会贵族,他们瓜分了皇室的权力,动摇了皇权集中的基础。在政教之间以争夺主教授职权为主要内容的公开的斗争中,德意志的教俗贵族因自身利益而支持罗马教皇。德意志皇帝被教宗所废黜,德皇的被迫忏悔,在理论上削弱了王权的权威性。以克吕尼运动为代表的教会改革运动到11世纪下半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在主教职权的斗争中,教会权从王权手中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拥有圣职任命的发言权,从而使神职人员(主教、大主教、修道院长)与世俗贵族相分离,杜绝了圣职买卖的弊端,通过斗争的胜利,教会权愈益强化,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教权此时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但英诺森三世以后的50年间,虽然教宗们继续努力捍卫教权,但由于时事的变易,教会权在与王权的较量中无可奈何地滑向低谷。卜尼法斯八世虽然力图步英诺森三世的后尘,重建逐渐丧失的教宗最高统治权。但在与法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死去,严重削弱了教会权,而对正在崛起的王权则十分有利。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农之囚开始,教会权更是一蹶不振,直到席卷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把罗马天主教对西欧统治的一统天下彻底打破。以上表明,中世纪西欧教会权与王权的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教会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永恒现象,客观实际是教会权与王权两者在相互联合和斗争中因世事的变易而彼此消长。
上一篇:鼻翼整形对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