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面镶嵌的十三个,古琴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孔叫什么
1,古琴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孔叫什么
十三个圆孔叫“徽(琴徽)”。相关介绍:一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称为徽。徽多用螺钿制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银、玉、石等质地的材料精制而成。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自然而成,其音律为纯律。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扩展资料相关结构:1.琴尾: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2.琴底:常见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起反射音响的作用。3.雁足:在龙池与凤沼之间近风沼(约琴面的九徽)处,有两只支撑琴体和系缚琴弦的脚,称为雁足象征七星。因须承重力,雁足都用坚实木料制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琴
2,古琴琴面镶嵌的十三个螺钿的圆点叫什么
叫做徽,徽位被标记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徽位一般是用以标记古琴的音位的,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自然而成,其音律为纯律。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通过拨动不同琴弦,左手在该琴弦的不同徽位上,滑动则出不同的按音,在琴谱上每个音的徽位是有所体现的。扩展资料:古琴外形结构相关介绍:1、琴面,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向内外侧呈瓦弧形,与底板胶合而成琴。琴面内腹斫成膛腔,在龙池、凤沼处留有微微隆起的纳音。2、琴弦,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缚弦七根,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今多用钢弦。如果弦绕至雁足时圈数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线接续增加弦的稳定。3、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4、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5、琴底,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起反射音响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形(也有与面板胶合的一面斫成向上微凹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琴
3,古琴琴面镶嵌的十三个螺钿的圆点叫什么
徽,从古琴右手边的岳山开始算,徽位被标记为“一徽”“二徽”“三徽”……依次向下到“十三徽”十三徽向左的位置名为徽外,徽位一般是用以标记古琴的音位的。也就是说通过拨动不同琴弦左手在该琴弦的不同徽位上滑动则出不同的按音,(当然也有指尖点在琴弦上发音的泛音和左手不按线的散音,相关详情您可以自行去了解)在琴谱上每个音的徽位是有所体现的。
另外,弹琴的人通常情况下坐在四徽与五徽之间的位置,右手在二徽到岳山之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