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什么意思?
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出处: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节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谢安、孙卓等41位名人举行了雅致的聚会。参加者在临流写诗,表达了各自的怀抱,并将其抄录成一本诗集。这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物,王羲之写了一篇序文来记录这本雅集,即《兰亭集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俯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翻译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翻译: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扩展资料:一、学习结果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二、学习过程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含义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引证解释小鸟学飞。《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陈澔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拓展资料有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哈勃的认识就是全部吗?
中国道教和佛教就有一个成语“大千世界”来形容宇宙的大小,这里的世界不是地球,而是整个“世界”,也就是宇宙,比我们这个世界大一千倍则是小千世界,再往上一千倍则是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就是大千世界!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观似乎很生硬,都是千倍大小,但其实这个千倍应该理解成形容词,而不是量词,所以准确的说这个宇宙观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了!宇宙到底有多大?包括天文学家在内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从地心说到认识河外星系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于宇宙的理解由托勒密汇总成了地心说,一整套严密的体系与计算逻辑,尽管繁杂但却维系了上七年,也不得不说这个中维护者付出的努力,但错误的体系再怎么装饰它要被捅破窗户纸,这个人就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使得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此后开普勒行星定律的发现,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还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等,人类准备好了重新认识宇宙的一切工具。但到二十世纪以前,天文学家知道的也仅仅是银河系内的天体,尽管发现了很多河外星系,但以当时的认知,也是误认为是银河系中的漩涡星云而已,一直到哈勃发现了仙女星系中的造父变星,距离测量后哈勃认为至少达到了100万光年,尽管误差有点大,但可以确认,仙女星系已经是河外星系!此后测量技术的更新换代,哈勃的宇宙膨胀和距离成正比给了大家一个粗略估计距离的好方法,当然1938年后提出了以Ia型超新星为标准烛光的测量方法后,这个距离更加精准,随着超大口径望远镜的落成,在宇宙尺度的认识上也越来越远!当然提供了最大助力的是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理论发展,因为它直接将人类认识从星系层面的角度直接跨越到了宇宙的边缘,勒梅特在提出大爆炸理论的雏形后,乔治·伽莫夫和拉尔夫·阿尔菲以及罗伯特·赫尔曼分别推进了原初元素形成和大爆炸余晖的理论,而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则是一个王炸!因为它直接跨越了星系,跨越了望远镜的极限,直接将人类的触角触碰到了宇宙的边缘,1998年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2013年欧洲普朗克卫星最新测量的哈勃常数,得以计算出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7.98±0.37亿年,2015年时这个数据被更新为:137.87±0.02亿年!对应的宇宙大小大约是930亿光年!2016年2月11日LIGO和VIRGO的团队宣布发现黑洞合并的引力波,其实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此前的光学望远镜只能看到发出可见光的天体,为了看到更暗弱的天体,不得不加大望远镜口径,但很显然这个制造成本与难度越来越高!后来发展了射电天文,直接看到了大爆炸的余晖,但在余晖的背后连射电望远镜也无能为力,未来则是中微子,它能观测到大爆炸一秒后的宇宙!现在的引力波理论上可以直接观测到大爆炸发生的一刹那!不过从理论来看,要观测到大爆炸的引力波,那个天线可能是光年级别,现代技术估计难以实现,不过至少有了理论支持,要不然连门道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的宇宙有多热闹?其实哈勃在没事干的时候,拍过“三张”深空照,其实说它三张不合适,因为这是用成大量的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处理出来的,目标天区则是在绝大部分望远镜看来空无一物的区域!第一次拍摄时间:1995年12月18日至28日间,位置:北天区大熊座附近第二次拍摄时间:1998年9月至10月间,位置:南天区杜鹃座第三次拍摄时间:2003年9月24日至2004年1月16,位置:北天区天炉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最有一次几乎大半年断断续续的拍摄,处理后的照片,天文学家发现即使远达130光年以外,仍然星系密布,而后期加入更大量处理后的HXDF照,则展现了一幅超过133.5亿光年外宇宙的秘密,宇宙是那么大,但它也很热闹,哈勃带给我们的认识是颠覆性的!当然各位不要急,因为NASA还有一个王炸没出,那就是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它使用的镀金膜的可见光低频段和近红外波段,将会发现更暗弱的天体,它能否看到真正的第一个星系,有待未来分晓!宇宙是封闭有限的还是开放无限的?上文用了1600多字展现了宇宙到底有多大,但有一个问题是这到底是不是宇宙的全部,这是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出后就开始了研究,在1936年几位天文学家的研究就总结成了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他们提出了一个宇宙形状的公式,只有一种可能是有限大小的,也就是封闭,而另外两种则是开放的无限大小!此后一直在就个中的关键参数观测进行验证,前一种有一个著名的观测是测量宇宙的曲率,建立的模型其实很容易理解,即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如果大于实际角度,那么宇宙就是一个球体,如果小于那么是个开放的马鞍形宇宙,如果等于那么就是平坦的开放宇宙!结果是宇宙是平坦的,因为测量的结果无限接近于等于实际角度,或者说可能大到难以想象,460亿光年距离的三角形两边完全不足以描述宇宙的大小,就像我们打算用三角测量法去评估仙女星系的距离,我们将会发现这个周年视差角度是0!黄圈内可观测宇宙示意图因此宇宙大小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平坦无限大,要么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可能是我们重新认识的新宇宙中一颗尘埃而已!
地球在宇宙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茫茫庞大的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其中渺小的一颗星球而已,正因为如此地球在宇宙中的看似不起眼的一颗星球,却拥有着目前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当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体:人类。同时地球也成为一个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可以孕育生命,也就证明地球的特殊性。而地球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多种多样,而这其中的角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扮演着众多星系中的一颗小星球。首先第一个地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宇宙中众多小星球中的一颗阿姨,但也正是这颗蔚蓝色的独特星球在里面却孕育着目前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中的唯一智慧生命,同时它还有一套完整的生物链。而这样的系统支持人索取资源向地球索取资源,满足人类对于其他星球的一个探索。虽然说地球放眼整个宇宙中它也的确就是一颗小小的星球,但这颗小小的星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却是有着另一番的意思。二、成为人类的母亲。其次,地球还扮演的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人类的母亲。正是因为地球它里面所孕育的生命,有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空气,氧气,食物等等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而地球内部给我们创造的这些条件,都足以人类继续生活下去。那么地球这样的角色和人类的母亲有什么区别呢?从个人角度出发,地球它的一个作为也的确和一位母亲也没什么不同。三、对于整个太阳系来说,它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整个太阳系来说,它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因为地球内部有着生命,可以生活的条件,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源和充足的阳光,这些条件有了之后,动物和植物他们也就能够在里面进行生存。
宇宙有多大?
真实的宇宙有多大,并没有定论和说法,但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是大约直径为930亿光年的球。光年是长度单位,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3×108米每秒,所以一光年就是9.4607×1015米。因为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很大,需要更大的单位进行描述。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户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邻近星系、宇宙纤维状结构、宇宙微波辐射以及处在边缘的不可见的大爆炸等离子体。
上一篇:舆情分析师
下一篇:没有了