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书法作品展览,你参观过书法作品展览吗 你欣赏过哪些人的作品?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6-10 06:28:11编辑:阿旭

1,你参观过书法作品展览吗 你欣赏过哪些人的作品?

《兰亭集序》书法,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集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扩展资料:欣赏书法的要点:1、力量感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能在人心中唤起力的感觉。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比如大篆、小篆均需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点画是千变万化的。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骨轻薄。2、节奏感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由于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都有了节奏感。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节奏感较弱,动态书体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3、立体感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测。"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充实,浑厚圆润。但是,我们还注意到,在书法的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了小篆外,其它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屡见不鲜。

2,学习书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600字

学习书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可以从:为何学习书法开头,初次学习时过程是怎么样的,经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有什么难忘的感受。正文:书法,是我从小向往的艺术,看着别人写的一手好字,我羡慕不已,正是因为这个念头,我走上了一段书法之路。从一年级,开始我便与毛笔为伴,几乎每天都要捧着毛笔练上几个小时。正是因为肯努力,我迎来了老师的第一次表扬,老师说:“写得还不错,挺有天赋的!”我听了这句话,虽然只是嘴角微微上扬,但我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从那以后,我似乎有点沾沾自喜,“挺有天赋的”这几个字常常在我耳边回荡。我变得没原来那么认真、勤奋了,练了一会儿就想休息、玩耍。甚至我有时会天真地想:有天赋的人,肯定比没天赋的人有优势,我只要稍微练练,肯定也能和他人一样好。但是好景不长,我又迎来了狄老师的第一次批评。那天狄老师看着我写的字,好久没说话,后来只说了一句话:“写的不如以前了,不要骄傲啊!”我听了狄老师的话有一丝丝的难过,这也让我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从此,我发奋努力,坚持不懈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从不马虎。如今,书法已经陪伴了我五年,我不再是那个容易骄傲,只会写笔画的初学者了。成为书法家的念头,现在还留在我的心中,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扩展资料: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3,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作品展

十届国展作品展览时间地点 时间:11月3日——11日;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区开幕式:2011年11月3日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区)开幕式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十一月的上海,清风习习,彩旗飘扬。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上海友联书画院承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于2011年11月3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展览中心宽阔的广场上,花团锦簇,军乐嘹亮,充满了热烈的节日气氛。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书法家、获奖作者、书法爱好者们齐聚于此,参加这四年一度的书坛盛典。出席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段成桂,中国书协顾问邵秉仁、周慧珺,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何应辉、言恭达、陈振濂,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潘文海,上海市人大主任刘云耕,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中共上海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杨益萍,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迟志刚,上海市武警总队政委胡汉武,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蒋洪运,上海书画院院长、上海书协顾问陈佩秋,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中国书协战略合作伙伴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十届国展广西展区代表以及各省市书协负责人、全国有关媒体记者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上,杨振武代表上海市主承办方致辞,张海代表中国书协讲话,覃志刚代表中国文联讲话。开幕式由赵长青主持,戴志祺宣布获奖名单。李金华、刘云耕、冯国勤、覃志刚、杨振武、迟志刚、张海、段成桂、邵秉仁、申万胜、陈东、杨益萍共同为展览剪彩。李金华宣布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开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展览写来贺词:“翰墨千秋——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开幕致贺”。外交部长杨洁篪,中纪委副书记黄树贤,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廖奔、段成桂,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全国人大常委龚学平,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国书协顾问佟韦、刘艺、谢云、旭宇、邵秉仁、陈永正、钟明善、张飙、周慧珺、尉天池等都欣然挥毫写下祝贺展览成功举办的书法作品。本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分设上海和广西两个展区。广西展区由中国书协主办、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展区展出楷书、草书和隶书;广西展区展出行书、篆书、篆刻和刻字。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形势下举办的。全国展作为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是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艺术交流的殿堂。书坛“国展”的每一次举办都会在中国书法界引起极大的轰动,都会在出精品、出新人、繁荣创作、深化研究和普及群众性书法活动、带动书法艺术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次“国展”参与者之多、入选作品评选标准之高、对当代书法艺术成果展示之全面,是历次国展中罕见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国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选、评奖与办展机制,展览规格和学术品位之高已得到公认,其引导创作、引领书风的功能日益显现。十届国展自2011年3月底开始征稿至8月中旬截稿,上海展区共收到全国各省区市和海外书法家、书法爱好者24527人的投稿作品共计30938件,经过评委认真评选,并经网上公示后,共有394件作品入展,其中优秀作品28件,优秀提名作品30件。国展评审工作于8月底进行,本届评审细化了评审程序和评委产生办法,建立了组织与评审“两权分离”和学术跟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监审委员会、学术观察员的作用。评委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阳光、规范、学术、和谐的评审原则,经过初评、终评、征求意见等程序,完成了十届国展的评审工作。综观这次国展入展作品,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于书法传统的研习揣摩较以往更为潜心和深入,并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许多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和视觉效果,对纸张的颜色、幅式的安排和拼接等更加细微和精到。用小字作大篇幅、多种字体组合的创作方式,已经成为了当下书法创作的时尚。上海展区展出的草书作品,风格各异,取法多向,创作上透露出了当代人多元的审美取向;比较而言,楷书没有十分显著的变化与进步。获奖作者年轻化现象一届比一届突出,显示出中国书法界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喜人态势。开幕式后,李金华等领导在张海、赵长青、周志高陪同下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览。因为是两个地区共同举办国展,上海书协特别安排了广西展区所有的获奖作品同时展出,使来到上海观看国展的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这次国展获奖作品的全貌,足见上海展区主办者的良苦用心。展厅之内,人头攒动,前来观看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据上海书协估算,展览首日的观众可超过2万人次。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举办的同时,上海书协还组织了其他形式的书法外围展,如与十届国展同场举行的“海派书法百年百家作品展”,展示了一百年来海派书法的发展轨迹。这些近现代作品与当代作品一同展出,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另外,还有行知杯书画大赛等活动,为广大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大餐。展览当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精美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两卷本)正式发行。为体现十届国展的文化主题,上海方面在高架桥上的电线杆、公众场合的广告牌上悬挂国展宣传横标,《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上都以专版公益广告的形式对本届国展进行了大力宣传。 地点:广西跨世纪书画艺术馆(南宁市民族大道111号)时间:11月12号——20号

4,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入展作品作者名单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国展)作为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是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学术交流圣殿,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书坛“国展”的每一次举办都是会在中国书法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 入展公示名单(共393人,含优秀、优秀提名作者,按省份排序) 安徽(18人) 张胜奇 季 永 杨文浏 薛晓东 施桂红 王 春 陈 凯 苏海东 卢红星 郭洪海 张文潮 闫 安 朱国好 余 峰 张晓东 周 军 史明洁 朱 进 澳门(1人) 杨 刚 北京(19人) 徐胜永 周万里 徐右冰 程 度 廖鸿业 万胜华 张 机 石英宝 傅振余 宋世杰 宰令石 李志强 周剑初 孟 浩 张振峰 蒋乐志 方 放 高宝丰 胡中一 重庆(4人) 郭继明 张卫武 胡永庆 李中华 福建(13人) 刘茂青 何仁欢 林传生 张宝凤 郭怀望 龚子猛 林玉梅 林劲松 肖朝晖 林景辉 姜绍根 赵炳坤 蔡宝国 甘肃(9人) 丁彦平 张弘扬 刘小龙 魏 鸿 李平利 田文德 吴建明 运建国 卫 玮 广东(30人) 李镇锐 姚晓刚 许 勤 邓木水 邓文冲 童汝嘉 邵俊杰 温雄辉 郑少渠 陈秉衡 陈炎城 万迪龙 刘剑波 左奇志 冯 文 于延丰 彭胜利 沈桂林 陈守斌 卢少武 谢扬科 余树栋 严文赋 黄德能 张芳炜 李吾铭 于瑞欢 廖鸿根 谢启彬 张锡鸿 广西(5人) 石云端 黄小明 蒙壮科 杨世全 彭 苏 贵州(6人) 吴昌军 李聚精 夏仕勇 岑 岚 彭时军 徐启刚 海南(1人) 肖春生 河北(18人) 庞顺东 戴 曦 吴英昌 胡文辉 刘京文 王厚祥 刘 德 王增军 王大铭 王胜文 李雨存 刘国强 郭立军 李青飞 王 东 李文阁 周成智 马振江 河南(43人) 郭月亭 王乃勇 赵广付 李 彬 刘洪皎 陶 鸿 申一勤 王向东 赵泉有 岳建平 马建中 余宪金 张双印 韩晓传 黄 平 郭延兴 张延如 何晓东 潘淑亚 赵丰杰 郑庆伟 朱国勇 靳彦明 闫金政 唐春生 胡琳辉 田云峰 袁海船 陈红善 王继涛 李洪峰 梁 雷 宋国松 张永乐 孙 立 侯和平 任百森 钟海涛 徐文杰 何 岩 周建军 曹 峰 徐清志 黑龙江(9人) 吴庆东 栾金广 李卓霖 于慧群 金泽珊 张立华 沈品岩 谢 飞 曲庆伟 湖北(9人) 杨 勇 吴永斌 胡继川 王 涛 夏长林 王汉泉 李 由 罗海东 孙 健 湖南(11人) 夏碧波 尹昌平 钟全昌 李建人 苏桂长 马湘伟 朱 杰 刘新平 徐 驰 蒋 冰 谭必清 吉林(7人) 李 鹏 张 涛 徐文江 崔宝国 倪俊冬 黄彦平 李志远 江苏(27人) 季雪忠 周 宓 芮新丰 顾晓燕 李德会 李耀中 浦建青 钱兆林 陈 鹏 储 逸 提俊丰 薛 宁 张一冰 钱玉清 朱志刚 孙 冲 常 秦 邵君毅 陆振勇 闫 增 李守银 余中元 徐正标 袁立中 周建明 吴三珪 李茂江 江西(14人) 刘云根 曹端阳 何 超 易书平 刘小平 熊玲琴 李晓岚 刘经健 张伯石 张华武 唐绍禄 黄训华 陶家鸿 李建明 辽宁(18人) 郭 岩 曹 玲 曲奎萍 高 鹏 黄海林 冷恒宇 孙万民 于 滨 孙学辉 孙万军 吴振宇 钱德浩 张实惠 孙 妤 李 洋 刘宏卫 刘长龙 曾范波 内蒙古(3人) 郭 华 张英涛 刘广新 宁夏(1人) 周建设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28人) 郭 强 孙福增 杨 雯 殷增生 曹立山 张子健 马剑畅 常 辉 王邮圣 张万旭 王升峰 刘鹏飞 张长峰 伊吉鹏 孙西旭 陈希军 李永锋 赵理民 高兴泉 张志鸿 于旭升 嵇小军 于新澎 许传良 石绍臣 张新庆 朱茂刚 孙伯杰 山西(5人) 李雁伟 王国柱 王 琥 郝兵兵 孙存锦 陕西(20人) 王炳礼 魏 江 韩向武 周建旭 余继忠 原康生 司正博 周合江 傅如明 吕金斌 吕全斌 王 江 胡宝岐 王亚林 王 劲 吕雪峰 杨智敏 唐永平 申春阳 梁天义 上海(19人) 李 俊 马双喜 潘金林 王承雄 晁玉奎 卢新元 杨贤淼 张 丰 张建红 张敏鹿 张卫东 张新峰 赵冠军 郑小云 朱来真 庄木弟 姚 强 朱国振 顾俊峰 四川(14人) 张秋霞 邓长春 钟显金 孙培严 凌灿印 肖 云 李在兵 汤文俊 曾国武 陈敦良 唐典贵 吕 楠 王堂兵 蒲 剑 天津(6人) 马俊达 赵桂中 吕延安 王炳建 董士林 郝 军 西藏(2人) 刘国军 彭立新 香港(1人) 郑逸斌 新疆(4人) 魏世周 荆 戈 孙 涛 宋延来 云南(1人) 杨信鸽 浙江(26人) 刘冬生 王大禾 杨宇力 蔡礼礼 张扬明 高 挺 袁修广 陈 伟 李志根 陈信才 林邦德 胡中福 蔡海啸 徐 杰 梁文斌 陈建军 肖 慧 斯金亮 钟 艺 叶里青 李生祥 林光进 徐轰轰 陈永君 陈建邦 胡炳华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广西展区) 入展公示名单(共400人,含优秀、优秀提名,按省份排序) 安徽(15人) 杨苏安 李 明 陈士恒 李多虎 陈晓辉 张 勇 丁 锐 王建涛 王春昉 秦 建 梁启忠 徐明发 李国生 陈 辉 战 斗 北京(16人) 郑鹤龄 王汉光 苏志敏 殷广禄 殷 涛 张颖昌 顾春阳 高风勇 袁永齐 游爱民 傅 东 吴国保 张艳军 吴传义 杨晓存 孙朝军 重庆(3人) 邓 波 田维贵 刘再兵 福建(15人) 曾锦溪 艾 青 黄志农 陈崇山 张聪明 王志安 柯学刃 余国联 林志明 陆远怀 温建茂 林李阳 张 钧 郑建松 林双全 甘肃(16人) 杨东亮 贾占有 殷瑞东 李志强 王 峰 成友文 贾石璧 王鹏伟 贾伟伟 车运隆 赵彩秀 王春生 慕鹏军 王金怀 浦 林 王亚斌 广东(26人) 郑永兵 彭双龙 李 锐 黎兴华 华同旭 郑育辉 柳恩铭 何明霖 刘文明 李梅舞 邵跃晰 陈 捷 周上金 贺显亮 谭国坚 许沛波 陈道明 刘月明 李大来 李大旺 马中伟 杨劲松 赖智豪 许贤炎 吴智勇 程二军 广西(20人) 邓立武 梁 春 高 虹 潘文志 朱 鹏 黄文勇 陆远怀 卢和华 潘继坦 唐 果 王 茁 廖炳智 陈仲平 谢光辉 韦守德 唐礼武 韩伯平 苏开科 张向明 屈则俭 贵州(6人) 吴光德 韩宗祥 吴泽良 汪定强 徐明春 谢安辉 海南(2人) 冯 伟 江寿男 河北(22人) 马 宾 魏克敏 刘晓明 李西存 杜占存 王 墉 花建明 孙鹏飞 马永林 李国胜 赵立宾 甄泽朋 王伟杰 贾 徽 陈焕生 冯宝麟 汪 钧 魏兵然 姚海宽 王 鹏 刘世涛 房世良 河南(38人) 孙国庆 靳富有 闫明勇 张志军 郝国斌 宋慧光 袁景林 桂 彬 胡晓文 刘文超 韩灿秋 薛兴才 王晓峰 胡 晖 熊 愚 任光伟 高 昂 吴建甫 韩存利 黄一凡 杜思吾 杨 涛 刘保旺 李 玲 王军辉 刘保君 王建国 张建才 黄 平 王兴学 范玉星 刘颜涛 禹宗昌 谷松章 刘克庆 王运桥 冯 琦 王文恺 (王文克) 黑龙江(22人) 魏绪明 马景泉 蔡兴洲 张彦峰 何利民 刘景芳 吕向阳 李 伟 鲁建飞 黄 涛 张志超 张永昌 张跃飞 吕相阳 纪 敏 程 忠 仲伟迅 李 侃 王一品 李文宝 张日安 李 海 湖北(7人) 李文俊 蔡克能 罗 群 李重阳 李传友 樊利杰 魏晓伟 湖南(13人) 曹 辉 冯学军 周少剑 欧阳维忠 朱 杰 石绍卿 姜新初 唐 荣 钟建良 文 佐 陈 刚 李云开 朱 江 吉林(3人) 孙绍卿 盛国兴 刘福生 江苏(34人) 汪能江 汤志平 姜忠明 张哲峰 张 立 张 军 许凤贺 龙春雷 吴炜栋 何 勇 章 晨 朱国平 卢浩堂 曹 洋 纪 松 邹小新 周宗云 许 达 王润松 蔡可魁 黄济阁 叶华洲 高步明 江孝龙 李尚程 吴自标 刘 建 费加龙 潘 锋 庞现军 凌 丹 汪 凯 王 渊 鹿守璋 江西(4人) 龙 友 姚小平 徐伟平 袁少民 辽宁(16人) 陈洪普 杨 宇 郑友皓 张翅翩 李吉东 于学彪 赵庆伟 王吉鸿 董 丹 唐瑞全 董增发 胡中波 赵立新 李书强 陈一兵 陈 鹏 内蒙古(1人) 哈斯喜贵 宁夏(3人) 陈国鸿 陈雪峰 包根满 青海(1人) 李炳筑 山东(41人) 荆德杰 邱全景 钱守宽 景 彪 陈祥生 孙守合 李方振 卞 涛 李建水 高令福 方建光 孙西旭 莫金龙 赵雪松 姜玉松 王 凯 薛永维 胡宗江 李兆亮 王兆会 戴永更 倪和军 王 波 何继红 王志林 张海同 杨国栋 王学杰 宋 涛 齐拥军 贾长庆 吕建忠 齐爱君 马建钧 马子和 陈希龙 娄华青 张海珍 徐可然 于永平 张奎伟 山西(6人) 王雨生 王 涛 杨建忠 苏晓琳 柴 力 贾大军 陕西(14人) 马新芽 孙振刚 牛似宝 张胜伟 高掌平 王文涛 郑存才 张晓明 刘银鹏 赵海军 李 骅 杨 勇 李建国 符 浩 上海(7人) 朱银富 吴友琳 张炜羽 矫 健 唐和臻 唐存才 朱纯洁 四川(8人) 何其状 王湖益 曹运军 王 茂 杨仁鸣 谢兴华 刘自坤 李 骄 天津(1人) 刑纪庆 云南(1人) 张培志 浙江(39人) 陈拥军 吕燮强 林 峰 孙福泽 周 恒 章夏明 陈传敏 张灵海 周飞彪 张建东 蓝兴龙 张利安 陈显丰 周黎明 吴经国 徐 蔚 金建根 刘海波 陈 杨 黄豪杰 李 永 罗邦国 项长春 王方呈 朱胜斌 吕跃仙 李益军 周小平 魏国浩 洪朝阳 夏佩云 任永江 苏文治 陈 一 王 勋 卢心东 陈 巍 蔡泓杰 罗龙(罗宏胜)

5,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相关活动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全面展示当代中国书法篆刻的艺术成就,推动当代书法篆刻艺术进一步繁荣,经申办和协商,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定与上海、广西联合举办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本届国展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遵循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的创作规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阳光评审;推出精品,推出人才,提升人文精神;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繁荣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现将征稿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举办单位主 办: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 办:广西展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 广西跨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展区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 上海友联书画院二、组织机构1、组委会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由中国书协和联合主办方共同组成。2、评审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依据《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产生暂行办法》,组成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三、作品本次展览分区征稿。草书、楷书、隶书作品请投寄至上海展区;行书、篆书、篆刻、刻字作品请投寄至广西展区。1、投稿投稿作品分为书法、篆刻、刻字三个部分。投稿作者可参加两个展区不同书体的评审,入展后只保留一种(件)参展。(1)书法部分:书法作品请投寄作品原件。书体不限,尺寸:高度不超过180cm,宽度不超过97cm,一律为竖式(超尺寸作品需提前申报,经组委会办公室同意方能投稿)。不收册页、长卷,所有作品请勿装裱。(2)篆刻部分:篆刻作品寄印稿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不大于4尺对开的宣纸印屏上。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寄篆刻原石参展,原石归承办方所有。(3)刻字部分:刻字作品材质为木质,尺寸不小于40cm×40cm或相当于0.16㎡。刻字作品初评采用照片评审,一律为8寸彩色照片。投稿刻字作品时请附上作者书法作品一幅(四尺以内,书体不限),以作评审参考。投稿一律用挂号,请在信封上注明“刻字”字样。入选后由承办方通知,寄原作参加终评。2、范围:年满18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法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投稿者不予评审。3、费用:每一件作品或照片收参评费30元(请勿在信封中夹寄,海外汇30美元),没收到参评费的作品不予评审。凡需退稿的,每件作品在投稿同时,汇寄人民币80元退稿费(每件作品上5000元保险,需支付手续费50元),并附退稿费汇款单复印件。展出结束后要求汇款退稿的,限于人力,不再办理。入展作品不退稿,由承办方收藏。入展作品已经交纳退稿费的,由组委会将退稿费退还作者。4、说明:请在作品(照片 、刻字原作、书法原作)背后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作品名称、材质,草书、篆书请附释文,个别异体文字,请附文字出处的复印件。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另打印填写《十届国展投稿登记表》(启事后附表格,可复印使用),连同身份证复印件、汇款单复印件,随作品一并寄出。组委会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做好收稿登记工作。四、评审1、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成本次大展评委会,制定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明确违规的处理办法。2、书法、篆刻作品评审初步定于2011年9月份举行;刻字作品初步定于2011年8月份进行初评,9月份终评。全部作品评审结束后,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及时公布评审结果。五、展览十届国展定于2011年11月同时在上海市及广西南宁市举行,展出作品800件以上(其中包括60件优秀作品)。展出后,优秀作品择时在首都北京展出。六、出版十届国展开幕式之前出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七、作者待遇和相关责任1、获得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入展作者颁发收藏费、证书,全部入展作者赠送本次活动展览作品集一册。2、优秀作品作者奖金每人10000元。入展作品收藏费每人800元(均为税前)。3、非会员书法作品入展,作者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4、本次活动优秀作品作者奖金、入展作品收藏费,优秀作品、入展作品证书、作品集以及退稿作品由承办方负责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寄出。八、征稿日期自见报之日起,截至2011年8月15日(刻字作品截稿日期为2011年7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九、收稿和汇款地址1、广西展区收稿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11号跨世纪书画艺术馆 “全国十届国展”办公室参评费可通过邮局汇款。邮局汇款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111号广西南宁跨世纪书画艺术馆“全国十届国展”办公室上海展区收稿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全国十届国展”办公室参评费可通过邮局汇款。邮局汇款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全国十届国展”办公室2、十、全国十届书展组委会办公室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联系人:郑培亮 李 宁 杨家伟十一、其它事项1、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代刻等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处理。投诉材料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A座616 中国书协展览部 2、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中国书法家协会。 刻字初评:2011年8月4日,“十届国展”刻字作品初评工作在广西跨世纪大酒店举行。此次评审委员会成员有: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戴志祺、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张陆一、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安和张之、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副秘书长沈岩松等。广西区文联主席潘琦、广西区文联副主席赵如锋、广西书协主席韦克义、广西展区承办方负责人黄冠杰等出席了评审预备会议。评委们经过认真评选,最后评选出96件刻字作品进入终评。此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刻字作品投稿达1716件。投稿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为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安徽、福建、浙江、上海、河北、广西。上海展区作品评选:2011年8月29日至9月2日,历时5天,备受书坛瞩目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评审工作在沪举行。经评审,共有398件作品入展,其中30件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30件作品获优秀作品提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担任“十届国展”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任监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和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共同任秘书长,新闻观察团团长由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担任。广西展区评选: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十届国展广西区评审工作于2011年9月19日在广西跨世纪书画艺术馆拉开帷幕。经过三天的紧张工作,21日本次评审名单终于揭晓。评委们从广西展区收到的两万多件参评作品中,评选出400件入展作品,并从这些入展作品中评出30件优秀作品和38件优秀提名作品。广西展区评审工作的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十届国展的评审工作全部结束。 十届国展优秀入展名单

上一篇:尼康单反套机d3100,尼康D3100单反相机如何强制闪光,具体怎么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