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有鹦鹉飞集他山,鹦鹉噪虎古文翻译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6-17 11:28:45编辑:阿旭

1,鹦鹉噪虎古文翻译

一、译文女几山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鹦鹉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喜鹊:“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道:“它咆哮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到鹦鹉,鹦鹉无言以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二、原文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三、出处《郁离子》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形而下的用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二、作品赏析《郁离子》,乃元时诚意伯刘公愤然辞官,隐居于山林四野所著之书。离为八卦之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得其名。书总十卷,分十八章,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包罗万象,明察秋毫,长于奇辩,工于句式,诸多巧喻,趣解说教之沉闷,使获婉转顿悟之喜,喟然慨叹其思其智。三、作者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鹦鹉噪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鸲鹆噪虎

2,古文《鹦鹉灭火》的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译文】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
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
鹦鹉想:
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就离开了。
好几个月后,
山中起大火,
鹦鹉远远地看见,
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
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
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
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3,鹦鹉灭火小古文翻译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上一篇:霸王花重出江湖,英语电影术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