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铭
到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5人)
丁衡高 于本水 马伟明 尹泽勇 王 浚 王永志 王玉明 王兴治 王哲荣
乐嘉陵 冯培德 卢秉恒 石 屏 艾 兴 龙乐豪 关 杰 关 桥 刘怡昕
刘人怀 刘大响 刘友梅 刘兴洲 孙敬良 朱英浩 朱能鸿 朵英贤 阮雪榆
闵桂荣 何友声 吴有生 宋文骢 张立同(女) 张金麟 张彦仲 张炳炎
张贵田 张福泽 李 钊 李 明 李培根 李鸿志 李椿萱 李鹤林 杜善义
杨士莪 杨凤田 汪槱生 汪顺亭 沈志云 沈闻孙 苏哲子 陆元九 陈懋章
陈一坚 陈士橹 陈予恕 陈先霖 陈秉聪 陈福田 周 济 周勤之 孟执中
林宗虎 林尚扬 范本尧 柳百成 胡正寰 赵 煦 钟 掘(女) 钟志华
钟群鹏 饶芳权 唐任远 徐玉如 徐志磊 徐滨士 徐德民 涂铭旌 郭孔辉
郭重庆 钱学森 钱清泉 顾国彪 顾诵芬 高伯龙 高金吉 屠基达 屠善澄
崔国良 戚发轫 梁晋才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黄崇祺 黄瑞松 曾广商
温俊峰 谢友柏 路甬祥 臧克茂 管 德 谭建荣 潘健生 潘镜芙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5人)
马远良 方家熊 方滨兴 毛二可 牛憨笨 王 越 王大珩 王子才 王小谟
王天然 王任享 韦 钰(女) 卢锡城 叶声华 叶尚福 叶铭汉 刘 玠
刘永坦 刘尚合 刘韵洁 孙 玉 孙优贤 孙忠良 孙家广 庄松林 朱高峰
许居衍 许祖彦 邬江兴 邬贺铨 何新贵 何德全 吴 澄 吴佑寿 吴祖垲
宋 健 张乃通 张光义 张尧学 张明高 张直中 张钟华 张锡祥 张履谦
李三立 李乐民 李幼平 李同保 李伯虎 李国杰 李德仁 李德毅 杨士中
汪成为 沈昌祥 苏君红 陆建勋 陈 鲸 陈左宁(女) 陈良惠 陈俊亮
陈敬熊 周立伟 周仲义 周寿桓 周炯盘 林永年 林祥棣 罗沛霖 范滇元
郑南宁 金怡濂 金国藩 俞大光 贲 德 姚骏恩 姜文汉 姜景山 宫先仪
封锡盛 胡光镇 胡启恒(女) 赵梓森 赵伊君 钟 山 倪光南 凌永顺
徐元森 徐扬生 柴天佑 郭桂蓉 高 洁 梁骏吾 黄培康 龚知本 龚惠兴
童志鹏 蔡吉人 蔡鹤皋 潘云鹤 潘君骅 薛鸣球 戴 浩 魏子卿 魏正耀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4人)
丁传贤 干 勇 才鸿年 毛炳权 王一德 王国栋 王泽山 王淀佐 王静康(女) 王震西 左铁镛 关兴亚 刘业翔 刘伯里 孙传尧 师昌绪 朱永浚
江东亮 闵恩泽 严东生 何季麟 余永富 吴以成 吴慰祖 张文海 张兴栋
张寿荣 张国成 张耀明 时铭显 李大东 李东英 李正名 李正邦 李龙土
李俊贤 李冠兴 李恒德 杨启业 杨锦宗 汪燮卿 汪旭光 沈寅初 沈德忠
邱定蕃 邵象华 邹 竞(女) 陆钟武 陈 景 陈丙珍(女) 陈立泉
陈国良 陈清如 陈蕴博 周 廉 周光耀 欧阳平凯 武 胜 金 涌
侯芙生 侯祥麟 姜德生 柯 伟 胡永康 胡壮麒 赵连城 赵振业 闻立时
唐明述 徐匡迪 徐更光 徐承恩 徐南平 徐德龙 桑凤亭 殷国茂 殷瑞钰
袁晴棠(女) 袁渭康 顾真安 高从堦 屠海令 崔 昆 曹湘洪 黄伯云
黄培云 傅恒志 曾苏民 舒兴田 董海山 谢克昌 薛群基 戴永年 魏可镁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5人)
于润沧 毛用泽 王仲奇 王思敬 王德民 古德生 叶奇蓁 乔登江 刘广志
刘宝琛 多 吉 孙才新 孙玉发 孙承纬 安继刚 朱光亚 朱建士 汤中立
衣宝廉 许绍燮 阮可强 何多慧 何继善 余贻鑫 张光斗 张宗祜 张信威
张勇传 张铁岗 李焯芬 李立浧 李庆忠 杜祥琬 杨奇逊 杨裕生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邱中建 邱爱慈(女) 陈毓川 陈念念 陈清泉 陈森玉
岑可法 周世宁 周永茂 周邦新 罗平亚 范维唐 范维澄 郑健超 郑绵平
金庆焕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赵仁恺 赵文津 闻雪友 倪维斗 唐西生
徐大懋 徐旭常 秦裕琨 翁史烈 袁士义 钱绍钧 钱鸣高 钱皋韵 顾心怿
顾金才 常印佛 康玉柱 梁维燕 黄其励 傅依备 彭士禄 彭先觉 彭苏萍
曾恒一 童晓光 蒋洪德 谢和平 韩大匡 韩英铎 韩德馨 雷清泉 翟光明
裴荣富 鲜学福 樊明武 潘 垣 潘自强 薛禹胜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7人)
马克俭 马国馨 马洪琪 文伏波 方秦汉 王 浩 王小东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梦恕 王景全 王瑞珠 冯叔瑜 卢耀如 叶可明 宁津生 龙驭球 关肇邺
刘先林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吕志涛 孙 伟(女) 朱伯芳 江 亿
江欢成 许其凤 何镜堂 吴中如 吴良镛 张 杰 张在明 张祖勋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李 玶 李猷嘉 李圭白 李道增 杨秀敏 沈世钊
沈祖炎 沙庆林 邹德慈 陈 新 陈吉余 陈志恺 陈明致 陈厚群 陈肇元
周 镜 周干峙 周丰峻 周君亮 周福霖 孟兆祯 林元培 林俊德 欧进萍
罗绍基 范立础 郑守仁 郑皆连 郑哲敏 郑颖人 茆 智 施仲衡 赵国藩
钟训正 项海帆 容柏生 徐乾清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崔俊芝 曹楚生
梁文灏 梁应辰 黄 卫 黄熙龄 傅熹年 曾庆元 程泰宁 葛修润 董石麟
谢世楞 谢礼立 谢鉴衡 韩其为 雷志栋 廖振鹏 谭靖夷 潘家铮 戴复东
魏敦山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7人)
丁一汇 丁德文 方国洪 王文兴 任阵海 伦世仪 刘鸿亮 孙晋良 孙铁珩
朱尊权 汤鸿霄 许健民 张 懿(女) 张全兴 李泽椿 陈克复 陈联寿
周 翔(女) 周国泰 季国标 庞国芳 郁铭芳 金翔龙 金鉴明 侯保荣
姚 穆 段镇基 郝吉明 唐孝炎(女) 袁业立 钱 易(女) 顾夏声
梅自强 蒋士成 蔡道基 潘德炉 魏复盛
七、农业学部(64人)
于振文 山 仑 马建章 尹伟伦 方智远 王 涛(女) 王明庥 邓秀新
冯宗炜 卢良恕 石元春 石玉林 任继周 刘 筠 刘大钧 刘兴土 刘守仁
刘更另 刘秀梵 向仲怀 孙九林 旭日干 朱英国 余松烈 吴明珠(女)
宋湛谦 张子仪 张齐生 张福绥 李 宁 李文华 李佩成 束怀瑞 汪懋华
沈国舫 沈荣显 辛世文 陈宗懋 陈俊愉 陈焕春 周开达 官春云 林浩然
范云六(女) 侯 锋 荣廷昭 赵法箴 唐启升 夏咸柱 徐 洵(女)
袁隆平 郭予元 盖钧镒 傅廷栋 曾士迈 曾德超 程顺和 董玉琛(女)
蒋亦元 雷霁霖 熊远著 管华诗 颜龙安 戴景瑞
八、医药卫生学部(107人)
于维汉 于德泉 巴德年 王澍寰 王士雯(女) 王正国 王永炎 王红阳(女) 王忠诚 王威琪 王振义 王琳芳(女) 卢世璧 史轶蘩(女)
石学敏 刘 耀 刘玉清 刘彤华(女) 刘志红(女) 刘昌孝 刘耕陶
刘德培 孙 燕 安静娴(女) 庄 辉 朱晓东 池志强 汤钊猷 阮长耿
吴天一 吴阶平 吴咸中 吴德昌 张 运 张心湜 张伯礼 张金哲 张涤生
李大鹏 李兰娟(女) 李连达 李春岩 李载平 李瑞麟 杨胜利 沈倍奋(女) 沈家祥 沈渔邨(女) 肖培根 肖碧莲(女) 邱贵兴 邱蔚六
陆道培 陈灏珠 陈亚珠(女) 陈君石 陈志南 陈洪铎 陈香美(女)
陈肇隆 陈赛娟(女) 陈冀胜 周后元 周宏灏 范上达 郑树森 侯云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梦孙 姚新生 洪 涛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赵 铠 郝希山 钟世镇 钟南山 闻玉梅(女) 项坤三 唐希灿 夏家辉
桑国卫 秦伯益 翁心植 袁国勇 郭应禄 顾玉东 顾健人 高守一 高润霖
曹雪涛 盛志勇 黄志强 黄翠芬(女) 彭司勋 曾溢滔 程莘农 程书钧
程天民 葛宝丰 谢立信 甄永苏 樊代明 黎介寿 黎磊石 戴尅戎
九、工程管理学部(41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
巴德年 王玉普 王礼恒 王众托 王基铭 卢良恕 叶可明 刘 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刘德培 孙永福 朱晓东 朱高峰 许庆瑞 何继善 张寿荣 李东英
李京文 杜祥琬 汪应洛 沈荣骏 陆佑楣 陈清泉 罗绍基 郑南宁 金鉴明
饶芳权 徐匡迪 徐寿波 徐滨士 殷瑞钰 袁晴棠(女) 郭重庆 郭桂蓉
钱七虎 傅志寰 程天民 蒋士成 翟光明 潘家铮
挂了的不清楚,重大最近挂了一个:黄尚廉
什么是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学了干嘛的?有什么用?
咳咳,计算机应用这一门可以说是计算机的使用和应用的中级别普及,对计算机的起源到发展到现在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让学生对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方面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教会一些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比如网络啊,单机啊,什么地。
总之。这门课是针对以前没有太接触或者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计算机的人进行的一个扫盲课,现在一些大点的地方比如北京啊天津啊这些城市,在中学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学了以后再看这门课,没啥区别。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学些什么的?
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商务实施等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设计与维护、电子商务实施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专业都有所不同,偏重计算机技术,涉及管理范畴,确切的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类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ERP 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学习方向这个方向是和微软ATA联合办学,参加微软考证,如果课程考试合格,可以获取微软的MCDBA认证证书。1. 知识能力结构(1) 具有熟练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2) 具有较好的英语听、阅读能力及简单的写作能力。(3) 熟悉.NET框架平台,熟练基于.NET框架的程序开发。(4) 熟练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2. 就业方向:(1) 企业EPR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维护。(2)网络组建运行维护、信息管理及数据库建设。(3)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与系统维护毕业生主要面向商业、贸易、金融、网络等企业,从事网络应用、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管理学基础、网站设计与维护、电子商务等工作。另外可以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
新中国十大科学家
1.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1889~1971年)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为中国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在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地质力学,而且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早在1921年,李四光便开始了古生物的研究,他将一种微体标准化石命名为虫龟科,写成《中国北部之虫龟科》一书,不仅解决了中国北部含煤石炭纪地层划分的争论,而且对北美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产生了重大影响。2.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1896~1989年)土力学的开拓者,一代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是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躯,三十年代,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其主持设计并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水平。这座大桥的建成,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异种细胞核移植研究先河的开创者。童第周毕生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两栖类、文昌鱼和鱼类卵子早期发育规律的研究方面,在他所倡导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理论方面,以及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4.现代中国数学研究创始人——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5.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战略科学家,流体力学的开路人与工程控制论创始人。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6.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我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7.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开创并发展了中国光学技术、光学计量、激光技术、光学玻璃、光学工程等领域的工作,为发展国家尖端武器而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是我国“863”高技术计划的主要倡导者。8.固体物理学的开拓者——黄昆:著名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晶格动力学的奠基人和权威,声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从“黄散射”到“黄方程”,从“黄—里斯因子”、“玻恩和黄”到“黄—朱模型”,他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10.现代毕升——王 选:中国计算机应用专家,他主持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扩展资料科学家(Scientist):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士。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黑洞之王霍金等。组成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逐渐脱离自然动物的生存状况:所有的成员必须全部直接参与生存最基本物质的获取,有一批人脱离了第一线的物质资料生产而专业从事维护群体安全---我相信这是社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即使未必是第一步。当科学进步到今天这样,大部分人都不必再参与满足人们最基本生存物质资料的生产,更多的人被从满足生存的第一线解放出来的时候,科学家就从曾经半专业化的状态进化成了一个专业化的群体。并且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人类社会已经有更多的余力来探索如何更轻松的脱离自然动物的状态,而剩余人群的增加---我是说从事非第一线生产生存必需品的人的增加----必然会壮大在各个时期被分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群,作为一个人群,用来维护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不要跟我争论政治家群体才是脑组织,如果真要做个比喻的话,他们只不过是神经组织的一部分。品质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素质都是应该具有的。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此外,优秀的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参考资料:科学家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群)-百度百科
有了解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情况的同学吗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2001年底批准成立的36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根据院长周兴铭院士提出的“三化一协调”办学指导思想(前沿化、工程化、国际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协调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超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学院建立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结构多元化的特色师资队伍,先后聘请14位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深企业专家到学院授课,11位国内外资深专家受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师资队伍
至2007年,学院有教职员工40多人,其中专业教师30多人(包括3位长期工作的外籍专家)。中青年教师占90%,其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13人, 4人担任过企业技术主管、CTO、软件质量总监等高级职位并具有8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2位教师曾在欧美知名大学担任一年以上的全职主讲教师,40%的专职教师能胜任纯英文授课。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已有10位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3-12个月交流访问。学院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2门课程分被立项为05和06年度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立项为06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已申报2007年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等,包括花旗主机教育基金在内,累计获跨国公司资助的课程建设经费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学院还有12本申报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徐汇区有哪些高中啊?
徐汇区的高中有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市零陵中学、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普通高中:市四,五十四,龙华,零陵,华理大附中。市重点: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重点:南洋中学。徐汇区重点中学:1、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867年,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徐家汇,拥有三个校区,占地29426平方米,学校主教学楼“启明楼”建成于1917年,为徐汇区不可移动文物。第四中学是一所具有“崇德、启明”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和勇于创新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重点高中)。学校有教职工245人,其中区学科带头人2名,局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17名,中、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的80%。学校初高中共有六十二个教学班,学生近2700人。全校现有普通教室66个(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脑、艺术体操、音乐、管乐、射击训练房,健身房、劳技室等)33个。2、上海市零陵中学上海市零陵中学创建于1964 年,学校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是一所公立完中。学校以“优质初中、特色高中”为办学目标,积极构筑教师、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校是闻名全国的击剑特色学校,是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先后孕育了7名运动健将,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做出了贡献。学校现共有28个教学班,有近1100名学生,28个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精湛、作风严谨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21人,其中中、高级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研究生学历4人、研究生课程学历19人。近年来,获全国优秀教师的1人,多人次的获市、区先进荣誉称号以及区“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项。3、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市徐汇中学是公办完全中学,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前身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徐汇公学,又名圣依纳爵公学。1931年改名徐汇中学,实行初高中“三三制”。1953年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徐汇中学素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称,秉承着“崇尚科学、爱国荣校、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截至2015年4月,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有初高中7个年级58个班级,学生2500多名,有教职员工230人。4、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是第一批由上海市政府兴办的公办完全中学,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环境安静高雅,校园树木葱茏,常青藤点缀教学大楼,绿草如茵的小花园以及圆台广场供学生课余活动和休闲。学校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水准颇高,作风、态度严谨踏实,坚持以爱育人,坚持以学生的进步、发展为己任。有40余位教师被授予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园丁的光荣称号。截至2015年4月,学校又初、高中7个年级34个班级,学生1300名左右。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徐汇中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南洋中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零陵中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第四中学
徐汇区有哪几所重点中学
徐汇区的重点中学有上海市南洋中学、位育中学、中国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一、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市南洋中学创建于1896年,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被民国著名教育家吴稚晖誉为“中国之伊顿”,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人文底蕴。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二、位育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是创办于1943年的上海市重点中学,是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2005年2月,被上海市教委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三、中国中学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是一所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名校。当年学校创办人周慎修、杨安仁等先生目睹日寇侵略气焰嚣张,民族危机日重,倍感“欲救亡图存,非教育不足以言此”,遂决定兴资办学,并以“中国”二字冠名。四、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她的前身是务本女塾,创办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由国人创办的女子学校之一。五、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新式学堂之一,创建于1901年,其前身是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根据国家的布局调整,学校1956年改为公立,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2005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市南洋中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位育中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中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市第二中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洋模范中学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拓展资料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士。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黑洞之王霍金等。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
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谁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上一篇:周星驰全部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