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 知识 >

北大荒的那些事,北大荒那些事结局是什么

来源:尊旭网时间:2024-05-26 02:11:36编辑:阿旭

1,北大荒那些事结局是什么

武越与小勤有了孩子妞妞,臭子非说是他的,去医院证明孩子是武越的,臭子便被迫离婚。小勤与与武越承包十万亩土地种良种,却要资金一千万,便于外国企业的代表谢莲娜谈判。不料斜连那爱上武越,小勤赌气一人到将要封湖的湖上,当人们都认为她不可能活着的时候,第二年春天她却回来了,最后············与武越·············结婚!!

2,北大荒剧情介绍?

你说的应该是电视剧“年轮”吧?
内容简介:
1994年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年轮》,本片荣膺大众电视“金鹰奖”等多个提名奖项。打开尘封的记忆,沿承一代人成长的足印,岁月的年轮下,吟唱出最动人的诗篇。
六、七十年代,王小嵩(臧鸿钢饰)、刘振兴(王洋饰)、韩德宝(赵金涛饰)、徐克(宋凯饰)、郝梅(曲敏饰)、张萌(李红饰)这几位有着不同背景,来自不同阶层青年人结识在边远的农村,在互相扶持的艰苦日子里,友情在各自的心中植下深刻的根苗……八十年代,改革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怀着理想,他们为各自的生活、前程而奔走打拼,然而各人的际遇,却因成长的阴影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九十年代伊始,闯出各自天地的人们,缅怀纯真的年代的珍贵友情,再次走在一起,但新的考验却已悄悄来临……本片改编自着名小说家梁晓声代表作《年轮》,故事横跨新中国四个重要时代,纠合了一代人成长中的拼搏与坚持。曾荣获多个国内大奖,堪称一部划时代的电视经曲作品。

3,北大荒那些事的剧情介绍

曾是皇宫大院的格格那姑心中念想吃美味糕点,女儿马小勤看着心酸,决定在母亲生日那天还她一个心愿,但买糕点的六块六毛六分钱却因误会被认定为挪用公款。部队子弟武越对马小勤一见钟情,得知小勤为了给母亲买寿礼,挪用公款被发放北大荒劳教,也设法来到北大荒,要与她同甘共苦。此时,小勤的男友“臭子”也被派往北大荒。这帮正值青春年华的北京青年到了遥远的兴凯湖。在人生的匆匆忙忙二十年里,小勤为守承诺嫁给了“臭子”,但是因“臭子”的人品问题,婚姻的基石没有打牢,最终分手。而武越的坚定爱情和真诚执著,感动了小勤,最终两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从此小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4,开垦北大荒时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或事迹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c4f9d97690c66c0161f43f4622ba7a0020ed28449e3732b35501590ac57560772d0d27d1716d9484b99f02104351456c78cc9f85dacb185595f9f5643676bf25613a30edfb85154b737912afede6af0cbf025e3dfc5a0de40148a0d0a20c6b6c94d0167d772a0426bf4a6ee194f044ce9b96325a04e775ece7e1fa1478eb16e7354c1b0860d12943dd01653cded28b73818b010b31f6c7e02ff12&p=c4769a4286cc46a918b98f235848&user=baidu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精神风范催人奋进

5,【急求】北大荒的故事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
  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
  直到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6,北大荒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如今称之为黑龙江垦区或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现今已经退耕还林。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7,北大荒的由来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直到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8,黑龙江垦区的历史沿革

从第一批国营农场创建到1978年底,北大荒的一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北大荒人高举“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旗帜,以大规模开发建设为重点,以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为目的,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业实践,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垦殖史上的伟大奇迹,推动了我国农垦事业和国民经济的空前发展。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在遭受严重挫折中奋力向前推进的12年。正当北大荒农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10年之久的浩劫席卷全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左”倾错误思潮泛滥,对垦区的冲击也愈演愈烈。到1968年,整个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农牧场及工矿企业,从领导体制、经营管理方式到各项规章制度等被全盘否定,一大批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被批斗,致使农垦事业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个阶段发生了四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一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和撤消。1968年6月18日,根据党中央及军委指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主要任务是屯垦戌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发展生产。随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一批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相继被军队接管。1976年2月25日,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撤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佳木斯市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下设宝泉岭、红兴隆等11个国营农场管理局,为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二是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开赴北大荒和返城。从1968年到1971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纷纷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相继开赴北大荒。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农场,提高了垦区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特别是对农场生产技术改进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以及职工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开创了独特的北大荒文化!自1981年开始,由于国家落实政策,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在北大荒艰苦的环境中,广大知识青年得到严格锻炼,后来有不少人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的栋梁之才。三是兵团新建第六师开发三江平原东北部抚远荒原。当时,将原第三师所属二十七团等4个团场,归属新建第六师作为基地和依托,抢修并沿着二龙山至抚远的“二抚”公路“二战荒原”,新建了六十团(前进农场)、六十一团(创业农场)等7个团场。四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条件下建设农垦小城镇。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农垦小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粮油和副食供应,以及文教卫生和劳保福利等可以自给自足,就是生产建设领域的许多方面,如交通、通信、科研和广播电视等也都自成网络,逐步形成了1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垦小城镇的雏形。特别是由于当时战备形势的需要,垦区在交通和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有很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三江平原铺平了道路,并为90年代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但北大荒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地把农垦事业推向了前进。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垦区耕地总面积达到2723.4万亩,比1966年增长42.5%;实现粮豆总产46.9亿斤,比1966年增长51.3%。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牲畜存栏达到15.1万头,比1966年增长31.3%。工业生产形成相当规模,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到73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比1966年增长3倍。特别是先后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制糖、酿酒、造纸、奶制品和面粉加工等工业企业,改变了垦区单一经营农业的局面。经过一次创业的伟大实践,北大荒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开拓前进中跨越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深刻变革阶段和开拓前进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二次创业,是北大荒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举“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旗帜,以突破体制性障碍和解决结构性矛盾为主,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的,所进行的一次具有开拓性的伟大创业实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垦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推动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1995年12月初,总局党委从垦情出发,研究确定了以坚持“三转、两开、一打牢”,突出做好“四篇文章”,精心实施“六大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垦区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总局党委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明确提出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对把一个什么样的垦区推向21世纪这个重大问题做出了庄严回答。“九五”以来,总局党委把握时代主题,带领垦区人民,面向市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把垦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六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是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农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推进到位。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集团化运作和农场内部政企分开步伐明显加快。总局机关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社会保障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事转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战略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主要农作物品种调优,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明显增加,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畜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开始走上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占全部经济总量的比重突破40%。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通过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集团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 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带动了垦区22万个家庭农场和地方2.3万个农户。“完达山”、“北大荒”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全国叫响并打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8大类103个。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参加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签订经贸合作项目5900 多项,总金额达到580 亿元。外资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外资到位率已达到53.5%。通过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了垦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树立和展示了北大荒集团的新形象。五是小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小城镇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140多个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垦城镇。交通、通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和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政法、民政、信访、统战和民兵等方面工作明显加强。六是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涌现一大批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单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这个阶段的垦区,得天时,倚地利,聚人和,政治局面安定,社会形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凝聚起了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不甘人后、努力争先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伟大力量。

9,北大荒的资料

北大荒

这里是冰雪故乡,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暴虐的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从南至北由2.6摄氏度减到零下3.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
的确,寒冷是拓荒者面临的首要劲敌。

北大荒有复杂的自然地貌。

它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有莽莽山地,有平缓丘陵,还有宽大的谷地。这里濒临风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冰霜统治之下,冻土层最厚达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合流侵蚀,使这里的地势平坦,更有梦幻般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它的东部是三江平原区。平均海拔仅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形成大面积的低湿沼泽地,漂浮垡变幻莫测,于是有“鬼沼”的神奇传说。

北大荒地处边塞之地。

它的东、北两面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内有大江大河拦阻有无数的川溪涧泉切割;有冰雪断道,荆柴封路;有毒虫结阵,猛兽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热”、“克山病”等肆意横行,使历史的北大荒在传说中凶险无比。当年,著名作家聂绀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蕴于险峰之顶。

瑰宝必藏于艰险之地。

北大荒是祖国的一片宝地。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金、石油一应俱全;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俱是水产珍品,人参、猴头、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贵山珍……难怪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惧凶险、不畏艰难,竞相踏上那条几乎没有归途的开拓之路,为后代遗下了可以凭吊的印迹。

北大荒原来并非是亘古荒原。夏、周朝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挹娄人,臣服秦汉,岁岁朝贡;唐、五代时,渤海王国在这里曾写下200多年的昌盛历史,但终被契丹扼杀;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建立起强盛的金朝,一举灭掉辽与北宋,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了千里金界壕堑,横扫黑水,使大多数城镇毁于战火之中;元、明时期,这里曾搞过屯田,但只是昙花一现;

清朝时,满族人口大量“从龙入关”,边境空虚,使沙俄势力乘虚而入,哥萨克匪徒到处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千里边境,荒无人迹;康熙7年(1668年),愚蠢的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宗“龙兴之地”,竟下令废止招垦,实行长达200年的“封禁”政策,严禁汉族人民进入东北地区。其结果一方面使这里人口极为有限的少数民族与外界长期隔绝,以致贫困落后,另一方面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到后来,只得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强邻;

中华民国时期,官僚、军阀、富绅抢垦土地,实行垄断霸荒,借机发财,但垦殖面积极为有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加速殖民统治,实行向中苏边境地带武装移民,炮制了一个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口的庞大计划,并用强行驱逐、武力掠夺等形式,侵占了黑龙江境内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开发,却连遭惨败,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到1945年,日本开拓团总数达1131个,移民30万人在虎林、密山地区,日本侵略者征用大批劳工修筑铁路、公路和军事要塞,数万劳工死于非命;在开发查哈阳诺敏河输水工程时,日本侵略者征用中国劳工15万人,其中有5万人被折磨致死。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开拓团成员或狼狈逃窜,或集体自戕于荒原或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芜。

10,北大荒相关资料

北大荒 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温冷害。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但由于过量开耕,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现在已经还林了。 【地理位置】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0°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物产种类】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历史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满意请采纳

上一篇:windows优化王,windows优化王有什么好处?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不

下一篇:北京购物指南,北京哪里购物比较好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