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被要求改名,耶鲁大学的有关情况
1,耶鲁大学的有关情况
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学。它和哈佛、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该校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漂 亮的歌德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互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秋季的校园中金黄暗红的落叶遍地,阳光斜照那些黄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筑物。耶鲁的名气、它的美丽和庄严,以及夕阳西下时站在校园中央向四周环视时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的学子们……
该校最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生命科学。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于1978年创设了独特的课程——公营和私营企业专业管理(Pub1ic&PrivateManagement)课程,它着重公营及非赢利机构的专业管理训练。课程安排有六成是授课,四成为个案研究,后者有一半是公办或非赢利机构的个案。耶鲁大学的企管硕士不叫MBA而是MPPM,其来源也在于此。
耶鲁拥有总多杰出的校友:美国最近两任总统都是耶鲁大学校友,乔治·布希是耶鲁著名的秘密团体[骷髅和骨头]的一员。现任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莉就是在耶鲁的图书馆里认识的。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时代》周刊的著名专栏作家凯文·翠林都是耶鲁人
耶鲁大学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创建于1701年,1716年迁至纽黑文市(New Haven),距今已有300年历史。1718年,因耶鲁(Elihu Yale)先生慷慨捐助,该校更名为耶鲁学院,并于1887年发展为耶鲁大学。
今天的耶鲁大学,共有12所学院,拥有11000名学生。其中,耶鲁学院拥有5200名本科生,为规模最大的学院;其次是文理研究生院,在册学生2300名,攻读文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余3000多名学生分布在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神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等10所专业研究院。
耶鲁大学拥有工程及应用科学中心、分子及结构生物学中心、儿童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天体生物学研究所、核物理结构实验室等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科研机构。
耶鲁大学模仿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模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住宿学院”制。每个“住宿学院”约有350—500名本科生,男女比例对等,配有院长和学监各一名。12个“住宿学院”拥有自己的餐厅、客厅、庭院、图书馆、娱乐室等。耶鲁大学希冀借此独特的制度使其学生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而且注重于在起居社交时所学到的人生道理,并从中获得终生的友谊。
作为一所私立大学,耶鲁大学由耶鲁集团管理,董事会由18人组成。另有6名学校官员负责日常事务。大学每年财政预算为13亿美元,主要来自各种基金、合约、捐赠及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其中超过1.1亿美元将用于学生的经济资助。
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教育交流,是其历史上最早的国际性教育交流,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初,耶鲁医学院的毕业生就来到广州附近行医传教。容闳于1854年获耶鲁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人。1872年,经清政府批准,容闳组建“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连续组织了4批共120名少年赴美求学,其中先后有20多位在耶鲁学习。1901年,耶鲁大学成立了旨在对华传教的“耶鲁在中国(Yale in China)”,后更名为“雅礼协会”,并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创办了学校和医院。80年代以来,耶鲁大学与我国的教育交流合作迅速发展。
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
美国耶鲁(Yale)是常春藤联合会(Ivy League)名牌大学之一,相信大家都晓得,不过耶鲁大学内有个“黑社会”,相信不是许多人都晓得吧!
精英分子入会的“黑社会”
和那些打打杀杀的黑社会不同,耶鲁的“颅骨与骨头黑社会”(Skulls & Bones)可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参加的,而是精英分子才能入会的,譬如足球队长、游泳队长、耶鲁情圣等等。两位布什总统都是该“黑社会”的会员。入会的方式很简单,只要被该会的会员轻拍你的肩膀,你就算入会了。
在该“黑社会”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外号,如“长魔”是给该会最高的会员,“玛各”(Magog)则是给该会性经验最丰富的成员,老布什就享有玛各这个“美誉”。至于小布什,因为他入会时,其他成员都不晓得该叫他什么,索性就给他取个“暂时”(Temporary)的外号。
不过,游客若想目睹耶鲁“黑社会”的每个月集会,恐怕就要大失所望了。毕竟是“黑社会”嘛,没人晓得它的会员是谁,更谈不上他们秘密集会的地点。
自1988年起,三位统领美国的总统都是耶鲁的毕业生,即老布什、克林顿与小布什。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美国从来没有连续三位(就算两位也没有)总统都毕业自同一所大学的。
小城里的世界学术重镇
让我们换个话题,谈谈耶鲁大学本身的历史及景点吧。
耶鲁其实位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一个小城市——纽黑文(New Ha-ven)。不说你还不知,纽黑文可是美国比萨的起源地。每天,都会有上百美国人从纽约或波士顿驾两三个小时的车到纽黑文品尝这里的比萨。其中,又以"Frank Pepe's''及"Sally"的比萨最著名,周末你可得排上几个小时,才能尝到香喷喷的比萨!
耶鲁法律学院的图书馆装潢古色古香,学生都爱到那里温习。
耶鲁大学于1701年由十位公理主义者在一个集会上所创立的,学校原名Collegiate School(大学学校),设在萨柏克(Saybrook)。1716年,耶鲁大学搬到纽黑文。我校也因为英国商人伊莱林耶鲁(Elihu Yale)之慷慨捐助他的藏书、货物及一幅乔治一世的字画而改名为耶鲁大学。
既然耶鲁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也就少不了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耶鲁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算是康州会堂(Connecticut Hall)。它建于1752年,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汤姆斯克拉(Thomas Clap)也曾参与康州会堂的设计,还亲自监督会堂的整个建设过程。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目前,康州会堂是耶鲁文学及哲学系的办公部门。
耶鲁大学的另一个焦点景点则是富哥特式(Gothic)建筑风格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图书馆外观类似教堂,设计图书馆的建筑师把图书馆外观设计成教堂,其用意是告诉世人,图书馆是"a cathedral of knowledge"(知识教堂)。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高七层楼,继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和哈佛大学之后,是美国第三大的图书馆。它是我们大学最大,也是美国大学中第三大。该图书馆的一楼开放给游人参观。
虽然耶鲁大学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不过具讽刺性的是,大学的旧藏书库可是坐落于一所非常高科技、建筑风格又十分摩登的贝尼克图书馆(Beinecke Library)。同学们都爱开玩笑,如果耶鲁大学发生大火,千万别躲在贝尼克图书馆内,因为你必死无疑。原来,在该图书馆里,书比人还重要,因此一旦发生大火,该建筑物的氧气就会全部被抽掉。可怕吧?另外,贝尼克图书馆内其中一个重要藏书算是谷登堡圣经(Gutenberg Bible),该《圣经》可是世界第一部活字印刷的书。
耶鲁大学的文学、音乐及戏剧系在美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是其中一个画廊。
文化气息浓厚的静谧校园
其实,耶鲁整个校园的建筑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神圣、高雅和宁静。的确,耶鲁以静谧为美,很少见到喧哗热闹的场面。即使在夏天,你也只不过是看到学生躺在草地上读读书或玩掷飞碟。
另外,耶鲁大学的文学、音乐及戏剧系在美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耶鲁校园城内,文化气息也很浓厚。校园内就有几个著名的博物馆及剧场,艺术画廊展出不少毕加索及梵高的著作。
耶鲁的高雅、耶鲁的气派,或许只有你亲身经历才感受到。有机会到美国东部的读者,不妨抽出一天的时间游览这所大学,我保证你一定会尽兴而归的。
温文尔雅的名门望族
其实,耶鲁算是百分之百的贵族学校,85%的学生都来自名门望族。当然啦,耶鲁每年的学费近3万美元,这可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耶鲁的贵气也体现在学生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上,你或以为他们生活很奢侈,但我所知道的好些同学是到平价店购买自造的家具。
这里还有耶鲁大学的学费表
2,关于申请去耶鲁大学的有关事项
没什么经验,甚至比你少,但是我知道不少关于耶鲁的信息,很多信息我也摘抄在笔记本上,LZ参考参考。
1、TOEFL,托福,耶鲁要求600以上;
2、SAT,也就是美国高考,记得是可以不用的,大陆学生太勤奋了都去考,LZ也考吧。应该是2100分以上。
考托福是词汇量越多越好,多背点以后真的出国了也是有用的,一般是高一可以参加托福班,SAT培训;高二上学期左右就去参加考试,建议先考SAT再考托福,先难后易;高二下学期应该已经圆满完成硬件指标;高三一开学就报名,填表,做申请工作,高考前两个月都会受到回复函了。
注意事项。我觉得其实那些都没什么注不注意的,用中国人的话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竞赛奖越多越好,但不要让校方觉得你是书呆子,爱好广泛,并要能证明你爱好广泛……之类的,要从个人自荐文中体现出来。(耶鲁喜欢有领袖气质,领导才能的学生。)
耶鲁对国际学生很大方,都是全盲政策。挑选的时候不看助学金要求,只看你的个人资质,一旦录取,以前中国本科生去读本科的都是全奖。
我也是有志于常春藤和留美的学生,和LZ一起勉励啦。一起交流交流吧,可以百度消息我~
3,哈拂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哈佛大学简介】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所大学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哈佛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拨款400万英镑。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哈佛大学各院校、学系的地址是: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文理学院)
University Hall
Cambridge, MA 02138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设计学院)
48 Quincy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教育学院)
13 Appian Way
Cambridge, MA 02138
Harvard Business School(商学院)
Soldiers Field
Boston, MA 02163
Harvard College(大学堂)
University Hall
Cambridge, MA 02138
Harvard Divinity School(神学院)
45 Francis Ave.
Cambridge, MA 02138
Harvard Law School(法学院)
1563 Mass Ave.
Cambridge, MA 02138
Harvard Medical School(医学院)
25 Shattuck St.
Boston, MA 02115-6092
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牙科学院)
188 Longwood Ave.
Boston, MA 02115-5819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公共卫生学院)
677 Huntington Ave.
Boston, MA 02115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政政学院)
79 JFK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
Divis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持续进修学院)
51 Brattle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3722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哈佛大学声望及学术贡献】
在世界各大报刊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学的排名经常是世界第一。例如在久负盛名的《美国新闻周刊》排名上,哈佛常年排名首位。在2007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里,哈佛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Princeton Review在2006把哈佛大学在全美“最难申请上的大学”里排名第四。今天哈佛大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但是,一个2007年最新的报告指出麻省理工学院在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贡献目前领先,是21世纪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同一批报告指出,哈佛大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已在近年来衰弱了许多,而且哈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世纪已跟不上麻省理工学院的先端高科技教法。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John Harvard),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 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Amicus VERITAS,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1933~1953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正是在择师和育人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哈佛大学才得以成为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第一流著名学府,对美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各国的求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竞争中争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今弗吉尼亚大学的第一所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今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18世纪下半期,北美洲陆续建起了9所学院,新建的学院虽然大体上仍沿袭英国古老学府的模式,毕竟时代不同了,受欧洲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陆续挤进这些学院的教学领域。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1727年,哈佛学院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这是顺应时势的变革之举。此时,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使哈佛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要么墨守成规,这将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学府中的领袖地位;要么推陈出新,以求继续执掌北美学府之牛耳。哈佛选择了后一条路。
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讲座开设后,哈佛学院还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1780年,医学教授讲座的建立,促进了植物学和化学的研究。教授们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科学终于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阵地,并对其它学院产生影响。
1775~1783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哈佛学院顺应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独立战争的正义事业一边。在马萨诸塞,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75年7月3日,乔治·华盛顿在哈佛学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独立战争军队的统帅,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设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后,哈佛学院给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约翰·杰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届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等人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到1780年,哈佛学院已先后建立了神学、数学和自然哲学、医学等教授讲座,学院升格为大学。按照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传统,必须拥有3个学院的联合体,才够格称为大学,当时马萨诸塞州议会竟破格承认哈佛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既是厚爱,也是鞭策。哈佛大学继续抓紧自身建设,1816年设立了神学院,1817年设立了法学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为主科的哈佛学院,一共有了3个学院,成为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大学了。19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的影响已超出马萨诸塞之外,及于美国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独立战争初年,哈佛学院的基金,连同地产的租金在内,不足1700英镑。战后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过18.2万美元。到了19世纪,由于校友的赞助,哈佛大学的基金稳步上升,1800年为24.2万美元,1869年为225万美元。
在此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了较大的变化。1790年,哈佛大学开设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包括天文学)、英文写作、哲学(包括形而上学、道德和政治)、神学、自然科学,希伯来语和法语两科由学生任选一科。哈佛大学课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在此时期,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和科学统一的原则。洪堡不仅提出了大学改革的理想,并在他倡办的柏林大学中付诸实践,提倡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柏林大学成为德国新型大学的榜样。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经留学德国,受到德国大学的影响,他们要求改变英国大学的模式,转而以德为师,效法德国大学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联名提出4项改革意见:减少古典文学课程的比重;重视对现代外国文学的研究;设立研究生的学位制度;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班教学。这4项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极力扭转哈佛大学的方向,大力倡导重视理科的教学。他任职16年(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学办起了理学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哈佛大学的发展,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了,重点转换了,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1909年,化学家埃利奥特(Charles.William 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任职40年,把哈佛大学建设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学。他使法学院、医学院获得了新的活力,并且新建了商业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文理学院,注册学生从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学人员从49名增加到278名,学校基金从2300万美元增加到2.25亿美元。
1909~1933年,洛厄尔(Abbott Lwrence Lowell)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重新制定了大学本科生课程计划,实行课程的集中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以便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洛厄尔实行的导师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学沿用。洛厄尔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哈佛大学实行住宿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在大型的综合大学中,本科生都有一个小型的学院环境,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园内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后,学生们分住在12幢宿舍楼内,还为少数走读生设置了第13幢宿舍楼。每幢宿舍楼内有一位住校教师和一个导师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楼还设有餐厅、图书馆,在宿舍楼区,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社会和文化活动。而且洛厄尔以身抗击,保卫哈佛教授穆斯特伯格与拉斯基,导致了这两位教授安在。
近几届的几位校长,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现任校长陆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对哈佛大学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尽力发挥哈佛大学作为研究机构的出类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历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校长,他在哈佛大学实行校外特别委员会制度,用这个机构来评议学校教师的资格和任期。他还创建了一项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课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广泛的学习领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学进行了美国高等教育史规模最大的募捐活动,为哈佛筹集资金达8.25亿美元,这项活动提高了哈佛大学教师的薪金,扩大了对学生的资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职位,充实了教学设备。
1971年以来,博克担任校长,他精心处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行政管理、少数民族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技术转换等问题,博克校长还重新组织了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进到哈佛大学的各个研究生院和各个系科。
1991年,陆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长,作为更好地协调各学院和教师关系的一部分,他开创了一个集中的全校范围的学术计划,目的是辨别出哈佛最主要和优先的部分。另外,陆登庭还强调大学的责任:优秀的本科教育,大学的门始终向不同经济阶层的人敞开,研究型大学如何适应信息快速增长和严重财政约束的时代,在一个自由表达的社会中迎接挑战。
【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更新】
哈佛大学36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变革互相推进的历史。
创建后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在哈佛学院也有人倡议实行课程选修制度,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倡议在哈佛未得实现。
然而,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十分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仅35岁的埃里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校长40年,是推行选课制的主将,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美国许多高校纷纷步哈佛大学后尘,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名流学者任教,选修课程开设超过其它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埃里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1909年,洛厄尔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从1914年起,实行"集中与分配"制。所谓“集中”,是指从16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必须选修6门本系的专业课,以保证重点;所谓“分配”,是指另外的6门课程从3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各选两门,以保证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余地。
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校长,他励精图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了专门报告,主张加强普通教育。哈佛大学按照专门报告的建议,又作了5年实验,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规定,第一,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从自己所在的系中选修6门专业课,再从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别的普通教育课中各选一门,共3门课,另外还需从其他系的课程中至少选3门;第二,三、四年级也设有普通教育课,没有学过一、二年级普通教育课的,不得选修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选修一部分三、四年级的普通教育课;第四,学生不得选修属于同一个考试组的两门课。这样做,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很紧密,而且先后有序,互相衔接。这种办法吸取以前制度的优点,加以综合,形成了以通讯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度。
哈佛大学学生成绩的计分方法一般有四种:第一,按A、B、C、D、E五级计分,A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满意和不满意;第四,有学分和无学分。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又进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他们深切认识到,不论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这一思想在哈佛大学是很明确的。
德里克·博克于1971年出任校长,他十分关注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纪初,美国一般大学文科的课程是按照纵深与横亘相结合的原则来设置的,既让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学生对其他领域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到20世纪中期,则要求学生在知识广度方面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课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战,由于人类的知识领域空前扩大,各学科之间过去的传统界限已被冲破,使得传统的文科课程结构处于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责成他负责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号召教师们献计献策,以集思广益,重新制定有关大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问题,于1976年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即“威尔逊报告”。这份报告主张制定一种强制性的共同基础课程,以后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由罗索夫斯基院长亲自主持进一步的修改工作,结果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并决定于第二年开始付诸实施。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学是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革新的,这种改革不是凭单纯的热情而匆忙从事的,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这些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哈佛大学的机构与学院设置】
哈佛大学的校务领导机构,一是哈佛大学董事会,另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
哈佛大学董事会,负责大学的财政和校务的管理。有关教育政策和机构设置的重大事务,由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向董事会提出讨论定。哈佛大学各个研究生院院长和各个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长任命。
哈佛大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
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
几个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系、部有:
*文理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科学部、应用科学部、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地质学系、化学系等;
*医学院的细胞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药物学系、免疫学委员会、与MIT合建的健康科学部等;
*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系;
*设计学院的建筑系和设计专业等;
*教育学院的管理、计划和社会政策专业,教学、课程和学术环境专业,人的发展、阅读和咨询心理专业等。
哈佛大学拥有2400名教授,6700名本科生和12400名研究生,校色是深红色(Crimson),深红色(Crimson)也是哈佛的运动队和日报The Harvard Crimson的名字.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 之间一直存在著友好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时候两校合并的问题被广泛讨论,甚至在某个时候被当局达成一致(后来被马诸塞州的法院取消),今天,这两所学校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依然不相上下,经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讨会和项目,包括哈佛MIT健康科学与技术部,哈佛MIT数据中心, Dibner历史科技研究所.此外,两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还可以不用缴纳额外费用就能相互注册,获得学分来得到自己本校的学位.
哈佛大学最近才成立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由于哈佛的工程学科没有邻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完善, 许多哈佛学生会到麻省理工学院修理工的课程或做理工的研究(哈佛大学曾经数次尝试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并,但一是受限于双方校园内部的意见,再加上为防止大学独大,麻省大法庭于1904年裁定此举违法,至今并无任何合并举动)
【历久常新的生机所系】
在世界著名学府之林中,哈佛大学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讨这所名牌大学长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其之所以能够历久常新,与时俱进,值得各个大学借鉴。
一、革故鼎新。初建时期的哈佛学院,其规模只相当于旧中国乡间的一所村塾,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全美学府之首,这不是上帝恩赐,也不是自发而成,而是哈佛人艰苦创业,不断革故鼎新的结果。事实证明:新陈代谢,革故鼎新,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哈佛从仿效英、德到独创新制,由只学固定课程到采取自由选修制、集中和分配制、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为基础、以集中与分配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等等,无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结果,时至今日仍未止步。这是一所学校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所在。
二、质量并重。哈佛初创时,只有教师一人,学生四名。现在,教师人数已超过两千,学生人数近两万名,数量的发展是惊人的。哈佛在发展中并未忽视质的提高,坚持质量并重。保证教育质量,除了指导思想明确以外,比较重要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充实和完善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视人的素质,教师要严选,学生要精挑。对于学生的录取,哈佛是相当严格的,获准入学者约占申请者的10~20%,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的中学成绩为A等。由于教师阵容强,学生起点高,再加上物质设备等其他条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当高的教育质量,在美国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结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学府,都已成为“两个中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表明,教师水平再高,也需不断进修。哈佛的教师都有科研任务,哈佛的高年级学生或成绩优异者也在学习的同时,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图书馆、博物馆、既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本身也从事教学和科研。哈佛大学做到了教学、科研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内外协作。哈佛大学内部各单位息息相通,许多学生可以交叉注册、跨系跨学科进行学习,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牌大学和有影响的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内外协作,使得哈佛大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的效益。
该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
【费用预算】
本科学费/年 448
硕士学费 470
本科总费用/年 651
硕士总费用/年 673
录取比 11.38%
【成绩要求】
SAT Math 750 SAT Verbal 750
SAT总分 1500 ACT 30~34
【参考资料】
1.哈佛大学官方网站 http://www.harvard.edu
4,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谁更好
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本科生院美国前三名的位置。总体看,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哈佛大学近年多为全球非一即二的大学,哈佛大学的声誉和排位要更好。一、哈佛大学1、哈佛大学简介: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一) 、13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四)曾在此工作或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哈佛同时也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是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截止2014年,学校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2、哈佛大学院系设置截至2014年,哈佛大学下设13个学院,分别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牙科医学、哈佛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哈佛学院,另设有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总共在46个本科专业 、134个研究生专业招生;其中本科生教育主体由哈佛学院承担。3、哈佛大学校园面积哈佛大学的设施分布在二十多个地方,总面积有4882英亩,建筑面积21,565,000平方英尺。其中位于坎布里奇的主校区面积为224英亩,建筑面积13,202,000平方英尺二、耶鲁大学1、耶鲁大学简介: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简称“耶鲁(Yale)”,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最初由康涅狄格州公理会教友于1701年创立,1716年迁至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New Haven)。耶鲁大学是美国东北部老牌名校联盟“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的成员,也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最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一。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之一,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其本科学院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院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本科生院美国前三名的位置,位列2016-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第3 (与芝加哥大学并列)。耶鲁大学共走出了5位美国总统、19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亿万富翁 等等。2、课程特点虽然耶鲁十分尊重传统教育,但对学生没有设置特定的课程要求,也没有所谓的核心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宽松的选课制度。耶鲁要求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有深度,即学生要学习专业课;有广度,即学生要进行三个领域(即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三种技能(写作、定量推理、外语)的学习。耶鲁为学生提供了80种专业课、53种外语课。在耶鲁,入门级的课程通常是一些大型讲座,还有一些由研究生主持的小型讨论课。有些课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比如John Gaddis教授的冷战史,看上去就像是一场演出。高级别的研讨课程通常是小班式的,而且为数众多。高年级学生不必担心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大一的新生研讨课也让新生们有充分的机会与教授进行沟通。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非常有趣且令人兴奋的。在学期最开始的两周里,学生可以去试听各种不同的课,最后决定上哪些课。耶鲁要求学生对于一门外语有中等级别的掌握,所以每个学生至少要学一个学期的外语,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再确定是否需要多学一到两个学期。“新生研讨班”(Freshman Seminars)是小班式的,其中一些课由耶鲁资深教授担任。一些研讨班会对特殊领域的学习做一个总体介绍,还有一些研讨会会探讨各种课程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指导研究”(Directed Studies)是一门关于西方文明的新生选修的跨学科项目,包括文学、哲学、历史政治思想这三门持续一年的课程,学生可以在课上读到西方传统的重要作品。对于文科特别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可以要求加入这个项目,但是得准备好和书本亲密接触,这也就是为什么该项目有个恐怖的绰号叫做“指导性自杀项目”的原因。“理工科概览”(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供理工科新生选修的讲座和讨论课程,持续一年的课程使新生能对科学前沿的课题进行广泛探索,同时为新生加入耶鲁科学社团搭建桥梁。对于理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这个加强项目。“理工科的本科研究”(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Research)是一门研究课程。耶鲁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独立的科学研究、工程研究和设计项目是耶鲁本科生的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耶鲁的文理学院、医学院、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共有43个授予学位的项目,拥有800个以上的系实验室,理工科新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可开始最初的科学研究。每年的新生暑期研究奖学金可为100名以上的理工科学生提供资助。“STARS”(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 Scholars)项目为本科生进行科研、课程型研究和指导技能发展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机会。这个项目支持学生研究自然科学、定量推理中历来被忽视或有挑战性的一些领域,如种族与少数民族、女性等。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3、学校排名
5,谁能告诉我关于上海复旦大学有关系的资料?
复旦大学概况
座落在上海的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
复旦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自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以后,复旦大学现已成为一所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它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所大学之一。1994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签订的协议,复旦大学开始成为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大学。 1994、1996年复旦大学分别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项目论证,成为我国建设少数在21世纪初期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复旦大学申请进入“211工程”部门预审大会上指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就之一,就是复旦大学的崛起。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复旦大学学科和专业门类齐全,大多数学科基础深厚扎实。全校拥有人文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以及筹建中的理学院和医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专业调整,学校现设有34个系,65个学士学位专业,92个硕士学位点,46个博士学位点,并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6个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本科专业被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学校还设有35个研究所、44个跨系科多学科的研究中心及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复旦大学现有各类学生2124O人,其中本、专科生8183人,硕士、博士生3318人(博士生占25%);有欧洲、北美、亚洲等59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720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8703人。
复旦大学师资较为整齐,教学力量强。在很多学科中,既有一批蜚声中外、卓有声望、在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学者和专家,又有许多功底深厚、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同时还有一批朝气蓬勃、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学校现有教师17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24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68人。全校已形成一支学科齐全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
复旦大学始终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把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注意从学校实际出发,吸收各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重视和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展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挥我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性的特色和优势,以适应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牢牢抓住“基础、实践、外语、能力”四个环节,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部分学科按宽口径进行招生和培养,按学科大类共同设置基础课,拓宽专业培养面,坚持不懈地抓包括考风在内的教风和学风建设。近10年来,本科生中约40%被录取为本校及外校研究生:在出国研究生的考试中,复旦大学学生考试成绩和被录取人数在国内各大学中均名列前茅。
复旦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复旦大学科研力量比较雄厚。 1986年以来,理科共发表学术论文12737篇,出版专著491部,鉴宝科研成果429项,共获各类科技奖励437项(其中国家级27项),批准专利数129项。基础数学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规范场和环的结构等已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应用数学研究中的计算几何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其应用推广效益显著;表面物理的研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低能核物理研究和离子束分析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等。
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复旦大学自1986年以来共承担研究课题134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73项,国家教育部规划及博士点专项基金课题308项,中央各部委课题41项,上海市课题14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3项,国际合作课题12项。出版各类著作2313部,发表论文14644篇。《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分别被上海市评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大学英语》获国家级优秀教材特等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总印数超过1500万册,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英汉大辞典》出版后即被评为中国图书一等奖。复旦发展研究是一个不设围墙的研究机构,是政府和企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学校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日益活跃,作为学术中心,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大学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视。学校已先后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康乃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91所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每年邀请20多位外籍专家长期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邀请近300位外籍专家来校短期讲学或作学术交流,并授予杨振宁、李政道、布鲁姆伯根、弗里德曼、陈省身等135位国际著名学者为复旦大学的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名誉博士等称号。截止1997年底,学校其派遣1225位教师赴国外进修,291位教师赴国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1985年以来已主办了近100次国际或双边的学术会议和讨论会。另外,美国总统里根、法国总统德斯但、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总理拉宾等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到过复旦大学作过演讲。
复旦大学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以“文明、健康、团结、奋发”为校风,以“刻苦、严谨、求实、创新”为学风,素有“江南第一学府”及“学在复旦”之声誉。复旦大学学生继承了追求民主与真理的传统,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学生的课余活动亦丰富多彩,现有文学社、国际问题研讨会、书画协会等56个学生社团。射击、艺术体操、排球等是学校传统的体育项目。
复旦大学作为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47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已达6.3亿元。1997年学校各类经费总收入达5亿元,学校现有89个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4亿元。学校现有藏书363万册,期刊总数已超过10000种。
今天的复旦大学已与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上海的浦东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复旦浦东书院正在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培养专门人才。此外,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及许多国内外大型企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同时,复旦大学已建立校董会。在历史上,包括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内的许多知名人士都曾出任“复旦校董”。新近成立的复旦大学发展与研究委员会,以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扩大和提高学校影响和地位为主要任务,将充分发挥校董会作用,积极联络海内外复旦校友,广泛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大学如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正朝着开放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蓬勃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